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啤酒店暴动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0:11:52
...

1923年11月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变。又称希特勒暴动。

中文名:啤酒馆暴动

地点:德国慕尼黑

时间:1923年11月8日-1923年11月9日

参战方:纳粹党,冲锋队,德国国防军

结果:希特勒等数位纳粹党领袖遭逮捕

1、事件简介


啤酒馆政变

是指在1923年11月9日晚上发生,由德国纳粹党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并计划仿效先前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向罗马进军,进行类似行动推翻魏玛*。但最后失败。主要策划者包括纳粹党*阿道夫·希特勒、一战德军名将埃里希·鲁登道夫及其他战斗联盟(Kampfbund)的成员(由纳粹党、冲锋队、OberlandLeague与Reichskriegsflagge等组织组成)。

2、事件背景


啤酒馆暴动

纳粹党(民族*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在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经济、政治危机的过程中滋生和繁衍起来的,它是一个竭力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极端反动组织。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希特勒打着“民族主义”和“*”两面旗帜进行欺骗宣传。

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希特勒抓住《凡尔赛条约》大作文章,认为德国的灾难来源于《凡尔赛条约》,号召德国人民起来撕毁《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适应德国出现新的革命形势,顺乎潮流,利用人民的革命情绪,希特勒也标榜纳粹党是搞“*”的。纳粹党从一开始就以不同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面目出现,公开地激烈批判资本主义。

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到三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新起的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这时,正值德国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乱,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对*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希特勒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利用*魏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

3、事件结果


希特勒

政变失败后三天,希特勒被判叛国罪。他的部分同党被捕,也有些逃到奥地利。魏玛**捣破纳粹党的总部,并查封了党报《人民观察家报》。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与其部下鲁道夫·赫斯被判监五年,鲁登道夫则被判无罪。在牢狱中,赫斯担当秘书,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作为后者的自传与政治思想的代表作。这次政变虽被镇压,却提高了希特勒在党内的地位。同时希特勒明白到不能以武力夺权,而是应该用合法的途径。希特勒最后在该年12月被释放,但赫斯则坐牢七年半。

啤酒馆政变的结果是纳粹的发展和促进。

事件中,有数十位纳粹党的支持者身亡。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的前言中提及他们的名字,并认为他们是“烈士”。1935年,以上死者被葬于慕尼黑一个装修华丽的墓室中。1947年,盟军拆除墓室,并把遗骨四散。

上一篇:机智过人

下一篇:海上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