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类乌齐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0:24:10
...

类乌齐县位于*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西邻丁青县,南与八宿县、洛隆县接壤,东与昌都县毗邻。县域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千米,西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千米。

中文名称:类乌齐县

外文名称:Leiwuqi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自治区昌都市

下辖地区:桑多镇、类乌齐镇、宾达乡、尚卡乡、吉多乡、伊日乡等

*驻地:桑多镇

电话区号:0895

邮政区码:855600

车牌代码:藏B

地理位置:昌都市北部

方言:藏语、康巴语言

气候条件: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

著名景点:伊日温泉、尚卡乡当日湖等

1、历史沿革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统治*后,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清代曾设恩达县,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类乌齐宗。1918年噶厦*直接派驻“拉尼”(相当县长/宗本)和一个“代本”(团级)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白教)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

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头人)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昌都县,将八宿甲桑卡和原三十九族的少部分地区划入类乌齐宗。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县驻地设在类乌齐镇。辖甲桑卡、恩达(现为桑多镇)、尚卡、长毛岭、玛利等5个区。1962年新建巴夏区(现卡玛多乡)。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管辖。1972年县*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2005年8月9日,类乌齐马鹿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自然保护区。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设市,此县为昌都市辖县至今。

2、行政区划


类乌齐县

2013年,类乌齐县下辖辖2个镇、8个乡:桑多镇、类乌齐镇、吉多乡、岗色乡、滨达乡、卡玛多乡、尚卡乡、伊日乡、加桑卡乡、长毛岭乡。

3、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类乌齐县位于*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西邻丁青县,南与八宿县、洛隆县接壤,东与昌都县毗邻。

地势地貌

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

气候

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气温平均日差在15℃。

4、资源


类乌齐县

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红石榴宝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畜牧资源

类乌齐县牧业比重较大,畜产品产量可观,年产奶5900吨,酥油75万斤,各类皮张8.7万张,牛羊肉4213吨,还有毛绒类,可建畜产品加工厂。

林业资源

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主要有贵重药材,如:虫草、知(贝)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产量较大,动物性药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胆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豺子、豺、狼、猞猁、水獭、旱獭、狐狸、草狐、石貂、狸猫、猪獾、猴、秃鹫、盘羊、马鸡、兔子等。

5、人口

2013年,类乌齐县总人数为4万人。2013年,类乌齐县有汉族、苗族等民族。

6、经济

2014年上半年,类乌齐县国民生产总值3.521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2.5%。其中一产8373万元,同比增长10%,二产12312万元,同比增长28%,三产14532万元,同比增长26%;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31.9%;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元,增长16%。


类乌齐县

农牧业方面

上半年类乌齐县粮食播种面积35100亩,完成年初计划的100%;良种推广3000亩,良种覆盖率达85.5%,完成年初计划的100%;蔬菜种植1200亩,完成年初计划的100%;机耕1.2万亩,机播1.3万亩;改造低产田1.5万亩,超额完成年初计划;联产技术承包3万亩,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类乌齐县上半年共有新生牲畜72925头(只、匹),成活70737头(只、匹),成活率达97%。

安居工程建设方面

2007年类乌齐县计划投资17838.8万元,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1939户,农房改造1542户,游牧民定居1104户,地方病搬迁42户,扶贫搬迁251户。第一期883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已于3月25日开工,共设10个指挥部12个建设点,共组织群众16500余人参加建设,1—6月全县劳务输出达8250人次,创劳务收入1031.25万元。

7、社会事业

教育

乌齐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13所、幼儿园13所。教职工422名,在校学生8257名,其中初中在校生2151名,小学在校生5404名,在园幼儿702名。

社会保障

2013年,类乌齐县投入资金近200万元,以开展农牧区军旅式引导性培训、“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综合治理发展环境以及热血青年爱国成才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大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转移就业等社会服务工作。详细登记3520名富余劳动力基本个人信息,先后组织2670名农牧民群众开展军旅式引导性培训,积极引导、扶持成立了“农牧民施工队”、“农牧*输队”、“生态护林队”、“民族特色手工艺队”以及“农牧民劳务输出队”等组织,确定了三个创业基地、一个就业见习基地,先后对458名群众开展了建筑施工实训,实地转移务工440余人。及时与招商引资企业联系,提供就业岗位75个。

8、旅游资源

类乌齐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然景观极具特色,风土人情,宗教文化景观丰富多彩。在整个*特别是在康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享有盛名的伊日温泉,载着全藏的达垅噶举名刹“查杰玛”,影响远及甘、青、川、滇的“仲确节”、*唯一的养鹿场等。类乌齐县也因此获得“藏东明珠”的美誉。


类乌齐县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

卡玛多塔林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317国道右侧,距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葱郁翠柏中有一座别致的小经堂,主供莲花生大师像,左右各竖有几根高大的转经筒。

崩勒溶洞

崩勒溶洞位于类乌齐县桑多镇何日玛行政村下何日玛自然村后山“崩勒”神山山顶处,海拔4300公尺。“崩勒”溶洞亦因地壳地质运动造成岩溶地型而形成,因其位于“崩勒”神山顶部而得名。整个溶洞共分三层,洞深为67.5米、洞最宽处为360余平方米、洞的最高距离为16.8米,洞内有大量溶液景观、乳状溶岩石笋石竹随时可见、岩溶颜色斑斓、格外诱人。

上一篇:贡觉县

下一篇:丁青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