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博物馆
榆中县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县级大馆。目前馆藏各类文物3222件,这些文物上自数十万年前,下迄近现代,有古生物化石、彩陶器石骨器、铜器、铁器、金银玉器、石碑、石刻、丝织品、古字画、志谱、古钱币及近现代文物。该馆设有榆中历史文物精品展和馆藏古字画展,展出精品文物220件,古字画74幅。
中文名称:榆中县博物馆
地理位置:甘肃省榆中县城关镇兴隆路307号
开放时间:9:00~11:30,15:00~17:30
正式成立于:1987年
1、简介
榆中县博物馆
榆中县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87年,当时与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其实榆中的文物工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文物工作是当时文化馆工作的一部分。随着文物事业的发展,1991年8月博物馆与文化馆分设办公,科级建制,编制6人。2000年机构改革,又与文化馆、图书馆合并为榆中县文化中心。
榆中县博物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县级大馆,1999年被省文物局公布为全省文物系统三级风险单位。城关镇朱家湾出土的唐代石棺及金戒指、金龙牌系唐代的石雕及工艺艺术精品,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明代方氏像谱以点金的工笔手法绘制了当时人的原貌,载入了十一代四十六位人物的生平年谱,堪称“镇馆之宝”。新莽“金错刀”全国发现的为数不多,而我馆就珍藏着两枚……多年来,博物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馆藏文物保护实行领导带班,职工轮班,随时查岗,24小时轮流值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值班制度,确保了馆藏文物绝对安全。
2、展馆文物
榆中县博物馆
2000年榆中县委、县*领导决定兴建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5734平方米,总造价500万元,主体七层,局部八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博物馆为四、五楼,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目前馆藏各类文物318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87件、三级文物338件,这些文物上自数十万年前,下迄近现代,品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数以千计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器,有新石器时代石骨器,有铜器、铁器、金银玉器、石碑、石刻、丝织品、古字画、志谱、古钱币及近现代文物等。
榆中县博物馆推出以下展览:
1、榆中历史文物精品展。展厅面积196平方米,展出文物220件;
2、馆藏古字画展。展厅面积81平方米,展出古字画74幅。
3、精品文物
彩陶
“一刀平五千”错金刀币
马家窑文化彩陶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学会了制造陶器。陶器就是人类为了适应炊煮和储存谷物性食物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是用粘土泥巴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土与火的结晶。
世界彩陶在中国,中国彩陶在甘肃,甘肃彩陶当属马家窑。马家窑彩陶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据野外田野考古的发掘和资料整理,彩陶文化经历了以磁山(因1975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县的磁山而得名)、裴李岗(1977年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老官台(陕西华县老官台)为代表的初始期,以仰韶为代表的发展期,马家窑为代表的鼎盛期和以齐家诸文化为代表的衰落期。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是我国的地理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彩陶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远古文化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彩陶文化中,甘肃彩陶有三大特点:一是时代最早,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秦安大地湾便产生了彩陶;二是延续时间最长,绵延5000多年,是各地彩陶历史中最为悠久的;三是成就最高,马家窑文化将史前彩陶推至巅峰阶段,多种色彩的综合运用、器型和纹饰的完美结合、各种纹饰及其母题的异彩纷呈、制作工艺的精湛,谱写了中国彩陶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近两千年的发展,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的甘肃、青海境内。马家窑文化可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先后相承发展的三个类型。
4、陈列展览发展
榆中县博物馆
推出“榆中陶器展”,突出地域特色
榆中是古代先民最早的生活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马家洼、郭家湾等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陶器是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榆中县境内从川区到北山,各乡镇都有陶器出土。馆内珍藏着数以千计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器和齐家文化陶器,尤以半山类型的彩陶器最为精美。素有“彩陶博物馆”之称。
重新布置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彰显精品价值
历史文物展厅是一个综合性展厅,应对展出文物进行认真筛选,选出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有序排列,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应追求少而精,彰显精品价值。
改进字画展厅陈展方式。提升品位
榆中县博物馆字画展厅陈展方式陈旧。依旧是在展板上挂上字画展出,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应请有关专家指导设计字画展厅陈展方案,重新布置展览,力求做到安全有序、和谐统一、雅俗共赏。
推出“唐代石棺及附属文物展”
1972年12月,在榆中朱家湾发现的石棺墓,经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宿白教授鉴定为唐代武则天时期石棺墓,出土的石棺、墓志铭及附属文物金戒指、金龙牌堪称唐代石雕及工艺艺术精品,并引出了墓主人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墓主人为麴氏高昌国王后裔、交河郡王麴崇裕的夫人慕容仪),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为地方史志的编撰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墓葬也是甘肃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以山为陵的唐代贵族墓葬,石棺墓及碑文的发现无疑对麴氏家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弥补了兰州地区地下唐代文物的空白,在学术研究和地方史志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1991年,宿白教授来榆中县博物馆参观时曾说,这具石棺雕刻精美,龙是典型的唐代龙,是武则天时期的石棺,并指着出土的那枚镶宝石的纯金戒指说:“这枚戒指是进口货,唐王朝开放得很。”这枚戒指来自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充分反映出唐王朝的强盛、繁荣、开放和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目前,榆中县出土的唐代文物很少,推出“唐代石棺和附属文物展”可以让外界充分认识榆中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5、基本信息
地 址:甘肃省榆中县城关镇兴隆路307号
开放时间:9:00~11:30,15:00~17:30
闭馆日:淡季星期一、二;旺季星期一;春节7天
邮 编:730100
电 话:0931-5221176
传 真:0931-5221718
上一篇: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下一篇:金叶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