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4:46:28
...

2017年11月15日,成都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

1、编制背景

2012-2016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市房地产业呈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态势。一是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全市已建成登记城市住房495万套、4.76亿平方米,较5年前分别增加49.1%、51.5%;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2.38平方米,较5年前增加9.9平方米,户均1.15套、110.6平方米,分别比5年前增加0.24套、24.5平方米;全市(不含简阳市)已建成登记农村住房179万处(套)、3.22亿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4.86平方米;居住环境不断优化,交通、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更加丰富,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持续增强。二是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运行。新建商品房市场交易活跃,全市年均成交新建商品房3531万平方米,其中成交商品住房2879万平方米,长期位居各大城市前列;房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居民住房可支付性指数保持在支付能力较强区间;供需基本平衡,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周期绝大部分时间位于7-14个月平衡区间;二手房市场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成交二手房2134万平方米,其中二手住房1897万平方米,分别比2011年增长165%、204%。三是房地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实现57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7%;房地产业发展带动了建筑建材、装修装饰、家具家电、日用消费品工业等多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和面貌,直接容纳了约20万人就业,推动了经济增长。


成都市

但是,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市场供应体系有待完善。商品房市场供应的科学化、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二手房市场的基础性*机制有待健全,住房租赁市场需要培育,先租后买的梯度式消费观念尚未形成。二是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住房总量和人均住房面积已满足基本住房需要,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阶段,新增住房需求趋于稳定,原有的规模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房地产业发展亟需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三是协调发展能力有待增强。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地理重塑、人口合理分布协调匹配程度较弱,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产业发展品质有待提升。住宅产业化、工业化推进缓慢,成品住宅开发占比较低,节能环保等新能源、新技术使用还需推广,跨产业融合还需加强。五是市场调控机制有待优化。调控的综合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改善,不能有效应对市场周期性波动,短期内局部区域市场存在偏热迹象。

未来五年,成都将进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期,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与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关键期,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与功能品质的攻坚期,需要房地产业找准新定位、明确新目标、清晰新路径,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因此,编制《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利于统筹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市场调节和行政调控、住房保障和产业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审视房地产业在城市经济地理重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编制思路

《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决策部署,综合人口增长、城市优化、经济发展、市场调控等多方面因素统筹协调,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条主线。房地产具有投资和居住双重属性,减弱其投资属性、凸显其居住属性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方向,这决定了未来五年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始终关注民生,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为中心。

二是突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心。长期以来,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侧重在需求侧管理,其结果是以阶段性的供需平衡换取了长期性的供需失衡。未来五年,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是突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战略这个指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大力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战略,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房地产业发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当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未来五年,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必须根植于“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战略,根据城市结构的优化进行谋篇布局、转型升级。

四是突出“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引导公共服务合理布局、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疏解”这个目的。随着我市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人口集聚能力越来越强,城市规模急剧增长,同时也产生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医院拥挤、学位紧张等城市病问题且有加重趋势,因此,未来五年,房地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规模扩展的老路,要以质量增长路径提升城市居住品质,要统筹处理好人与房的关系,服务于中心城区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区域供应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疏解。

五是突出“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这个特征。《规划》充分吸纳了相关部门现有研究成果,特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资料,确保每一项指标的测算合理有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住短、软、缺等问题,明确目标、量化指标、细化办法,并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力争做到易执行、能检查、好评估、可考核。

3、编制过程

《规划》历经前期调研、思路研究、文本编制、征求意见、专家咨询、修改完善等阶段,多次征求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意见,听取了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的学者、专家意见建议,经市*第161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十三届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

4、主要内容

《规划》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租售并举、切实加强需求侧综合管理稳定市场运行、加快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大力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等四大方面共提出了21项具体任务和举措,对未来五年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第三部分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目标。

房地产业是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科学把握房地产业发展的“量”和“度”,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此,《规划》提出了产业增长、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建设规模等四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一是产业增长方面,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即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5%~6%之间,与过去五年基本相同;二是民生改善方面,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三是协调发展方面,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即,房价与居民收入相协调,住房数量与常住人口相协调,商业办公用房规模与服务业发展相协调;四是建设规模方面,根据人口控制目标等因素测算,全市计划新建城市房屋2.7亿平方米,其中,住房1.7亿平方米,商业办公用房0.35亿平方米,其他房屋0.65亿平方米。

(二)关于健全市场供应体系。

健全市场供应体系,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市场稳健发展的有力举措,核心是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市场和保障的关系。因此,《规划》作了相应安排:一是要拓宽供应渠道,既要强化用地保障、优化区域布局,保持一定规模的新建住房建设,又要降低交易成本、健全交易制度,激活二手住房市场,还要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租赁方式,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二是要丰富供应类别,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商品住房,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又要强化*的保障作用,建设人才安居房、拆迁安置房和保障房,着力解决人才、产业工人、拆迁安置居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三是要培育供应主体,一方面要通过招大引强、鼓励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开发水平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要组建国有房地产投资运营公司,发挥其在市场调节中的稳定器作用,市场供不应求时,加大住房建设和房源筹集力度,向被拆迁居民和保障对象定向平价出售、出租;市场供过于求时,向社会采购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作为储备房源,用于住房保障、拆迁安置、产业配套等。

(三)关于有序把控供地节奏。

《规划》将原成府发〔2016〕17号文件规定的商品住房供地节奏与销售周期挂钩按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个区域进行了区域上的调整,以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此外,《规划》提出,商服用地供应与商业办公用房利用率挂钩,并实现差异化区域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商业地产阶段性过剩的问题。

(四)关于合理优化区域布局。

《规划》提出,房地产业要围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加快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关于提高商业办公用房利用率。

目前我市商业地产空置率偏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土地供应相对偏多,导致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压缩商业办公用房的发展空间;三是住改商、住改办以及工业地产挤占部分需求。因此,《规划》提出,首先要优化供应,商服用地供应与商业办公用房利用率挂钩;其次要拓展需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功能性产业;此外要加强管理,全面清理住改商、住改办等现象,引导企业购置、租赁商业用房、写字楼开展经营活动。

(六)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规模快速扩展,但整体品质依然不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规划》提出,要通过做大做强开发企业、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规范发展中介机构、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稳步推广成品住宅、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等途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品质。

(七)关于推进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公建配套设施对房地产业发展影响重大,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而且影响城市品质。《规划》提出:一是要坚持先建设公共设施、后出让经营性用地的原则,其中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探索实行*确定规划设计条件、交由品牌企业代建代运营的模式;二是根据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状况,科学配置、同步建设居住区基础配套,完善居住区功能;三是优化完善社区配套,就近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四是强化建设管理,公建配套设施要与开发项目同步报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5、贯彻实施

为保证《规划》落地实施,通过强化房地产业主管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市*房地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整合组建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机构等方面强化了组织保障,通过稳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等措施优化了发展环境,并将房地产业服务“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战略及住房建设、土地供应、住房结构调整等纳入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