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震旦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15 11:26:02
...

上海震旦博物馆是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回馈社会的一项文化志业。是一个集展览、研究、典藏、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

中文名称:上海震旦博物馆

地理位置: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常设展览:古代陶俑、历代玉器、青花瓷器、佛教造像

创办人:陈永泰

1、概况

上海震旦博物馆坐落于陆家嘴,是上海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之一,是日本知名设计师安藤忠雄在中国首个完成的设计项目,外观是以玻璃幕墙构成的几何体,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华,夜间透过照明,散发出低调柔和的光芒,犹如矗立江畔的文化宝盒。

2、发展简介

2003年,本馆于台北市开馆,采用预约参观的方式。同时以文化讲座及线上导览等来加強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005年,震旦博物馆在上海设立分馆,位于陆家嘴金融区震旦国际大楼的一层。

2012年,博物馆以独栋建筑之姿矗立于上海浦东地区,开启本馆历史的新页。

3、收藏方向

上海震旦博物馆的收藏以中国古代器物为主,涵盖了佛教造像、玉器、陶瓷器及画像石刻等多个门类的数千件藏品,并有相关的研究参考品、拓片、出土实物照片等珍贵资料。与此同时,震旦博物馆五楼的图书资料室收藏了丰富的文博专业书籍,其中保有大量的英文及日文绝版资料,目前以预约的方式为专业人士提供阅览服务。

4、研究方向

在研究专业方面,倡导以“料、工、形、纹”为核心的古器物学研究,敦聘专业人士组成研究团队,并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成立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力求在馆校合作的平台上,将古器物学与多学科进行结合,最终达到将古器物复原为物质文化史料的目的。

在教育推广方面,本馆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出版物的形式发表,部分专题以展览的方式在本馆特展室陆续推出。

5、建筑设计

上海震旦博物馆坐落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震旦国际大楼旁,共计六层,面积6300多平方米,由享誉国际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设计。这也是安藤先生在国内完成的第一个改建案。


建筑设计

震旦博物馆是震旦国际大楼的副楼,国际大楼金色的外表极具活力,搭配富有新古典主义的设计理念,是上海快速发展变化的象征。相对于大楼的形象而言,震旦博物馆旨在营造出一种历史和现代的融合,在黄浦江两岸万国建筑和摩天大楼之间独显含蓄、静谧。博物馆的外观以玻璃帷幕建构成极简的几何形体,展现出独竖一帜的艺术风华。

博物馆内,挑高五层的圆型空间中植入旋梯,淋漓尽致的表现线条美;在三楼与四楼间创造一个挑高二层的拱顶展区;在二楼展区创造一个以绿色植栽形成的采光井。如此,使得博物馆内的展品与空间发生戏剧性的、渗入化的结合,形成一个通透明净的文化宝盒。

6、常设展览

震旦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以青花瓷器、历代玉器、佛教造像为主,除了以时间为主线的陈列之外,还特别开辟专区对以上文物从“料、工、形、纹”的角度加以分析、展示。同时,震旦博物馆还不定期的举办各类特展,以此丰富观众的参观需求。

一、古代陶俑展


古代陶俑

俑的制作,其本身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它又是连接生死两个世界的媒介与桥梁,因此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涵。通过对俑的观察和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时期中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构想;另一方面亦能从形形色色的俑中解读出同现实生活相关的讯息。这些均是人们认识及复原历史的宝贵资料。本次震旦博物馆特别遴选出馆藏汉唐陶俑精品以飨观众,展览以社会生活为主题,从行、衣、住、娱乐及音乐等角度切入,采用独特的陈列方式,引领参观者品味汉唐盛世之下的别样风华。

二、历代玉器展


历代玉器

展览从玉器发展史的角度切入,系统的呈现历代玉器从新石期时代到清代的发展及变迁脉络,提炼出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以及之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玉器之风格。展厅另设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分项介绍玉料、工法、造型及纹饰等特征,以实物为教学参考,以丰富参观者的玉器知识。同时展览还设专题展区,以汉代丧葬用玉为主题,借此以诠释汉代先民的生死观及神仙思想。

三、青花瓷器展


青花瓷

展览分为精品区、专题展区及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精品区展览重点为元明清精品青花瓷,器型涵盖范围广。专题展区集中介绍销往海外的贸易瓷器,以瓷器为媒介探索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专题展区显示了青花瓷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路径和重要影响区并配以典型器物,从而让参观者体会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影响力。另外,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集中分析了钴料种类与青花呈色、绘画技法与纹饰特征、成型方法与装烧痕迹等,极具教育意义。

四、佛教造像展


佛教造像

六楼展览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的历代佛教艺术珍品为主要展品,不仅为观众展示了堪与西方雕塑艺术媲美的中国造像之美,而且全景式呈现出各个时期造像的风格变化、演绎手法。展厅按照题材,陈列展示佛祖、菩萨、罗汉、弟子、造像碑等精品,材质的使用包括石雕、木刻、铜铸、泥塑,以及夹紵工艺的造像精品,使参观者能够在体会中国佛教雕塑之美的同时,了解佛教知识同艺术创作间的关联。

7、楼层简介

一、一楼

包含博物馆商店、咖啡厅ACafé1、视听室等多个功能区块。视听室可同时容纳100人,并配备现代的视听、影音设备。而设在博物馆商店内的咖啡简餐厅则更是别具特色,使参观者能在充满文化与创意的氛围内细细品味博物馆的精致。

二、二楼

为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展出汉唐时期的古代陶俑,展览主题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希望参观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古代陶俑进一步窥视汉唐盛世的别样风华。同时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特别设计的植物生态墙,将自然的景观引入到展厅之内,呈现出历史、文化、自然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三、三楼

为玉器展厅,系统的呈现历代玉器从新时期时代到清代的发展及变迁脉络,另有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介绍玉料、工法、造型及纹饰等特征,以增进观众对玉器的认识,另有专题展区,展出汉代金缕玉衣,采用独特的陈列方式,诠释汉代先民的生死观及神仙思想。

四、四楼


四楼展厅

青花瓷展厅分为精品区、专题展区及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精品区按照时序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专题展区集中介绍销往海外的贸易瓷器,以瓷器为媒介探索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古器物学研究展览区集中分析了钴料种类与青花呈色、绘画技法与纹饰特征、成型方法与装烧痕迹等,极具教育意义。

五、五楼

为博物馆“古器物学研究中心”,是馆内学术研究之基地。内设图书室、研究室、参考品库房及古器物学特展室。一方面为学者专家及文博从业人员提供图书阅览的服务,另一方面以特展的形式呈现本馆的学术研究成果,深化参观者对古器物的的认识与了解。

六、六楼

佛教造像展厅按照题材,陈列展示佛祖、菩萨、罗汉、弟子、造像碑等精品;同时介绍佛教东传、佛像中土化及雕刻技法、材质辨识、出土特征等专题单元;参观者能够在体会中国佛教雕塑之美的同时,了解佛教知识同艺术创作间的关联。

8、馆藏精品

一、彩绘陶乐俑(六件)


彩绘陶乐佣(六件)

年代:唐代(618-907)

规格:高22~26公分

文物介绍:

泥质灰陶,彩绘。六位乐伎女俑身上的彩绘多剥落,惟披巾金红彩颜色犹鲜。六位乐伎女的装扮、发饰、翘腿坐姿以及使用的乐器均不相同,应为一组宫廷乐团,分别持有笙、箫、钹、琵琶、箜篌、腰鼓等乐器作演奏状。

这组造型丰腴的盛唐乐伎,个个面颊丰满,薄施脂粉,秀眉朱唇,神情自若,姿态优雅,面孔朝下凝视乐器,专注于演奏,他们体态、表情丰富,具强烈表演艺术风格,实为难得。据《唐书》记载,唐代宫廷乐舞,分“坐部伎”与“立部伎”两类,惟伎乐“坐部伎”与“立部伎”的乐队,隋唐之前陪葬俑中均已出现。

二、红陶驾车俑


红陶驾车俑

年代:东汉(25-220)

规格:长168公分、宽69公分、高110公分

文物介绍:

泥质红陶,马、驭车夫及马车的辕、轭、车轮、轄等都是个别烧制,可组装、分解。陶马头高体大,竖耳张口,英姿矫健,右蹄前举,左蹄在后,作行走状,马尾下有一圆孔,是入窑烧制时的出气孔。马车前端有横轭,置于马颈背处,轭下接双辕,与轮轴连接,两轮高大,车座三面有围,无厢顶,车座上跪坐一头戴高帽的圉人俑,双臂曲弯,作勒韁驾车状。这套驭马车俑,形象逼真,造型优美,车体结构细致严谨,可供作汉代车舆的参考。汉代陶塑工艺,继承并且发扬了秦代陶塑艺术的精华,由于重视陪葬制度,制陶业得到空前繁荣,陶塑车马制作生动,时代气息浓厚。

三、汉代金缕玉匣


汉代金缕玉匣

年代:汉代(206BCE~220CE)

规格:身长175公分

文物介绍:

此套玉匣共有二千九百零三块玉片,玉片边角穿透小孔,用金线编缀成头部、上衣前片、上衣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管,以及左右脚套等七部分,每一部分用红布滚边之后,再缝接成人体的形状,是汉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此套玉匣的玉片大多为青黄玉,头部用褐色的玉片表现双眉和毛发,头顶正中处是一个中间有孔的圆璧,可能与当时的灵魂信仰有关。玉匣胸部和右腿外侧附着铁锈,右手食指黏着两枚铜币,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类似的金缕玉匣亦可见于满城汉墓中。

四、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璜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璜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

规格:长15公分、宽8公分、厚0.5公分

文物介绍:

此件半圆形玉璜几乎整体白化,表面浮着少量的泥土和黑褐色有机质。它的造型近似半圆,上方透穿二个小系孔,表面布满繁缛的纹饰。居中是一组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神人倒梯形脸庞,杏眼方口,头上戴着羽冠,双肘撑开若似骑坐在兽身上,兽面具有突显的上斜椭圆形大眼,双眼睑拱樑相连,其下还有翻卷突出的鼻吻,虽然没有刻画兽的身躯,但是两者之间的驮负与骑坐关系却很清楚。主纹两侧各有半个神人面纹,两者亦可接合为一组神人,此种一切两半的纹饰布局,是同期器物中比较少见的设计。类似的纹饰亦见于浙江余杭反山22号墓出土的玉璜上,是与多件玉管串连成套的配饰物。

五、青花福庆连连八方瓶


青花福庆连连八方瓶

年代:清乾隆(1736-1795)

规格:高32.3公分、口长10公分、腹宽16.5公分、足长10公分

文物介绍:

瓶口折沿,短颈,四方倭角呈八方形,器身上大下小,近足处鼓起,四方倭角八方形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满绘缠枝莲纹,其间辅以蝙蝠及垂带磬纹为饰,口足分画如意云及朵花。全器胎体均匀,质白细腻,青花釉色翠丽、浓淡有致,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瓶制为清代新创,庄重大方,制作精细,纹饰均采钩边描线后,复染浓淡,层次分明,清丽明快,为乾隆朝青花的精美之作。器面纹饰蝙蝠、磬纹、缠枝莲象征福庆连连。

六、青花双鱼藻纹大盘


青花双鱼藻纹大盘

年代:元代(1271-1368)

规格:高7.2公分、口径46公分、足径26.9公分

文物介绍:

盘圆口折沿,浅弧壁,圈足,砂底无釉。盘心青花描绘鲭、鲢二鱼对游于水藻浮萍中,外围绕缠枝莲纹一周,折沿面上绘柿蒂斜格锦纹一道,纹饰间共饰青线八道,盘外壁一周满饰缠枝莲纹。青花釉色浓艳鲜丽,多处带铁褐疵斑,釉面多有缩釉棕眼。圈足底部呈火石红色,可见拉坯遗痕,由中心向外呈螺旋形。元青花受当代绘画影响至鉅。鱼藻纹与缠枝莲纹为元代青花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富饶多子的吉祥寓意,两者皆传承自宋代,然画工及图样均较宋瓷更为精细生动,此与青花画稿可能出自当代画家之手不无关联。元青花工笔描绘,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主题明显。此盘呈现进口青料的浓艳特征,无论画工、釉色均富典型元代特色。元青花大盘同时也反映了草原民族及*世界席地而坐,共同饮食的生活习惯。40公分以上的大盘、大碗在元代以前,向所未见。圆口或莲瓣口的青花折沿大盘,虽满饰纹样,但主题明确。这类大盘不仅作为蒙古族统治者内需之用,亦提供中东贵族市场的需要。

七、佛三尊像


佛三尊像

年代:东魏(534-550)

规格:高104公分

文物介绍:

佛教尊像的雕造由简而繁。中国的佛陀造像,承袭印度传统,五世纪初才出现一佛二菩萨的三尊像组合,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

这是一铺山东青州佛教雕刻的精品,表现出秀骨清像的特色,虽背光上部残端,三尊像保存得却相当完整,仅缺佛手;衣着与背光、双龙都敷彩,色泽依稀可辨。三尊像借着身后的背光把主尊佛与二脇侍菩萨连成一体,虽然台座已失,推测当立于一覆莲之上。在主佛的身侧各雕一龙,口吐莲茎、莲叶、莲蓬,生动自然,莲蓬化为左右两侧脇侍菩萨足下的莲台座,颇具巧思,此乃山东匠师的创意。

三尊佛像的面部线条刚直,额头高,方脸,颧骨显,长眼略似锐角三角形,眼尾向上,鼻梁坚挺,人中、嘴唇棱角分明,法相端严。三尊像都贴金,以应佛和菩萨三十二相的“金色身相”,东魏时,佛像内着僧袛支,外罩褒衣博带式袈裟,略显厚重,下摆外张呈八字形;左、右菩萨身姿挺立,右尊菩萨开口微笑,略显天真,更表现出亲和力,头戴华冠,身饰穗状长管珠、宝珠等璎珞,固定在腰间,盘结于璧环之上;肩头披帛则用图片形扣饰固定。

匠师为了省料,撙节三尊佛的石材厚度,突出佛体的双手需靠外接,从手肘的钻孔推想,佛手是用短铁条分别插入佛手于手肘的钻孔,联接后或再以灌锡等方法密封加固。

八、佛立像


佛立像

年代:东魏(534-550)

规格:高92公分

文物介绍:

圆雕佛像身后的头光已残断,跣足立于莲座上,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下伸作与愿印,佛手皆经修复,非原件。但可贵处是佛陀的头部保存完好,非常难得。佛头螺发排列紧密,肉髻低圆,法相秀美,略似锐角三角形的长眼是青州东魏造像的特征,鼻梁挺拔,嘴型丰润,神情祥和。身穿右袒僧袛支,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褶纹层叠,略显厚重,外张呈八字形,下摆露出脚踝,足蹱圆满广平,是三十二相的“足跟广平相”。佛像身上的敷金彩绘完全脱落,可能是因为胶上得太重所致,石雕身上先着胶,再敷彩,若上胶太重,其上的彩绘跟着形成厚膜,非常容易剥落。此尊佛立像整体造型庄严,足堪为山东青州佛像的代表作。

9、旅游指南

1、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2、门票:60元

3、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五延长至21:00。周一休馆。

4、交通线路:

(1)地铁搭乘地铁2号线,至陆家嘴地铁站2号口出站,步行约5分钟可到。

(2)公交搭乘81路、799路、993路于陆家嘴环路名商路站下车,步行约3分钟可到。

上一篇:三面刃

下一篇: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