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
长宁县是四川省宜宾市代管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4′22″~105°03′30″,北纬28°15′18″~28°47′48″,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30公里,全县辐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长宁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电气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现代农业试点县”等殊荣;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长宁县城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文名称:长宁县
外文名称:ChangningCountry
别名:安宁桥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宜宾市
下辖地区:7乡、11镇
*驻地:长宁镇
电话区号:0831
邮政区码:644300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南缘
面积:1000.2平方公里
人口:46.04万人(2013年)
气候条件: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蜀南竹海、竹石林、古河七洞沟、乐山大佛、峨眉山、兴文石海等
机场:宜宾菜坝机场、五粮液机场
火车站:宜宾站
车牌代码:川Q
行政代码:511524
1、县情简介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历史上因“地处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独晏然自保,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而得县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长宁县南北两端小,中腹较大,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中北部为丘陵。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3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纵贯全县。全县辐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7乡11镇。有汉、苗、彝等9个民族,总人口46.04万人。
长宁县
长宁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电气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现代农业试点县”等殊荣;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长宁县城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吴邦国、曾庆红、*、乔石等**曾亲临长宁、视察竹海,对长宁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宁,正围绕“打造国际特色生态产业文明示范县,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发展目标,按照“环境立县、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开发活县”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三大优势,大力弘扬“风正心齐、开拓创新、勤俭务实、自强争优”的长宁精神,努力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和谐”的幸福新长宁。
2、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底,长宁县辖7乡(富兴乡、铜鼓乡、三元乡、井江乡、铜锣乡、桃坪乡、梅白乡)、11镇(梅硐镇、双河镇、龙头镇、硐底镇、花滩镇、竹海镇、老翁镇、开佛镇、古河镇、下长镇、长宁镇),共269个行政村、2086个村民小组、30个社区、181个居民小组。
3、人口民族
有汉、苗、彝等9个民族,总人口46.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119人。常住人口34.22万人,城镇12.21万人,其中县城9.22万人,农村21.01万人。
4、地理气候
长宁县
地理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东临江安,南界兴文、西与高县、珙县交邻,并紧靠宜珙铁路,北与南溪区、宜宾市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4′22″~105°03′30″,北纬28°15′18″~28°47′48″,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30公里,全县辐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长宁县南北两端小,中腹较大,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中北部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
气候
长宁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时数987.6小时,无霜期达357多天。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全县出露地层8个系30个组群,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拥有岩盐、页岩、天然气等100多种自然资源,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达19种。其中:盐储量100亿吨以上,有第二“盐都”之称;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进入国家战略开发层面。
农产品
盛产竹笋、竹荪、脐橙、甜梨、西瓜等农产品。
林业资源
全县森林面积8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4%,负氧粒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5.8万个。有竹类428种,竹林面积71.85万亩,占森林面积的86.46%,年产楠竹400多万根,杂竹40万吨以上,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6、交通区位
县城长宁镇距宜宾机场50公里,东临长江黄金水道。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已建成并投入规模化运营。省道S308斜贯县境中部、北部6个乡镇,是目前到泸州、重庆的主要通道;S309横贯县境南部山区,是通往云南、贵州及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的重要通道;两条省道均已建成二级公路。新宜长路是长宁通往宜宾、成都的重要干线,已建成宽16.5米双向四车道快速通道。宜泸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宜叙高速、宜威毕高速加快推进,成贵高铁已经开工,并在长宁县城附近建站,建成后长宁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只需要一小时。
基本形成了“123456”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即
一码头: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
两高速:宜泸渝高速、宜叙高速(现新增宜威高速);
三铁路:成贵铁路、渝昆铁路、宜叙铁路。
四干线:省道S308线合珙路(升格为国道)、县道X097纳长路(升格为省道)、省道S309(改线为龙头-铜锣-井江-铜鼓)、旅游干线宜宾-竹海-石海;
五纵:长宁-竹海-龙头-双河、花滩-硐底、下长-江南、长宁-飞泉-下长、古河-老翁-桃坪;六横:马家-下长、古河-梅白-牟坪、长宁-井江-花滩、花滩-铜锣-竹海-桃坪-底蓬、巡场-龙头、珙泉-双河-梅硐-晏阳。
7、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63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32亿元,增长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拉动经济增长0.75个百分点。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7亿元,增长2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6%,拉动经济增长11.95个百分点。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61亿元,增长10.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8.6%,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22.8:49.4:27.8演进为2011年的22:53:25。与2010年相比,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仍旧为2:3:1格局排序。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18.7%。其中:一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3.5%;二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26.6%;三产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11.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60.4%,上升至2011年的62%,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2.4%,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总水平上涨5.5%,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4.4%;居住上涨2.9%;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6.2%;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价格下降2.5%;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3.1%。
长宁县
农业
2011年,全县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7696公顷。其中:大春面积31677公顷,同比增长0.5%;小春播种面积6019公顷,与上年持平。水稻播种面积13376公顷,同比增长0.1%;玉米播种面积5039公顷,同比下降17%;薯类播种面积7850公顷,同比增长0.2%,小麦播种面积1414公顷,下降2.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52公顷,增长4.7%;药材播种面积89公顷,同比下降18.4%;蔬菜播种面积5181公顷,增长0.7%;烟叶播种面积623公顷,同比下降8.5%;年末实有果园面积3940公顷;实有茶园面积165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2.3万吨,现上年持平。其中:大春粮食21万吨,同比下降0.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8451吨,增长10.3%;烟叶产量1034吨,比上年下降5.1%;蔬菜产量14.24万吨,增长1.5%;茶叶产量0.19万吨,增长18.7%;水果产量6.5万吨,增长8%;药材产量269吨。全年实现种殖业产值9.18亿元,增长2.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34.2%。全年出栏猪57.66万头,比上年下降3%;小家禽出栏864.69万只,增长2.6%;牛出栏1.21万头,增长5.2%;羊出栏2.5万只,比上年下降0.8%,兔出栏70.98万只,比上年增长2.7%。全年肉类总产量5.81万吨,比上年下降1.2%。其中:猪肉产量4.24万吨,比上年下降3%,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73%;牛、羊肉产量0.2万吨,增长5.2%;禽肉产量1.29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5260吨;牛奶产量219吨;蚕茧产量178吨。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3.98亿元,增长1.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8.6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平方公里,实施“金土地”工程,开发整理土地22498亩,新增耕地2080亩。年末有森林面积79.2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3.98万亩,当年新造竹林面积5.34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52.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1年年末实有水产养殖面积9090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18500吨,增长7.4%。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2420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8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32万千瓦,增长7.13%,农村用电量9384万千瓦小时,增长6.96%。
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县继续加大工业发展,全力打造百亿元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38.31亿元,同比增长26.50%,工业生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70%,拉动经济增长1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96亿元,增长3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4%,拉动经济增长10.08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78亿元,增长38.0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9.14%,轻重工业产业比重为50.81:49.19。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竹类加工、酿酒食品、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县属工业发展支柱。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在全县工业产品中,原盐增长71.03%,白酒下降6.71%,人造板增长126.43%,水泥增长9.94%,发电量增长34.13%,自来水生产增长102.43%,玻璃制品下降11.9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11亿元,增长64.71%,实现利税10.44亿元,增长48.11%。其中:利润8.12亿元,增长57.72%,税金及附加0.9亿元,下降52.48%。全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户,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8.28%,总资产贡献率为50.83%,资产负债率为68.98%,产品销售率为98.5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9.61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8%。全县年末有建筑企业14个,从业人员9688人。完成建筑业产值9.9亿元,增长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8.3万平米;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07万平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2.9%,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是全县“项目工作效益年”,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3.32亿元。全社会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57亿元,增长13.1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8.3亿元,增长6.2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18亿元,增长162%。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32亿元,同比下降14.18%;第二产业投资24.53亿元,增长5.3%,其中工业投资24.5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投资28.14亿元,增长62.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4.2:44.6:51.2。
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分经济类型看: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23.48亿元,同比增长18.4%;乡村实现12.30亿元,同比增长17.10%。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97亿元,增长18.9%;零售业销售额27.79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6.02亿元,增长24.38%。
2011年,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524万美元,增长603.39%。全年累计签订市外招商项目67个,比上年减少1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3.10亿元,增长46.93%。从资金来源渠道上看:省外资金20.02亿元,增长13.99%,占市外资金的60.48%。
8、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全县共有学校168所。其中:高中6所,初中22所,小学140所。在校学生人数56448人,下降0.5%。其中:高中在校生人数13072人,增长10.3%;初中在校生人数15246人,下降12.6%;小学在校生人数28130人,下降1.3%。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3103人。其中:高中教师607人,初中教师992人,小学教师15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3.78%,高中升学率62.5%。全县教育经费累计支出23259万元,增长39.8%。
科技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与培训,与各部门联合举办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活动,培训达202万人次。2011年,我县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23项,被立项17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5项。实施县级重点科技项目13项,申请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
长宁县
文化
2011年末全县有18个文化中心服务站,1个文化图书馆,1个电影院,2个体育场馆。完成了121家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县26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完成了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大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1231”工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20场,确定固定放映点54个,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广电
2011年末全县共有有线广播电视站18个,转播和自办有线电视节目36套,有线电视用户数20669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4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累计完成216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新发展农村电视用户3379户。
档案
年末全县有综合档案馆1个,有档案11642件,共计39691卷,存档资料9275册。大力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全年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760人次、4000卷(盒)。
卫生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有医疗床位1397床,卫生技术人员878人。其中:执业医生380人。县级疾病防控机构1个,卫生防疫人员31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5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0.26%。医疗卫生服务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县人民医院新建综合门诊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625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征集基金8447万元。
体育
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组织全民开展健身活动。全年举办了大型全民健身活动21次,全县体育健身人口达38%。积极选派游泳、羽毛球、汽排球、体育舞蹈、门球、健身气功、篮球等项目代表队参加省市比赛,获得优胜奖6个,优秀奖10个。承办省级比赛1次,市级比赛8次。
9、旅游资源
硐底翡翠峡
全县有景区景点110余处,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惟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梅硐镇竹石林旅游区、佛来山旅游区、梅白碧浪湖、洪谟故里、三元苦竹寺、天泉湖为国家AA级旅游区;世纪竹园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的竹类系统生态园;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是国家2003年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以保护竹类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竹海漂浮温泉、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古河七洞沟、龙头氡温泉、硐底翡翠峡、双河葡萄井等“长宁县新八景”。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获得“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10、著名人物
周洪谟
周洪谟(1420—1491)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是宜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科举拔尖人才。
余泽鸿
余泽鸿,原名余世恩,笔名因心,晓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人。1903年2月15日生。1922年,加入*青年团。后进成都外语专科学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1925年春,加入中国*。长征开始时,任*直属纵队*团上干队政治科长。1935年12月中旬,由于叛徒告密,在江安的泥基潮壮烈牺牲。
11、名优特产
长宁县特产主要有:三元枇杷、甜橙、楠竹、百味人参、妙笔竹笋、竹乡豆花、竹乡石榴鸡等。
12、民俗文化
长宁县文化繁荣,底蕴深厚。“七个洞东汉崖墓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仙寓洞、龙吟寺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明代“双河文庙”。
长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构成长宁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系。
长宁的民间艺术有:车车灯、牛灯、狮灯、龙灯、花灯等灯舞和山歌、神歌、民间花鼓调等民歌,韵味铿锵,具有典型的川南特色;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方面有划龙舟、滚板凳、蛇抱蛋、踩高跷等;另外,人们在婚娶、丧嫁、生朝满月、过节时也传承下来了独特的风俗。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则有:濒危的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戏曲;曲艺;杂技;传统工艺与技艺;民俗(含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等。
13、历史沿革
唐初置羁縻长宁州、淯州,隶于泸州都督府。
宋置长宁军,元改军为州,隶于叙州路。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长宁、安宁县,分别设治于今双河镇、长宁镇。
洪武七年废安宁入长宁,为叙州府所领,至民国初年未改。
此后先后隶于下川南道、永宁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专区、宜宾地区。
1950年3月,县治所由今双河镇迁安宁镇(今长宁镇)至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