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珠帘

科普小知识2022-09-16 09:41:56
...

珠帘,即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珍珠缀成的帘子,居室或屋外起装饰和遮挡的作用。

1、词语释义

词目:珠帘

拼音:zhūlían

基本解释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详细解释

珍珠缀成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晋书·苻坚载记上》:“坚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於正殿,以朝群臣。”唐李白《怨情》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看时节同上妆楼,手卷珠帘上玉钩。”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一:“两行红烛参差过,哄得珠帘尽上钩。”

2、主要材质

▲人造水晶珠(K9料玻璃):

比较重,硬度大,档次高,是制作珠帘的主要原料之一,透光和折光性均很好,且寿命长。其缺点是颜色及珠形种类相对亚克力稍少一些,价格相对高一些。

注明:虽然k9水晶比普通的玻璃硬,但毕竟是玻璃做的,长时间碰撞难免会碰碎,所以不适合做门帘,比较适合做隔断和窗饰。中国水晶玻璃之都---浙江浦江,99%水晶玻璃制品都产自这里,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盛世水晶珠帘.

▲进口工艺A级亚克力:

亚克力珠光泽好,透明度高,颜色丰富,色彩艳丽、品种多,有“塑料中的皇后”之称,是现在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其缺点是因为是塑料材质,所以耐磨性较弱,阳光暴晒会掉颜色,长时间碰撞会有小的划伤细纹,影响折射效果,故寿命比水晶珠较短。另外因各地的气温不同,有些珠子会出现裂纹,但不会影响折射和亮度,纯属于正常现象。因此亚克力珠帘比较适合做隔断和门帘,不适合挂在阳光比较多的地方。

▲天然贝壳珠帘:

选用优质的贝壳加工而成,既美观又环保,尤其在相互碰撞的时候,会发出宛如风铃般的悦耳声音。比较适合做现代个性风格的装修隔断和背景墙。常用的贝壳有镜贝和棉蚌,镜贝比较薄,透光性较好,棉蚌比较厚,透光性不如镜贝,但比较显档次,通常都是采用中间有孔的珠片。

▲田园风情珠帘:

由各种仿真花搭配其他珠子制作而成,浪漫、惬意,有很浓郁的田园风情,娱心悦目,比较适合作卧室装饰。

▲琉璃珠帘:

正宗的琉璃珠因原料和工艺等不同因素,收藏价值非常高,价格也非常昂贵,一般用来做高档首饰,所以我们现在采用了跟琉璃工艺差别不大的水琉璃(也称为仿琉璃)来制作珠帘,章显经典的华丽风格。水琉璃是以透明树脂胶结合人造水晶,加染料浇制而成的玻璃制品,虽然不如琉璃的收藏价值高,但色彩和工艺跟琉璃大同小异,是制作古典珠帘最适合的材质。

▲仿珍珠珠帘:

由k9玻璃烤漆制作而成,颜色丰富,有天然珍珠般的亮度,一般都用来做各种首饰,现也广泛用于珠帘的制作。

▲天然石珠帘:

选用各种天然水晶、天然翡翠玉和天然玛瑙等制作而成,档次高、具备天然宝石的能量,还可以带给您好运。

3、功能用途

现代人一般将珠帘用于以下用途:

隔断:

珠帘可以代替墙和玻璃,成了室内轻盈、透气的软隔断,有效地拓展空间。餐厅和客厅的空间分割或者玄关都可以采用这种似有似无的隔断,既划分区域,不影响采光,更能体现美观。

作为隔断,珠帘的色彩与款式要与居室风格色彩协调。例如,温馨浪漫风格适合粉色,紫色,款式可以使用水晶珠帘,清爽简约风格适合冷色的水晶珠帘,以蓝,白,茶色为宜,时尚感强的格局则适合用红色,绿色,烟熏色等色彩明快鲜艳的珠帘搭配,但是欧美古典风格当然还是使用全透明的水晶最显高贵了。

背景墙:

电视背景、沙发背景、床头背景、的墙面设计都可以使用珠帘。现在流行的方式是现在墙面上装上玻璃或者镜面,再挂上珠帘缓和墙面的冷硬感。这样使墙面更加温馨灵动,视野更加开阔明亮,空间的纵深感也更强。在珠帘的顶端在配合使用一些射灯,当光源打到珠帘身上可以反射出很多好看的光线来。

吊顶:

在天花板上安装珠帘并不复杂。如果天花板是木框横梁,直接用螺丝钉将轨道拧进木框里就行,如果是水泥的,可请专业人员直接用冲击钻打孔就行。珠帘作为顶面装饰,主要利用的是它的多个棱面来反射光线的性能,所以用珠帘作吊顶的时候,一定要用灯光来配合,能够营造出一种迷幻与浪漫感觉。

窗帘:

窗帘也是珠帘的传统用法,现在会用来对布艺窗帘进行点缀,在古典窗帘的流苏末端,挂球末端或者绑带末端配几串珠帘,能显得窗帘非常高贵有档次。

4、适用范围

1.天花吊顶(灯罩)

2.衣帽间

3.浴室

4.卧房

5.沙发后的背景墙

6.餐厅与厨房之间

7.用于隔断上的功能划分

8.楼梯口

9.阁楼

10.阳光房

11.进门玄关处

12.房间哑口处

13.外飘窗内

14.书房

上一篇:黄花街道

下一篇:施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