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会计核算模式定位不够合理,资产反映信息不够全面真实,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完整,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等。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细化相应会计准则,强化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模式定位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采用了“准则”加“制度”的模式,即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组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作出的规定,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遵循的标准和原则,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较大,但内容却不可能过于具体,而会计制度尽管内容比较具体,但却又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为设计框架的,这样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之间就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WwW.11665.Com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其经济规模、业务活动方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核算的要求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仅以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满足所有事业单位核算的要求。
(二)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各部门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有些部门、单位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却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核算的问题
1、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制度中对诸如固定资产的计价、增加、转出、报废和毁损以及盘盈盘亏等会计业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然,这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收付实现制”原则而考虑的,但是这种核算方法存在着很多硬伤:(1)固定资产价值严重背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相差越来越大;(2)虚增净资产,以帐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净资产指标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现实状况,这实际上与净资产的“净”字相悖;(3)成本反映不完整,违反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一方面,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一设备购置费”、“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虚增了事业支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又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
2、“低值易耗品”科目缺位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2)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如按此规定,那么事业单位大量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办公设施诸如电话机等,也应在固定资产中核算,而这类物品易损坏,更换也比较频繁,核算的工作量较大,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这类物品的价值只能越来越低,故应在“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更为合适。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一)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细化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细化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会计基本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制定相应的会计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它既是对基本准则的一般原则的具体化,也是对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的进一步延伸。近年来在会计改革方面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核算体系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事业单位核算体系需要改革、补充和完善,适时出台相关的具体准则,应是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
(三)深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四)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上一篇:供水工程施工合同(三)
下一篇:关于失物招领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