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17 13:48:43
...

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

中文名称: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

地址: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

1、基本简介

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

郭沫若旧居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乡间办公地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

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抵渝,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0年,国民*撤销第三厅,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被*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和《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就创作于此。在重庆期间郭沫若还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1946年5月,郭沫若离开重庆。

2、历史沿革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旧居也是抗战时期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乡间办公地。

1939年1月到1945年5月,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曾在此长期居住、办公。抗战时期,三厅作为在国统区内由*起主导作用的*机构,成为了以*员为核心,动员各*党派、人民团体和*人士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营垒。

“倒回到70年前,这里不仅是重庆文艺界人士活动、聚会的重要场所,更是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沙坪坝区文管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家院子也是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诞生之地。当年寓居于此的郭沫若笔耕不倦,创作出《屈原》、《孔雀胆》、《棠棣之花》、《虎符》等大量文学作品,被*主席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和《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也都是在这里相继问世。

在沙坪坝区赖家桥轻轨站附近,有一座占地颇大的晚清四合院建筑,其白色的高墙、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无不透露出这栋建筑的古朴。这座宅院就是抗战时期大批进步文化人士时常聚会之地——重庆全家院子郭沫若旧居。

郭沫若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街道香蕉园村,位于重庆沙坪坝区西永镇的重庆郭沫若旧居陈列馆,经过半年多的修复,资料、实物收集和发展工作。2000年9月,郭沫若旧居被重庆市*列为直辖市后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旧居修复工程正式启动,6月30日旧居主体工程竣工,并于9月7日正式对外陈列开放。2013年5月,入选全国第七批“国保”。

3、建筑布局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在沙坪坝区赖家桥轻轨站附近,有一座占地颇大的晚清四合院建筑,其白色的高墙、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无不透露出这栋建筑的古朴。

陈列馆在原貌基础上进行整修,保持了其清晚期四合院建筑风格,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

在沙坪坝区赖家桥轻轨站附近,有一座占地颇大的晚清四合院建筑,其白色的高墙、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无不透露出这栋建筑的古朴。

4、展厅陈列

内设概述室、资料图片展览室、实物陈列室等,并塑郭沫若先生坐像,其中展出的大量文字、图片及实物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了郭沫若在重庆生活及抗战时期在三厅和文工会领导下的大后方文化工作情况。

5、人物简介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人民*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6、相关事件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

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个名叫“全家院子”的地方就是郭沫若昔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的阵地。走进院子发现,一个近十米深的地坑与故居围墙紧密相连,由于地陷,原本白面青瓦的围墙已成为原本院内的五颗百年香樟树根系相连,但由于隔壁工地施工加上降雨影响,造成地面坍塌,其中一棵香樟出现歪倒险情。而正在整治围墙的施工方在未经管理方允许的情况下,对香樟树进行了挪移,剩余的四颗香樟树在塌陷的坑边摇摇欲坠,被移走的那颗香樟树的根系也裸露在土壤中,留下挪移的痕迹。

古香樟树属珍贵树种,又位于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因此故居内百年香樟的“无故失踪”令工作人员相当着急。事发后,旧居工作人员立即向森林派出所报告,派出所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责令建设方需对已迁移的一棵香樟树,异地养护,待滑坡工程治理完毕后,负责原址回栽;对由于施工滑坡造成根系受损的其他四棵香樟树,立即停止迁移,并聘请专业园艺师进行原址养护,并确保存活。

上一篇:王蕴瑞

下一篇:许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