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17 15:45:03
...

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宁波樟村四明山,四明山区地势复杂、重峦叠嶂。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南方七大游击根据地之一的浙江东部南部游击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无数党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中文名: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地点:宁波樟村

占地面积:1.43万平方米

建立并开放:1979年4月

1、简介


宁波樟村烈士陵园纪念碑

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曾名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及墓,又名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章水镇*西面0.5公里处,现占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鄞州人民为纪念在四明山革命斗争牺牲的烈士而建,故名。纪念馆于1979年4月正式命名建立并开放。有关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方面业务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予以指导,隶属鄞县民政局管辖。纪念馆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面临樟溪,背依雪山岗,树茂花繁,风景优美,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庄严肃穆,由塔、墓、亭、纪念馆、陈列厅等建筑物组成,建筑总面积3000平方米。总体布局由南而北,正中大门140米处,凌空耸立一座27.2米,象征宁波(鄞县)于1925年2月建立党组织。塔座四周镌四组浮雕,分别是"大嵩潮""梅园旗""樟溪血""四明火"。艺术地再出了鄞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经历。

2、馆内历史场景复原

抗战胜利后,浙东新四军后方留守人员驻地,称为“公馆”。这样的名词及这个名词背后的那段历史,在六十多年后的人们看来,已经非常陌生和遥远。日前,区博物馆协会专家们在布置、设计位于章水镇的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之际,记者随他们一起走访了86岁的老同志杨祥瑞,听他追忆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公馆“简陋的办公条件


正门图片

1945年9月,浙东新四军大部队北撤后,浙东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组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方留守处,坚持树立党的旗帜,依靠群众,依靠山地,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以便在恶劣的环境里保存力量,等待时机。

10月,留下来坚持斗争的陈爱中等12位同志隐蔽于鄞慈、鄞奉边界。这12名同志中现在世的只有杨祥瑞。

杨祥瑞回忆,“公馆”,其实就是山民搭在山上的草舍,是他们因管理庄稼防止野兽出没、损害而设立的临时住所。里面可住1—2人,空间不大。

有时因人多,大家一个挨着一个,卷开被铺,席地而卧。有时短时间集中,没有凳子可坐,于是肩并肩并排坐在前面一头上下的横档上。小的“公馆”主要供*使用,除生活起居外,也放置电台,接收上级电讯。

“公馆”里组织学习或听取领导讲话时,有的同志掏出钢笔或铅笔做笔记,只得坐在自己折叠的被褥上,用脚踝头当桌子。

“公馆”里的艰苦生活

搭“公馆”的材料有树木、竹子、茅草、芦苇等,捆扎联结用竹篾、藤条(青藤、茅藤)。这些东西不易断裂,弯曲方便,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满山遍野都可找到。

搭“公馆”选址,一是选择偏僻的荒山,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二是要有水源,即山中有溪水的地方,因为水是生活必需品;三是远离村庄和集镇,敌人即使发觉,上来也得走几个小时,可以提前疏散。

“公馆”在山上,一般找缓坡或平坦的山地,挑选直立的、且间隔近在咫尺的四棵树木或毛竹,当作柱子,连系起来。“柱子”之间用树木或柱子组成一个方形的平面,用篾条或藤条绑牢,然后在上面做两个坡面,当作屋顶,屋顶用竹木当梁枋、椽子。

山上有一种山蚂蝗,要吮吸人血,为避免它的侵袭,“公馆”就要搭得高一些,一般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人要上去可用简易的*,几根木条横直绑紧,一格格上去。

“公馆”周围的岩缝间、凹陷处若有流水,就用毛竹劈成对半,去除竹节,自上而下,一根根连接,使山水沿着毛竹往下面流下来,当作饮用水。

烧饭一般用铁锅,在山坡中支几块乱石,锅置在石上。烧的燃料,用的是干柴、竹筱丝和竹片。

“烧饭菜时间,选择在早、晚两头,早上趁天未亮,晚上在天黑时,中午不烧饭,大家吃冷饭,就是冬天,也只得啃冰冷的饭团。虽然在早晚烧饭菜,但毕竟会发出火光,为了防止火光被山下发现,烧时用被单或一个高的柴片遮掩起来。”遥远的往事,老人清晰地记得。

“公馆”将在纪念馆里再现,在龙观十八级“永安公馆”,最多时住了30多个同志。“从下严上山,得走7.5公里崎岖的山路。我们依靠革命群众,由他们隔三差五采购大米和咸货,带来给我们。”

一次,运送物资的群众引起了龙观乡一个副乡长的怀疑。第二天晚上,两位同志走进那个副乡长家,宣传国内形势和我党政策,一番谈话,义正词严。这个副乡长答应不向敌人汇报,还暗暗协助我方工作。

60余年后,往昔岁月渐渐远去,但当年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却依然令人敬仰。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设计布置,“公馆”作为一个历史场景复原,将是缅怀先烈和前辈,教育青少年的理想之处。

3、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的历史沿革简述

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振兴中路。一直以来,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既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也是我们民政人传承文明、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在社会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下,烈士陵园扩建工程于2009年6月正式开工,2011年3月底全面竣工,总投资3亿多元,全额由鄞州区投入,并于2011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全新的烈士陵园主要由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室外兵器陈列、群雕、烈士墓地等建筑组成,总用地面积10140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绿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绿地率69.7%,烈士陵园共分为入口广场区、革命回顾区、瞻仰励志区、烈士墓区、爱国主义教育区、文物保护区等六个区域,四明山烈士陵园是纪念革命先烈的神圣热土,是鄞州人民的宝贵财富。

建园60年来,烈士陵园作为宁波革命精神精华的延伸,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料、生动的事迹事例、先进的教育设施,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均接待参观群众8万人次,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历史悠久,位于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前沿。四明山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西部,这里曾是我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战区之一。四明山区山峦叠嶂,地势复杂,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奉命北撤,留下部分人员坚持斗争,1947年,又恢复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当时的鄞县樟村成为抗敌斗争重要活动据点之一,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并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浙东等地区。在战争年代里,四明山区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涌现出无数革命英雄。


陵园图片

一、为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1944年12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四明特办和鄞奉县办共同发起,将李敏、徐婴、严培远等11位烈士安葬在现烈士陵园东南角,并在墓前竖立“抗日反顽斗争死难烈士纪念碑奠基石”。1945年10月,我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反动派乘机再次窜犯鄞西地区,烈士纪念碑奠基石被捣毁。

二、1951年7月,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专署、鄞县人民*在原址上兴建烈士陵园,并新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一穴拱型圆座公墓,将11位烈士的遗体重新移葬墓内。1953年增造二座纪念碑亭和五穴烈士公墓,安放146具英烈灵柩。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1975年1月,新建烈士纪念馆和纪念堂。1979年县人民*正式命名为“鄞县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并新建“烈士事迹陈列室”和“烈士骨灰室”。鄞县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79年4月正式命名建立,配备工作人员5名,行政领导隶属于鄞县民政局,有关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方面业务由县文管会予以指导。纪念馆占地面12800平方米,面朝樟溪,背靠大雷山,树茂花繁,风景幽雅,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庄严肃穆,由纪念塔、烈士墓、纪念亭、纪念馆、陈列厅等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纪念塔主体高25.2米,象征宁波(鄞县)于1925年2月建立党组织,塔座四周篆刻四组浮雕,分别是“大嵩潮”、“梅园旗”、“樟溪血”、“四明火”,艺术地再现了鄞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经历。

四、1989年新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并充实扩大了陈列展览内容,1993年又新建纪念塔一座,整修了所有烈士墓,改造了周围部分环境,迁移在陵园背面的六穴烈士墓,保持原状。陵园西首建有一幢三楼建筑,分别为纪念馆和纪念堂,总面积22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680平方米,一楼为纪念厅,正面墙上一块“英烈永垂四明”石碑上铭刻着670余位烈士英名。二楼,三楼分别为“烈士骨灰室”和“病故革命工作人员骨灰室”。安放烈士遗灰55盒,病故革命工作人员骨灰322盒。纪念堂面积520平方米拥有1728个座位,供瞻仰者聆听烈士事迹介绍和悼念活动之用。北面新建的二楼陈列大厅,建筑面积678平方米。新建的陈列大厅,经过内容调整充实和重新的设计布置,分别展示了四个历史时期鄞县革命斗争史,即土地革命和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文物陈列柜里展出了100多件革命文物,无论是一页信笺,一本日记,一件战利品以及与敌人拼搏过的刀枪、子弹均渗透着当时革命年代滚滚烽烟中烈士们的斑斑血迹。陈列厅展出了290余幅照片和18幅插图,以及模型、灯箱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鄞县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

五、在上级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在社会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下,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扩建工程于2009年6月正式开工,2011年3月底全面竣工,201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总投资3亿多元,全额由鄞州区投入。主要由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室外兵器陈列、群雕、烈士墓地等建筑组成。与改造前相比,扩建后烈士陵园的规模布局、周边环境及内部设施都有了很大提升,总用地面积10140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绿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绿地率69.7%。烈士陵园共分为入口广场区、革命回顾区、瞻仰励志区、烈士墓区、爱国主义教育区、文物保护区等六个区域,布局更加全面,功能更加清晰。其中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展览面积3519平方米,陈列融瞻仰性、纪念性、文献性、教育性为一体,打造一个反映鄞州区革命斗争历史及烈士英勇斗争、坚贞不屈的光辉形象,体现庄重、肃穆、内涵深刻的陈列展览精品。陈列内容:序厅:目月同辉。第一部分:大潮初起,爝火不息。第二部分:土地革命的不熄火炬。第三部分:喋血四明,横扫虏顽。第四部分:枕戈待旦,迎接解放。第五部分:前赴后继,光耀山河。纪念馆将灯光、声控、多媒体投影等科技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用现代化的手法讲述鄞州革命史,还通过立体雕塑、场景复原和实物展柜来呈现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此外,馆内还设有一个能容纳200人的放映厅,以供参观者学习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