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革命烈士陵园
萧山革命烈士陵园从1993年批准筹集,于1998年4月5日顺利竣工。陵园由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山门、甫道等几个部分,采用沿南北向中轴线配置,自下而上、多层次逐步提升的主体布局。陵园四周松柏青翠,群峰连绵,环境优雅。1998年杭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陵园简介
萧山革命烈士陵园从1993年批准筹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于1998年4月5日顺利竣工。烈士陵园的建成为萧山人民树起了一座永久性的丰碑。
2、陵园组成
陵园由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山门、甫道等几个部分,采用沿南北向中轴线配置,自下而上、多层次逐步提升的主体布局。陵园四周松柏青翠,群峰连绵,环境优雅。
3、陵园布局
进入陵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高12.5米,宽33.5米的圆弧形“山门”。“山门”顺应山势而立,气势雄伟,正中写着六个枣红色大字:“萧山烈士陵园”,枣红色象征着烈士的鲜血洒遍整个萧然大地。
“山门”左右两边宽畅的石级盘旋而上,踏上山门广场迎面而立的是“烈士英名录”牌坊,上面镌刻着近百年来献身萧然大地上的240余位革命烈士的英名。牌坊右前方四季常青的冬青树构勒出八个苍劲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的四周点缀着白色的杜鹃花,绿树白花,衬托出陵园的庄重肃穆,也体现萧山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深深的哀思。
纪念碑一景
拾级而上约30米是面积为600平方米的纪念馆广场,广场东侧是仿金字塔式的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面积达6团平方米,馆内分为上、下两层,共陈列着萧山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各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和240余名烈士的生平与事迹。
登完由花岗石铺制成的甬道,展现在眼前的是1绷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祭扫的纪念广场,而32米高的纪念碑就矗立在海拨106米的纪念广场内。纪念碑洁白素雅,线条简洁,庄严挺拔,呈“手握钢枪”的造型,象征着革命先烈紧握手中钢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换来人民幸福安康。碑正面镶嵌着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整个纪念碑雄伟挺拔,肃穆庄严,气势恢宏。
4、陵园英烈
烈士名录墙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看到的先烈是李成虎,他是萧山革命烈士中最早参加革命、也是烈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参加革命时就已经67岁,1921年9月26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李成虎被选为农协议事委员。衙前农民协会实行减租、减息,深得民心。1921年12月27日,李成虎被捕,备受摧残,却坚贞不屈,于1922年l月24日死在狱中。
在土地革命时期有6位烈士,他们是曹阿堂、钟阿马、曹素民、程浩如、曹顺标、来耀先。
郑振庭烈士是解放战争中被土匪杀害的“人民的乡长”。
在萧山烈士英烈名录中仅有两位女烈士,一位叫王齐义,另一位是楼曼文。
大学生瞻仰烈士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一位英勇战斗的好连长傅永先。*军委授予他“勇于献身的好连长”荣誉称号,并通令全军指战员向他学习;云南前线司令部予以追记一等功;*南京军区党委追认他为“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员”。浙江省人民*以“人民功臣”荣誉匾授其家属。
在萧山烈士陵园正前方的萧山烈士英名录黑色大理石的英名榜最后一行,新近镌刻上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张叶良。他生前系杭州市*局萧山区*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兼特别行动队队长,一级警司。2004年1月4日,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搏斗中,不幸身中三刀,英勇牺牲。
奔流钱江水,静卧萧然山,沧桑千百载,不朽世纪魂。一个个彪炳史册的英烈的名字永远凝固在这庄严的历史巨壁上,永远铭刻萧山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通过409余张照片和图片、39件革命文物将历史背景和具体人物联系起来,以史育人。参观者既可把握萧然大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的发展轨迹,又可详细了解革命先烈悲壮山河的动人史实。馆内采用照片、图片和烈士手迹等表现手段力求全方位、多层次表现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示他们的丰功伟绩,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产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5、获得荣誉
1997年被萧山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杭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