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
朱星,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姓名:朱星
性别:男
毕业院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学位:应用科学硕士
职位:教授、院长、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简介
朱星博士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1983年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应用科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德国Saarland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Saarland大学和北京大学做了三年博士后,1994年成为教授。目前任北京大学某科研院院长。
2、研究领域
朱教授的科研经历包括早期由HerbertGleite领导的纳米晶体材料研究的先驱工作;纳米材料和高Tc超导体、富勒烯的结构分析。最近几年,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级的光学特性和光谱分析,特别是近场光学领域。他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些新型仪器,如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低温学SNOM和近场光学光谱学技术。他的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学系统中SNOM技术的应用,分子和细胞级的光学检测。这样,一个新型的物理学技术就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工具,在纳米级别上探索生物样本的光学特性。他领域还包括:通过检测表面波的形成和传播、表面的光散射,利用室内温度、液态氮温度研究介观系统的光学属性和纳米级结构,还有荧光、光发射和偏振的特性,以及半导体设备的非线性效果,并且探索介观和纳米级结构之间的耦合机制。
朱教授几次担任过近场光学和纳米光学领域国际会议的主席(1999,2002,2004),以及《中国物理》和《PhysicaSinica》的副主编。
3、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星对中国网记者表示,更好地把科学与教育统筹结合起来,应当成为今后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朱星委员指出,在发达国家,教育和科学的管理*和管理部门往往是统一的。比如说在德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教育和科学都统辖于一个部门;我们周边的国家也是如此,在日本叫“文部科学省”,韩国也叫“教育科学部”,包括俄罗斯也是这样。
朱星委员认为,从整个国际潮流来说,教育和科研结合是一个趋势。这里不仅指的是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要加强联系,而且要从*的管理*上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