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一中学
邯郸市第一中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始建于1945年10月2日,原名“邯郸中学”、“河北省立邯郸中学”,是河北省首批命名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河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邯郸市一中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在冀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中等学校,是晋冀鲁豫边区*的直属学校,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起到了宣传队的作用。*后,是河北省首批优先装备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河北省首批内部管理*改革3所试点校之一。
1、历史沿革
邯郸市一中的前身邯郸中学建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邯郸解放后,冀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学,定名为邯郸市市立中学,校址选在邯郸市火磨街,是敌人伤兵员医院旧址。张泊生为第一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建校初期,仅有*和教职工7人。接收旧师范学校学生12人,第二怀幼学校中学班学生1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编为第一班,按市委指示,边区*和老区保送来一批学生,其中部分是革命*子女,编为二班、三班。这时学校教职工编制22人,学生达121人。
1946年6月,从中原军区突围出来的三十多名青年*和部分部队上的文工团员,编为四班。学校设党总支,下设学生支部和*支部,并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建国会。*建国会后改为*青年团。在学习文化的同时,积极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政治斗争,宣传*,宣传党的政策为此时学校工作的特点。
1946年8月,边区*在邯郸召开教育座谈会,明确了教育方针。进一步确定邯郸中学要培养生产合作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平汉战役,学校备战。按上级指示,1946年10月迁校至曲周县公城堡村。根据实际,提出“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针,调整了课程设置。此时期的单元教学和宣传群众为主要特点。
1947年4月,学校迁至邯郸县西大屯,部分学生参加了土改工作。此后学校又迁回邯郸市火磨街。在迁校过程中陆续招收学生编为五班。至此,在校学生达到212人,其中有党员27人。
因解放战争补充*的需要,第一批学生于1947年提前毕业,四班以上学生分配了工作,有三十多人参军。
1948年为培养师资,招收师范一班。当年开始公开向社会招收普通中学学生,编为六班、七班。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根据新*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广泛地吸收各个革命阶段的青年,启发其民族意识及*思想,贯彻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胆务的人生观,造就为新*主义社会建设服务的人才。
1949年2月28日,邯郸中学成立新*主义青年团支部,有团员36人。
1949年8月,华北人民*调整行政区划,原“市”改称“镇”,邯郸专区下辖16县和邯郸、临清两个镇。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邯郸中学。招收了师范二班、中学八班、九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
*诞生后,邯郸中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河北省立邯郸中学的师范班与中学分设。中学的校址迁至邯郸市北门里丛台下,包括现丛台公园部分地段,时有七个初中班。改校名为河北省邯郸中学。
1953年,招收第一届高中两个班。接收了邯郸镇师的中学班。同年,因原邯郸中学的师范班迁到邯郸市北关,成立师范学校(河北邯郸师范专科学校现址),将火磨街的原校址移交邯郸中学,遂在原校址设立“河北省邯郸中学分部”。至此,成为邯郸市第一所完全中学。
1954年,河北省邯郸中学移交给邯郸市。1955年,改名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丛台校址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分部”。1956年,火磨街原校址的分部改为“邯郸市第四中学”。
随着全国掀起的*建设的热潮,邯郸第一中学的教育教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由于邯郸市建立丛台公园占用部分校园,遂将校舍向西扩建,占地约46000平方米。高中逐步改为四轨制。
1959年,*总理到邯郸市视察工作,曾在丛台上接见了邯郸市第一中学的师生,给了师生员工巨大鼓舞。
1961年,邯郸市第一中学被河北省命名为首批装备的河北省重点中学。至1966年,河北邯郸第一中学发展为冀南地区一所校风严谨,富于朝气,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完全中学。
“*”中,邯郸一中的教育教学遭到很大破坏和损失。学制曾改为二二制、三二制。自1977年,学校教育逐步复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邯郸市一中进入全面放革发展时期。
1984年,学校管理*进行改革,在全市教育系统首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党政、工会(教代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明确校长的中心地位和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新型管理*的确立,为学校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6年,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生,改为高级中学,并由高中六轨制改为八轨制。
1988年,市教委决定将我校作为河北省改革试点,改革基本内容为:定岗定责、结构工资、全员聘任等。
2001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高玉峰出任校长,提出了“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先后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方针。学校的办学思想得到了提升。
为扩大办学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市*的安排下,学校于2000年出资3000万元购买邯郸师专原校址,并于2002年邯郸师专新校区启用后着手办理移交手续,2003年下半年基本交清,学校开始整理、维修,将此命名为邯郸市第一中学北校区。北校区占地面积75.56亩,建筑面积23835.7平方米。2004年5月2日将2002届学生迁往北校区,成为第一届北校区高三学生。学校两个校区总面积为151.5亩,原校址为本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就读。同时,学校依托高中的教育资源先后于2003年、2004年、2005年、2011年分别设立了理科实验部、“五年一贯制”初中部和“十年一贯制”小学部、“国际部”,实施英才教育,完善学校的办学机制,并于2004年着手准备新校区异地扩建项目工程。
2011年9月,学校中华校区主体启用,高一高二4000余名师生入驻。至此,学校进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2、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邯郸市第一中学有教学楼、文体综合楼、400米高标准田径场和有现代化设施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实验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宿舍楼、微机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网校,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
办学规模
学校办学机制以高中教育为主,并建有初高中“五年一贯制”、“国际部”实验班英才教育培养机制。
2011年9月,邯郸市第一中学在校生6000余人,两个校区,包含高一、高二、高三班级,主教学区是中华校区(即新校区);南校区为本部。学校总占地面积651.5亩。中华校区(即新校区)于2007年开工建设。位于市区南郊中华大街南延路东,占地500余亩。丛台校区在邯郸市丛台路丛台公园西侧,总占地面积151.5亩。
师资力量
邯郸市第一中学2014年在校教职工553人,其中专职教师527人。专职教师中特级教师13人、省级骨干教师24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30余人。
3、文化传统
吉祥物
邯郸市一中吉祥物以校园内成群的吉祥鸟——喜鹊和校园内开放最早的报春花——玉兰花为原型进行创作,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形象。名字借用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名中“邯一”二字的谐音,取名翰翰(Hanhan)和懿懿(Yiyi)。
校旗
校旗
邯郸市一中校旗以学校三项“核心师德”的独特内涵为创作点,借用橙、白、蓝三色进行设计。橙色,是温暖、活力的象征,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爱心”,又指向学生的“体育”,寓指教师以博大的爱心,培养身心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学子;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责任”,又指向学生的“德育”,寓指教师担负民族责任,培育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优秀学子;蓝色,是现代、科学和未来的象征,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敬业”,又指向学生的“智育”,寓指一中学子在教师的引领下,遨游知识海洋,求知求是、励志博学。
整体设计突出表达了邯郸市一中“以师为本、成就学生”的办学理念,寓指学校以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己任,在教育征途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追求卓越、永铸辉煌。
校徽
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徽主体图案由“H、Y”字母组合图、地球简形图、数字1945三部分组合而成。“H、Y”指向邯郸市第一中学简称——“邯一”,意指邯郸市第一中学是我党在邯郸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数字1945代表学校建校时间。“H、Y”相互叠加似张开双臂的人形,并置于地球简形图上方,周边是邯郸市第一中学的中、英文校名,寓指邯郸市第一中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以创办国家一流、世界知名中学、培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教育大道上蓬勃发展,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