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
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之腹心,是成都以北的重镇,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南临成都市区25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市容整洁,风光秀丽,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广汉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之一。经济以工业为主,主导产业为:医药、轻纺、机械、食品、旅游。广汉市境内河流纵横,水塘密布,6条主要河流的常年平均流量为34.2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15.6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水位较高,易于开采利用。
中文名称:广汉市
外文名称:GuanghanCity
别名:汉州、雒城、雒县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属地区:四川省
*驻地:天津路108号
电话区号:0838
邮政区码:618300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
面积:538平方公里(2013年)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成都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广汉机场(民航飞行学院)
火车站:广汉站、三星堆站、广汉北站
车牌代码:川F
行政代码:510681
1、市情概况
全市幅员面积538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广汉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展示城市之一,是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列四川省第七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农村改革起源地,素有“川西明珠”美誉。
广汉市
广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广汉因“广至汉水”而得名,秦朝为雒县,汉朝为广汉郡,是三国时期军事重镇“雒城”,曾演绎了“折庞统、擒张任”等传奇故事,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是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殷商时期古蜀都邑;考古证明,三星堆遗址是长江文明之源,将古蜀历史前推了2200年,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史。还有明代古寺龙居寺、文庙、房湖公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沿袭300多年的传统民俗“保保节”,被誉为“中华一绝”,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汉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广汉位于川西平原腹地,地处成德绵经济带中心地段,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南临成都主城区24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处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108国道、京昆高速、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列车、成都二绕穿境而过,是连接中国西南与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广汉人才优势突出,科研实力雄厚。境内有3所高等院校,其中,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民航飞行学院,是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有钻采设计院、采气研究院、安全检测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的石化研究院,技术服务和特色产品遍及国内各大油田和俄罗斯、科威特、委内瑞拉等40多个国家。建成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广汉敢为人先,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为中国农村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示范。广汉是全国和四川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汉1988年撤县建市,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
2、历史沿革
秦朝时为雒县。雒县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乡境五里巷。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辖13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时期(9~23年),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
东晋时期(317~420年),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
广汉市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为益州。次年,分雒县置什邡县。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3县,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区,以原雒县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建立大夏国,复置雒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灭大夏国。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建置沿旧。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隶属成都府,沿袭至民国元年。民国2年(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缘广汉郡而名),属川西道(次年改为西川道)。
1953年7月,广汉县改属温江专区。1960年4月29日,什邡、广汉合县,仍名广汉县。1963年1月1日,广汉、什邡分县。
1983年划入成都市,同年8月,德阳市建立,广汉县划属德阳市。
1988年2月,撤销广汉县,建立广汉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
3、行政区划
广汉属于省辖县级市,由德阳代管,与成都青白江区、金堂县、彭州市、德阳什邡市、旌阳区、中江县接壤。直到2014年,广汉市共辖16个镇和2个乡,其中包括163个行政村。
这16个镇和2个乡分别是:
镇:雒城、三水、连山、南兴、新平、和兴、松林、高坪、向阳、小汉、金鱼、南丰、金轮、兴隆、新丰、西高
乡:北外、西外
4、地理状况
地形与水系
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属都江堰自流灌区。为沱江冲积平原地带。平原部分占总面积的92.33%,略向东南倾斜;其余地段为海拔450米-590米的丘陵低山,最高点为758.5米。平原由于近代河流的长期切割,河间出现长堤形埂子。由西北边境流入的四条主要河流及其两条重要支流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间的地形。广汉有大小河流超过10条,均为沱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其中主要的河流有鸭子河、石亭江、绵远河和青白江四条,境内河段总长度为236千米。鸭子河古称雁江,又名湔江,经什邡马井乡入境,平均年径流量6.4亿立方米,是各种水禽在成都平原重要的越冬地;石亭江和绵远河分别古称雒水和绵水,年径流量分别为6.58亿立方米和5.12亿立方米,两河在三水镇汇合后汇入沱江;青白江则是由彭州市三邑乡入境,汇蒙阳河后在金堂县汇入沱江,年径流量16.19亿立方米。
广汉市
森林与土壤
广汉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因而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市内有林业用地6928.7公顷,全市林业用地率、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均超过10%。由于广汉开发历史久远,大量植物为人工栽种,且森林中几乎没有大型哺乳动物,生物种类较单一。境内土壤分两类,丘陵低山大多为基岩风化物,而平原地区则多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土壤为灰棕冲积水稻土,富含磷、钾,占市内耕地面积的接近50%,其余还有灰色冲积水稻土、再积黄泥水稻土、灰棕冲积土、红紫泥土等。市内90%以上的土壤厚度在30到100厘米间,厚度小于30厘米的土壤不到总量的2%。
气候
广汉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平均气温约为16℃左右,平均降雨量870到900毫米,无霜期超过280天。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干湿明显,四季分明。夏季较长,约110余天;冬季则约有90余天;而春秋季较短,仅80天左右。天气以多云和雨天居多,其次为阴天,鲜见大晴天,平均日照时数不足1300小时。
5、地理资源
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为沱江冲积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以平原为主;东部有浅丘,占全市面积的7.7%。海拔一般在450—590米。
境内松林镇、双泉乡为丘陵低山地段,平坝因近代河流的长期切割,河间出现长堤形埂子,由西北边境流入的青白江、鸭子河、石亭江、绵远河及其支流白鱼河、蒙阳河等,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间的地形。全境东西长36.2公里,南北宽27公里,总面积538.28平方公里,其中平坝占92.33%。
森林资源
全市有林业用地6928.7公顷,四旁树折合面积1732.85公顷,按林地类型分:有林地6209.4公顷,疏林地103.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7公顷,无林地543.7公顷,难利用地40.2公顷;按经营类型分:公益林面积2881.7公顷,商品林面积3044公顷,兼用林面积962.8公顷,难造林地40.2公顷。全市林业用地率12.3%,森林覆盖率11.3%,绿化覆盖率14.67%,全市活立木总蓄积21.07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为67042立方米,防护林蓄积为98960立方米,薪炭林蓄积100立方米,特用林蓄积333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241立方米,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43045立方米,杂竹折合重量101990为吨。
土壤资源
广汉市境内土壤的成土母质为基岩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两大类。平坝地区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丘陵地区为基岩风化物。主要土属是灰棕冲积水稻土,占总耕地的48.72%,其主要土种为半沙泥田和二泥田,占74.36%。质地属中壤一重壤土,托水托肥,水分渗透适中,水气热协调,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及有效磷、有效钾成分等均丰富,为市内高产稳产农田。灰色冲积水稻土稍次,占总耕地的10.60%,主要问题是土壤渗漏较大,但也是多年培育出的良好水稻土。再积黄泥水稻土又次之,占总耕地的21.96%,这种土属由于土质粘重,保水性强,但耕性不良;灰棕冲积土占耕地的8.43%,由于沙性重,保水保肥力差,只宜旱作,易受旱灾;红紫泥土分布在松林、双泉两镇、乡的丘陵坡面上,占总耕的4.55%。
全市耕地,平坝地区占95%,多数土层深厚,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机械作业便利。土层厚度大于100厘米的占总耕地的7.43%,小于30厘米的仅占总耕地的1.5%。大部分土壤或重壤,耕性好,适耕期长,宜种范围广,保肥供肥性能较好。据测定,质地为中壤土的占耕地面积的37%,重壤土占26.2%,轻粘土占18.5%,轻壤土占9%,砂壤土占9.3%。
土壤反应以微酸性、中性为主。全市微酸性土壤占43.8%,中性土壤占39%,微碱性土壤占15.4%,碱性土壤占1.8%,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土壤共分七级。一级主要是灰棕二泥田、灰色二泥田等土种,占总耕地的27.11%。二级主要有黄泥田、灰棕泥田、灰色半沙泥田等土种,占耕地面积的49.12%。三级主要有灰棕沙田、灰色沙田、白鳝泥田、红紫泥田以及各种漕田等,占总耕的14.49%。四级主要有灰棕漏沙田、楼板田、灰色漏沙田、紫色沙田、灰色及灰棕沙土、姜石黄泥土等土种,占总耕地的6.45%。五级、六级土种占总耕地的2.83%。七级为坡面陡峻、坡度大于20度、冲刷严重、土层浅薄的土种,占土地总面积的1.6%,多系荒坡,未计入耕地。
矿产资源
(1)现广汉境内基本无地下矿产资源(除有少量天然气)。
(2)有三个浅丘乡镇,经勘查有地下矿泉水资源。
(3)除去以上二种资源外其它资源只有河沙资源和粘土资源等。
水利资源
广汉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面积大,地下水类型多样复杂,储存量和补给量相对较为丰富。境内四条大河湔江(鸭子河)、绵远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属沱江水系,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6、经济发展
坚持以工业跨越发展为重点,全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广汉市始终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集中力量抓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川油宏华为龙头的石油机械制造业和以蜀中制药为龙头的制药业两个配套的产业集群,机械、医药、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1%,民营和股份制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96%以上。广汉市的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工业开发区之一。目前,开发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开发区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7家,上5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33.8亿元、销售收入135亿元、利润10.8亿元、利税13.9亿元。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省、德阳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和优质畜禽、水产品、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创建了30多个农产品知名品牌,川粮米业的“川粮牌”商标2007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广汉市先后被列为全国100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创汇示范区,省优质水稻、优质油菜和优质蔬菜基地县(市)。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广汉市按照“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加快建设”的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目前,广汉市通过“滚动开发,逐步推进”的模式,加快推进城北新区建设,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引进民间资金开发城东片区,同时抓好鸭子河古蜀文化休闲观光风景带建设。城市建设带动了商品房开发,2007年,在建楼盘18个,商品房预售面积34.52万平方米。广汉市城市迅速扩大,建成区面积已达16.35平方公里,正逐步形成中等城市规模。
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广汉市以三星堆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并努力将三星堆建成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区。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发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农村改革历史做好旅游文章,以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和“保保节”、“桃花节”带动旅游发展,200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7.6亿元。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健全,餐饮业发达,境内有大小酒店数十家。
7、发展规划
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的强力构建,全省综合交通枢纽的全面建设,广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将更加突出。
广汉市
“十二五”期间,广汉将加快推动“两化互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建设实力、生态、开放、文明、平安“五个广汉”。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全市规模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其中经济开发区销售规模突破1000亿元,并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
大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四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效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成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力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提档升级,建成最佳旅游目的地。
加快城市建设,美化城乡环境,强化城市管理,着力打造天府水木田园生态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平安城市。
8、文化教育
广汉市教育发达,教育设施齐全。全市拥有:
本科类大学一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蓝天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电视广播大学一所。
*重点中学一所――广汉中学
省级重点中学一所--金雁中学。
市级重点中学一所——广汉六中
还有广汉二中,雒城三中,雒城二中,广汉四中等
省级重点中专----广汉职业中专学校,庆玲机电等职业技术学校
9、交通运输
广汉市陆上交通发达,有宝成铁路横贯南北;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北新大道延长线,成青高速通道延长线,公路纵横。
在航空方面,有民航飞行学院机场,现今还承载着一定的航空任务,在08年汶川大地震中机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运输了很多伤员和救灾物资!
10、著名人物
东汉文学家李尤
李尤(约公元54-137年):雒县(今广汉市雒城镇)人,东汉文学家,与班固、张衡齐名,曾任兰台令史、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编纂《汉记》(西汉纪传体史书),刘保继位为孝顺帝,封李尤为乐安(今山东)相。据《后汉书》载:李尤著有赋、铭、诔、颂、《七叹》、《哀典》等28篇及《蜀记》、《兰台集》2卷。《东观赋》、《德阳殿铭》较为有名。
东汉太医丞郭玉
郭玉,雒县(今广汉雒城镇)人,东汉孝和帝、孝安帝时为蜀中名医。少年时学医于绵竹程高与涪县涪翁。中年时医术名气甚高,被聘任太医院,专为皇宫贵人治病。和帝刘肇亲自考察郭玉医术,对其诊脉技术和辨证施治理论,甚为赞赏。《后汉书》有传。
唐代汉州剌史房琯
房琯(696-763年):河南人,唐天宝年间,拜监察御史、主客员外郎、给事中,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乾元年间,出任汉州(今广汉)剌史,赠太尉。在汉州任中,政绩卓著,民德颂之。凿西湖以为游玩之所,又立石于治厅之后,人号房公湖、房公石。今广汉雒城镇房琯公园,亦是游人响往之地。
*元老戴季陶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又名良弼,字选堂,因行三,又字季陶,名别天仇,晚号孝园,广汉连山人。幼年家贫,在表亲黄家当过放牛娃,因牛脚跌伤,不堪其辱,愤而出走,在英国传教士安如磐的帮助下,在广汉基督教福堂做杂活,并食宿于此。在安的资助下得以入私塾,入成都东游预备学堂。1905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师范学堂。1907年,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被推为日本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上海,同周浩等人创办《民权报》。孙中山从海外返沪,戴以同盟会会员和记者的身份拜会孙中山,受到孙中山的接待。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偕戴同往南京。从此,孙中山成了戴的导师和挚友。1912年8月25日,*成立,孙中山任理事长。9月,孙中山受任督办全国铁路,戴被孙中山任命为记室(秘书)。1916年9月10日,广州成立护法军*,选举孙中山任大元帅。孙中山就职后,任命戴为军*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外交次长。1924年1月20日,戴被*一大选为*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同时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创办即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戴一直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孙中山遗嘱见证的九人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他大讲“孙文主义”,先后撰写了很多论文,世人称其理论为“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同时他还是***“五院制”的首倡者之一。1928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主席,戴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成为国民*的“*大员”,核心人物之一。
1935年5月30日,戴季陶回乡祭扫祖墓。戴的专车抵达广汉,正逢雨天,戴下车,以跪拜大礼向迎接他的父老乡亲作揖磕头。在连山戴氏祖墓前,亦行跪拜大礼。临行前给连山小学的学生每人送了两个作文本,请校长转赠给学生。同年10月,赠给广汉《万有文库》两套及其他书籍共4000余册。1937年3月,广汉图书馆建成开馆。1938年,戴再回广汉时,又赠给图书馆一些图书。这些书籍,现在仍然是广汉市图书馆的珍藏书籍。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逝世于广州,由其子戴安国扶柩回川,葬于成都西门外枣子巷墓地。
跨海诗人覃子豪
覃子豪(1912-1963)广汉雒城镇人,*诗坛“三老”之一,被称为*第一代诗人,跨海诗人。孑然独身又被称为“不会恋爱的诗人”。30年代就学于北京中法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有《*旗》等诗歌和散文、译文传世。今广汉雒城公园建有覃子豪纪念馆及铜像。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1912年出生于广汉县城西街。在广汉中学读书时,便喜爱诗歌。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与同学朱颜等成立诗社,研读法国浪漫派诗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诗集《剪影集》。1934年,覃参加中*员夏奇峰、蒋代兹组织的读书会,开始阅读高尔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参加中国诗歌作者协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国,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宣传杭日。抗战胜利后,覃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
1947年,覃子豪去*。先后担任*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专员、粮食局督导员、文坛函授学校教授、文艺创作委副主任,并当选为青年写作协会理事兼该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
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后与钟鼎文等创建兰星诗社,编印《兰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其诗作对*和东南亚现代诗有过极大影响,被誉为*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
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文艺界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11、旅游景点
榕树花园
榕树花园
“榕树奇花香作景,琼楼玉宇翠连云”,榕树花园位于风景秀丽具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三星堆古遗址区旁,距汉彭路口2.5公里处,以亚热带大榕树为园林主要绿色风景线结合其独有的菊花艺术,表现了三星堆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情。
炳灵寺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窟龛183个,造像近800身,分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炳灵寺石窟雕像776躯,其中石像694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造型概括,手法简练,肢体半裸,衣裙飞动,姿态优雅,静中有动,比例协调,充分体现西北浑厚粗犷之神韵。炳灵寺石窟以下寺最为壮观,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石窟悬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悬崖旁边矗立着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乘坐游艇可以直接到达石窟码头。历史变迁,炳灵寺屡遭战火破坏,栈道毁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颁发通知,正式公布炳灵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修建了防洪大堤,并在沟中架起了一座15米的独孔水泥雕栏桥。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段家大院子
段家大院子又称段家老鸹林,坐落于鸭子河畔、三星堆旁(今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清朝乾隆年间,段氏族人由湖广入川,世代耕居于此。昔日房宅毗连,林木参天,百鸟群集,人居生态环境极佳,尤以老鸹最多,故名段家老鸹林。后来到二十世纪中期,环境被破坏,众多鸟类离开了它们生活数百年的地方:“老鸹林”。时易境迁,族人散居,老林被损。
综其大观,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淳厚浓郁的民俗情调,朴真自然的生态环境,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足见其匠心独远,风情别具。
二十世纪末,有段氏之六十五世孙段太勇先生,在老鸹林故址复建体现川西传统民居风貌的古式庭院—段家大院子。工程历时六年,其庭院占地百余亩,房屋数百间,间以亭廊、曲径小桥、荷塘岸柳,别有情趣。院内雄伟壮观的致广楼高10余丈,登楼可俯瞰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视野可达百余里。主人以其半生经历及国内外所见闻,立志溯源务本,不随俗流,不涉尘嚣,以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其构筑用木材、青瓦、石板、土漆等传统建材;园圃则以农家肥培育果蔬花卉;饮食皆为纯绿色食品。为广教化,光门楣,乃敦延国内学者专家,命名题额,撰联作画;又广征川西旧时家具家什,并创建了川西第一的古代民居器具展示馆。
龙居寺
殿堂建筑40多间,周围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筑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建筑,屋顶为角柱、檐柱和外檐横枋上的斗拱承重(托住)。内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绘壁画12幅,画面各高3米,宽2.3至2.5米。绘有十二贺觉、护法、诸天、四众弟子等。神态生动,笔法灵巧。属国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殿后10余米为藏经楼,左厢壁间有一“梅花碑”,镌刻瘦梅数枝,有较高艺术价值。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坐北向南,宽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系九宫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搁榫式建筑体系。这种格局是古代天子居住的“明堂”,为一般建筑少用。四周不用裙板,而采用中国的传统建材,从阑额到地袱高3米,通体编篾,然后涂上棕丝捣绒泥和白灰。主体工程完在后,隔了19年(明成化二年)方在壁上绘上“十二园觉菩萨”。历时550年,无虫蛀、无裂纹。而阑额部分楼台亭阁,犹金光熠熠,神采飞扬,烟云舒卷自如,堪称民间壁画精品,《中国佛像艺术》赞美有“唐代遗风”。惜“*”进期,毁掉佛像,作为仓库堆积粮食,致画斑剥。据壁画师研究,此画非一般颜料,乃矿物精粉,可管800余年。寺门上方嵌石刻“龙居古刹”四字,其字笔势雄浑,庄严古朴。中殿外两侧耳门,石刻对联二副,系清代著名书法家半支笔、县人张怀泗撰书,至今完好无缺。藏经楼侧庑刊有“梅花碑”石刻。疏梅数枝,劲秀挺拔,为清代作品,颇为人们所赞赏。左侧配殿壁上,刊有县人吴思训撰的《题龙居寺有怀先正履空逸士并序》碑,赞扬了明末汉州遗民“履空逸士”(侯拱堂)“耻事异族,鄙薄功名,自甘泉石,终老山林”的高尚情操及其佚事。此碑具有史料价值。1988年至1992年,龙居寺新建“罗汉堂”,并从缅甸请回玉佛十余尊,其中有座玉石观音高1.80米。1993年至1997年,利用三水镇拆庙之机,运回石柱,于原藏经楼之后新建“大雄宝殿”一座。落成之日,*佛陀教育基金会陈正智赠送《大藏书》一部40件共85卷,储于新建之“大雄宝殿”内。经过连年不断的维修和保护,使这座具有1200余年历史的“龙居古刹”,更加璀璨夺目。
广汉金雁湖
金雁湖
广汉金雁湖位于广汉雒城镇北,鸭子河畔,面积近1000亩,其中湖面200余亩,又名水上植物园,民间俗称“水上公园”,是东西方园林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占地800余亩,三面环水,广汉金雁湖前草坪40余亩,后草坪60余亩。两草坪之间有一座声控十生肖殿堂,大型钢铸十二生肖塑像,声控十二生肖,广汉金雁湖中型游乐设施近20余个,景点30多个。广汉金雁湖连接南北交通,广汉金雁湖湖周围有3.3公里长的观览铁路,路旁设有以外国城市命名的六个车站,1984年9月开始兴建,1991年正式开放。
广汉金龙湖
龙湖位于广汉市东部金鱼镇龙马村,距市区6公里,占地面积500余亩,游客乘车从三星堆15分钟便可到达。
金龙湖以"五岛"、"二亭"、"三桥"而著称。置身金龙湖,"胜入仙境"。站在高高的观景台,湖区美景尽收眼底。小桥流水、亭台水榭,历历在目;泛舟游湖,散步林间,微风拂面,闻鸟语花香,观鱼作跳跃,睹"姜太公钓鱼",观百鹤飞翔,野鸭、黄鸭嬉戏,令人心旷神怡。
金龙湖投资的二期工程--后湖区建设项目即将开工,计划兴建生态观光园区竹海、森林博物馆、天然泳池、人工沙漠、儿童游乐场、别墅区、休闲娱乐区。建成后的金龙湖的将是一处建筑古朴、树木葱郁,融世外桃园于一身,汇田园风光于一体的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住宿为主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12、特产小吃
广汉鲜花饼
鲜花饼鲜花饼在云南当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销售。昆明的鲜花饼品牌以嘉华,潘祥记,等等为代表!每年4月,等待鲜花饼的上市早已成为当地人民的共同期待,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鲜花饼早在300多年的清代由一位制饼师傅创造,由于鲜花饼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腻、养颜美容的特点,而广为流传,从西南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见。晚清时的记载:“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随着鲜花饼名声的日益升华,经朝内官员的进贡,使之一跃成为宫廷御点,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获得其钦点:“以后祭神点心用玫瑰花饼不必再奏请即可。”
红油水饺
红油水饺含有高蛋白,营养价值丰富,与其他配料搭配之后,有互相补充的作用,辣鲜香,滑爽。
美食做法
1、制馅心:腿肉洗净,斩成碎末,盛入不锈钢器皿内,加入酱油,糖,盐,味精,酒,胡椒粉,葱姜水汁,清水,调拌均匀,最后加麻油,生菜油调拌好,待用。
2、制皮:面粉用冷水调匀成劲,搓成条,摘成60只面团,用木棒擀成圆形薄皮,将馅心放中间,对折用手指捏紧成饺子生坯,入开水锅内煮熟装碗,跟上红油调味碟(10只)。
3、制红油调味:取一碗,加入葱末,姜末,蒜泥,花椒面,胡椒面,酱油,糖,盐,味精,麻油25克,辣油香醋调匀即成红油调味。颇显珍贵的一个原因。
松林桃
松林桃是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松林镇的特产。松林镇是以桃、梨、柚为主的水果专业镇,2004年,松林桃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成功注册“川西松林”水果集体商标。2012年10月,“松林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玻璃抄手
玻璃抄手,原名大肉抄手,由于抄手皮薄,馅心精,包好后,馅心犹可见,故名玻璃抄手。分清汤、红汤两种。清汤味香,红汤麻辣。
嚼雪包子
嚼雪包子,是1935年城内嚼雪包子店新创的食品。以上等白面5公斤加酵面500克,饴糖250克,苏打3克,制成包皮,再放入精制馅心包好,置笼内蒸熟即成。馅心精选瘦猪肉5公斤剁细入锅,炒至散籽对加辅料胡椒粉和味精各15克,白酱油、玉兰片、醪糟、0甜酱各250克,金钩、生姜各65克。色白如雪,入口松软,1950年后,演变为小笼汤包,又称小笼包子。
全蛋金丝面
全蛋金丝面
全蛋金丝面,已有50多年历史。用上面、鸡蛋和微量苏打搅匀,手工擀薄切细而成。色泽金黄,下锅即熟,不留筋,不浑汤。以原汤冲调料,放绍子,盛芝麻油,其味甚鲜。
汉洲板鸭
汉洲板鸭是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特产。汉洲板鸭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色鲜味美、细嫩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 广汉特产的生板鸭、熟板鸭(俗称烧腊鸭子),系腌卤食品中的精品,是广汉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食品。板鸭系以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生板鸭有三类:去骨鸭饼、桶鸭、板鸭。成品可保存三至五月。近年来采取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期更可延长,便利运销。吃法以清蒸为宜。下放蔬菜,不失本味。煮食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