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元市利州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0:49:40
...

广元市利州区(2007年由广元市市中区改为现名),位于东经105°27′-106°04′,北纬32°19′-32°37′之间,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元坝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全区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1997年,市中区面积1485.6平方公里,人口40.7万,利州区地处广元市腹心,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四川的咽喉重地,自古以来都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交汇处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中文名称:利州区

外文名称:Lizhouarea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著名景点:皇泽寺、南河生态湿地公园等

方言:川渝方言

电话区号:0839

地理位置:广元市中心

轨道交通:轻轨1号(规划中)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川H

下辖地区:8街道7镇3乡

面积:1535平方公里

1、历史沿革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元市市中区。2007年更名为利州区。

2000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6753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东坝街道79813嘉陵街道49582河西街道38424荣山镇35453大石镇20815盘龙镇23908宝轮镇64187-镇11359三堆镇34056工农镇10010白朝乡6790金洞乡6622龙潭乡17510雪峰虚拟街道6583南河虚拟街道28312回龙河虚拟街道8762*虚拟街道4156上西虚拟街道16963袁家坝虚拟镇4227 


利州区地理位置

2004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东坝、嘉陵、河西)、7个镇(工农、三堆、宝轮、大石、荣山、盘龙、-)、3个乡(龙潭、白朝、金洞)。

2005年11月31日,经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号)批准,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市中区管辖。同意广元市市中区撤销洞水乡建制,将原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人民*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2006年,市中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宝轮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雪峰办事处、南河办事处、回龙河办事处、西城办事处、上西办事处、袁家坝办事处、杨家岩办事处。

2007年3月13日,《四川省人民*关于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的批复》(川府函4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

2、行政区划

利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宝轮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雪峰办事处、南河办事处、回龙河办事处、西城办事处、上西办事处、袁家坝办事处、杨家岩办事处。

3、人口民族

人口

广元市利州区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广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幅员1538.53平方公里,辖3乡、7镇、8个街道,243个村(社区)。到2011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99201户,户籍总人口480594人,比上年增长6.3%。其中男241980人,女238614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100。非农业人口295560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1.5%。全年常住人口52.6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0.11%,出生人口3972人,人口出生率为8.24‰,死亡人口4702人,死亡率4.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6‰。计生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兑现“两奖两扶”政策,全年共发放奖励金244.92万元。


利州区行政区划图

民族

利州区现在有2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6个,有回、藏、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主要表现在城区做生意和单位上班;以集居为辅,如龙潭乡的回民村、东坝街道办事处的莲花村。回族人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回族人信仰*,他们又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以饮食业为主的经商传统,在城市可见到挂着“回民”、“清真”招牌的饭店、食品店,里面各种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吸引着各民族的人。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1945年爱国人士余子云、穆培仁、康义先等共同创办了广元历史上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清真小学,后更名为广元县*完全小学,余子云、穆培仁先后出任校长。帮助广元的回族子弟学习文化知识。解放以后,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团结政策,将学校办得更好,他们将*完全小学捐给人民*,后更名为广元民族小学(现嘉陵小学)。

4、自然地理

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全区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

全区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生长期平均310天,无霜期共263天,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热量集中在4至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形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一般现象。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利州区

现有探明矿产70余种,主要金属矿有煤、铁、石灰石、花冈石等,非金属矿有煤、天然气、石墨、石棉、白云母、钾长石、花岗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4.6亿吨,花岗石10亿立方米,大理石1亿立方米,石灰石340余亿吨,铁矿上亿吨。全县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品位高,而且分布集中,易于规模开发。

植物资源

境内有植物4940种,其中灌木408种,经济林木17种,药材1500种(可收购318种)。名贵药材有天麻、麝香、熊胆等,杜仲、黄柏、厚朴质优量大,1998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98%,有面积多达320平方公里的原始生态植被,有7000余公顷的原始水青冈林,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

动物资源

境内有动物307种,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有50种(野生兽类46种)。熊、金猫、豹、云豹、林麝、猕猴、大灵猫、斑羚、大鲵、红腹角雉、白尾长冠雉、红腹锦鸡等14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光雾臭蛙是全国独有品种。

水能资源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主要河流8条,水能蕴藏量45万多千瓦,可开发量在10万千瓦以上。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31座,塘1408口。境内属嘉陵江水系的有东河、西河、黄洋河、白水河、李家河及其支流,属渠江水系的有三江河、清江、寨坝河、洛平河及其支流。

6、环境保护

环境特色

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利州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方针,以不断丰富生态农业内涵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的发展目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利州开展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全部完成了省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任务。


利州区

环保效益

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先后涌现出一批文明、花园式单位。连续三届被市委、市*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县区,双拥模范城,2005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生态环境质量等到了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55.6%,增长8.6%;水土流失治理125平方公里,治理率75%,城镇单位GDP能耗由2002年的1.57T/万元降低到2006年的1.50T/万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工业污染达标治理率均为100%;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4.34%;城市气化率82.08%,上升8.9%。通过生态区建设,使利州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利州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保成效

全区总产值较建设前增长125%;农业总产值增长0.4%,工业总产值增长267%;财政收入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6%;人口自然增长率-1.06%;森林覆盖率增长8.6%;城镇单位GDP能耗由2002年的1.57T/万元降到1.50T/万元;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4.34%;水土流失治理率75%;城市气化率上升8.9%。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主要河流水质达功能区划标准;环境噪声昼夜平均低于规定标准;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市委、市*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县区;2005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

7、经济发展

2011年,利州区在区委、区*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主基调,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56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31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58449万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54万元,增长11.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664978万元,增长22.8%;建筑业增加值93471万元,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1%,批发零售业增长10.6,住宿餐饮业增长7.7%,金融业增长3.3%,房地产业增长7.6%,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3.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7%。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85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7.2%、31.1%,分别拉动GDP增长0.3、10.7、5.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6.6:50.6:42.8调整为5.7:54.7:39.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深化,2011年工业化率达到48%,比2010年提升了4.5个百分点。


利州区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9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1%。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末城镇化率达到75.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物价平稳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出前高、中稳、后低的运行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3%。八大类构成指数呈“六升二降”的运行格局。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5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78%。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中,1亿元以上项目16个,5000千万—1亿元项目13个,1000千万—5000千万项目19个。引进到位市外资金361848万元,其中:到位工业项目资金253790万元,到位省外资金308243万元。大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90%,项目开工率80%,资金到位率4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产化业程度不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单一,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二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度和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工资、燃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三是投资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后,投资重点转向以项目投资为主,给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带来一定的难度。

8、交通

利州区地处广元市腹心,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川的咽喉重地,自古以来都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交汇处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近可辐射广元市周边县区以及巴中、南充、汉中、陇南,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是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的战略要地。随着宝成铁路复线、成(都)绵(阳)广(元)高速的建成和兰渝(兰州—重庆)铁路、广(元)南(充)高速公路、广(元)陕(西)界高速公路、广(元)甘(肃)界高速公路、广(元)巴(中)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以及广元机场(位于利州区盘龙镇)的复航,广元的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广元将成为四川唯一一个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的地级城市,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9、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教育工作均衡发展。201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类学校137所,在校学生120672人,教职工7423人,其中专任教师6056人。

基础教育。全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26所,其中幼儿园59所,小学38所,普通中学27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辖区内接受幼儿学前教育14976人,有小学在校学生32258人,其中女学生15234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3169人,其中女学生11019人;高中学生17050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40人,其中女学生47人。

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32671人(小学1780人,初中567人,九年一贯制891人,特教29人),其中专任教师3052人(小学1646人,初中530人,九年一贯制851人,特教25人)。

中职教育。全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枝工校)11所,在校学生33079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3079人,其中女学生1781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050人,其中女学生8814人。中职和普高在校学生比例为194:100(以普高为基数)。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90人,其中专任教师881人。

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7.22%,非文盲率达99.77%。

科技工作创新能力增强。全年申报*项目1个,申报省级科技项目4个,申报市级项目19个,争取各类项目经费311万元,下达本级科技项目18个,配套项目资金50万元。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11项,申报市级科技成果8项,转化专利成果6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培育民营科技企业2家,建立科技创新中心1家。

文化事业


利州区

文化事业持续推进。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10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5场(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次)。文艺创作取得新收获,创作的情景歌舞>荣获阿里山杯艺术节大赛金奖;四川清音《太保姑娘美如花》,获全省太平洋保险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音乐小品《门》,快板剧《高速路从门前过》等作品分别获省级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全年共创作、编排各类文艺作品节目36件。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年末辖区内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23个,床位4935张;卫生技术人员5034人,其中,执业医师1349,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1805人。区本级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06个,床位1912张;卫生技术人员1324人,其中,执业医师380人,执业助理医师82人,注册护士431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人,注册护士24人。乡镇卫生院10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人,注册护士55人。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完成盘龙镇先锋村等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回龙河同心村22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场地硬化并安装配置相应健身设施。在全市“感恩奋进迎五一”职工篮球比赛,利州区获得全市女篮比赛第三名。在“2011中国(广元)女儿节”女子篮球比赛中,利州区荣获全市第二名。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0余次。体育彩票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40余万元。

10、美食特产

利州红栗


利州红栗

利州把“利州红栗”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在与四川省林科院合作基础上,成立了广元市利州红栗协会。协会依靠省林科院,聘请专家任技术总监,重点解决科研、技术难题,并举办技术讲座,先后聘请省林业厅、省林科院等领导和科技人才到协会进行讲课指导,进行了多次利州红栗嫁接、种植技术交流。同时开展了国内科普经验交流活动,提高了利州红栗产业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在利州区辖区内8个乡(镇)成立协会分会8个,建立了3.2万亩利州红栗示范基地,其中利州红栗良种采穗圃2000亩,每年可提供优良利州红栗品种接穗200万个。协会覆盖25个行政村,直接惠及8千户农户约3万余人。2012年利州红栗总产量达350余万公斤,实现总产值4800万元。

油桐

油桐是我本重要经济林木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桐油具有干燥快、光泽好、不传电,附着力强,以及抗冷热,耐酸碱,防腐锈等优点,是国防工业,日用品工业和医院工作的重要原料。油饼、桐壳、桐叶均含有丰富的钾和氮磷等元素,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有机肥料。

桐树属多年生落叶乔木,一般在四、五年应可投产。农民说:“头年土中困,二年长根棍,三年能栓牛,四年能柞油”。桐树生长的最好条件是:在年平均温度在16℃,海拔高程在400-1000公尺,地势在15度以下的坡地,土质松疏、肥沃、排水良好、向阳背风的山腰处为最好,采摘时间一定要在霜降季节以后为最宜。我区洞桐主要产地:三堆、宝轮、大石、盘龙、河西、赤化等地。

核桃

核桃又名仙人果,万岁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C和钙、磷、铁、钾等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清香甘美,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付佳品,《本草纲目》记载,‘尚有补气益血,润燥化积,温肺补肾,定喘化痰之效’。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更宜妇女、儿童和病后调补。

11、名人

武则天

武则天,祖籍并州(今山西太原)文水县人。唐武德七年甲申(624)正月二十三日(农历)出身于利州府。则天从小受良师益教,精通文史,聪敏机智,性格倔犟,善于应变,胆量过人。贞观十一年丁酉(637),在长安被召入宫(时,则天13岁),遂赐号“武媚”亦称媚娘,唐太宗李世民立为“才人”,年仅14岁。


利州区

永徽六年乙卯十月(655),唐高宗李治立则天为皇后,曾参与主持国事,从中学习、提高和丰富自己,660年,37岁时,高宗李治目眩头重、眼不能视,武后参决奏事。从此,她展露才华,胸有成竹,处理朝廷及天下民事,推行“劝农桑、薄赋徭、重科举、兴礼仪、息用兵”,以道德化天下,广开言路,王公以下学习《老子》,“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等政治主张。得到了朝野上下和庶民百姓的拥护,至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武则天执政时,重视文化发展,写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全唐诗》收录46首。推动中国文化空前发展,在诗、文、小说、史学等方面出现过七个“第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壮大,武则天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用,领袖群才,治国有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其中间执政拱梁。促使唐朝(主要指安史之乱以前的130年)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而在当时世界上,唐朝也是一个强大、繁荣、文明的大国。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705)十一月,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仙居殿,与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合葬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之梁山上,史称乾陵。同时,立“无字碑”,丰功伟绩听任后世评述。

广元人民为纪念则天皇帝修凤凰楼13层42米,意含这位伟人在少年13岁入宫,执政42年,至今,还依依不舍地留恋着诞生的一方故土。

余子云

余子云(1909~2002),回族,利州区嘉陵办事处人。1930年,毕业于广元中学师范班;曾任小学教师。“一二八”事变后,在广元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义勇队,自任队长,后被解散。1935年后,曾任四川省第16行政督察区抚边知事,广元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军用代办所所长、粮秣处长、参*、广元*小学校长;1951年,加入中国*革命委员会委员。历任川北行署委员、省民委委员、省*副会长,第四、五届省政协委员。2002年9月,逝世于成都,享年93岁。

严大芳

严大芳(1918.5~),利州区荣山镇大山村人。1933年5月,由其父严仕清陪送兄严大富和自己在60里外参加了红军。1935年4月,严大富在攻打剑门关中牺牲。严大芳历任红四军第3l军9l师2l8团警卫员,排长、连长、副官、政治干事、科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侦察队长、营、团、副师长、第47师师长。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六路围攻)战役、战斗;随红四军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到延安后,任*警卫班班长,抗大学习任连长。参加过上党、响堂铺、平汉、陇海、宝陶、鄄南、巨野、羊山集、淮海、渡江等战役和进军大西南战役,参加川、黔、鄂边区剿匪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战斗,身经数百次战斗,10次负伤。1950年7月,参加全国战斗英模代表大会,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由*主席签署命令,任外长山要塞区司令员(正军级),1981年,任旅大警备区顾问,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章并退休。

尤胜奇

尤胜奇(1921~),利州区赤化镇幸福村周家山人。1935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护士、组织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副处长,师后勤部副部长,四川省财政学校校长,退休后,享受正厅级待遇。尤胜奇热爱家乡建设,197l年至1989年,为赤化镇修造纸厂、手套厂、赤化利民大桥、赤化乡文化站、广播站,无偿拨款120万元。

白琬如

明未广元城区人,崇祯17年,李自成、张献忠进川入广后,其父白玉将琬如先后移居县城东文水坝,双河大仙洞避居。后只身羊模坝(现朝天区境內)帮人务农,盘家养口,送子读书。清顺治四年(1647),白琬如乡试时中举,第二年任广元知县。康熙元年(1662),白回广元居县城北门。康熙八年谒选都门,次年任江西金溪知县。康熙13年,耿精忠反清,金溪县城防把总勾结当地恶棍,威胁县署,城中官员尽逃匿,唯琬独守,面对入衙抢劫、杀人的歹徒,琬义正严辞,阻止平息秋毫无损,百姓将琬藏匿山洞,严加保护。耿精忠事件平定后,琬如夫人去世,便弃官回广教书著述,自号素涵居士,人称乡贤。其诗文书法皆有名,今沔县武侯词存有所写诗文。

李培元

李培元号威宁,广元城区人。清康熙56年(1917)乡试中举,第二年进京考进士不中,但清圣袒玄哗读了培元文章后,认为可与王元之(当时名士)齐名,于是封任山西夏县知县。履职期间,勤政敬业,廉洁俭朴,断案公正,关注民生,当地百姓赞誉“爱民如子”。任职期满后,回广元闭门读书著文,据传其诗词、楹联,妙语横生,可与李调元比美。

12、旅游景点

广元白龙湖

白龙湖景区位于青川县和广元市中区境内,距广元市区6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白龙湖是一个即将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宝珠寺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将形成水域面积达62平方公里的湖泊,库容量为26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545米。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汇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质清澈,水域广阔,环境优美,是一个集湖泊、岛屿、山峦、森林、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的新景区。

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现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号、13号外,还有15号、28号、38号、45号、51号、55号、56号等洞窟。这些石刻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将皇泽寺摩崖造像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元千佛崖

广元千佛崖位于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古栈道险阁——石柜阁就在崖南头,与皇泽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现在广元市文物管理所修建完善了崖壁楼阁走道,有阶梯攀登,可通达各龛窟参观。

上一篇:什邡市

下一篇:中江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