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滨藜
一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茎直立或外倾,微四棱形,有条棱及色条,常基部分枝;枝细瘦,稍被粉粒。叶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对波状钝锯齿,两面均灰绿色;叶柄长0.6-1.2厘米。雌雄花混合成簇,腋生,雄花花被4裂,雄蕊4;雌花苞片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臌胀,坚硬,卵形或椭圆形,具浮凸网脉及1-2个棘状突起,稍被粉粒,顶缘具3个短齿,苞柄长3-4毫米。种子直立,近圆形,径1.5-2毫米,褐色。花果期7-9月。
中文学名:野滨藜
拉丁学名:Atriplexfera(L.)Bunge
别称:三齿粉藜
拼音:yebinl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子目
科:藜科
属:滨藜属
1、别称
三齿粉藜
2、形态特征
株:一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
茎:茎直立或外倾,微四棱形,有条棱及色条,常基部分枝;枝细瘦,稍被粉粒。
叶:叶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对波状钝锯齿,两面均灰绿色;叶柄长0.6-1.2厘米。
果:种子直立,近圆形,径1.5-2毫米,褐色。
一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茎直立或外倾,微四棱形,有条棱及色条,常基部分枝;枝细瘦,稍被粉粒。叶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对波状钝锯齿,两面均灰绿色;叶柄长0.6-1.2厘米。雌雄花混合成簇,腋生,雄花花被4裂,雄蕊4;雌花苞片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臌胀,坚硬,卵形或椭圆形,具浮凸网脉及1-2个棘状突起,稍被粉粒,顶缘具3个短齿,苞柄长3-4毫米。种子直立,近圆形,径1.5-2毫米,褐色。花果期7-9月。
3、产地分布
分布: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及蒙古
产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东部
生境:湖滨、河滩、渠沿或路边含盐碱地方
4、分类文献
Atriplexfera(L.)BungeinMem.Acad.Sci.Petersb.VIIser.27(8):6.1880;Hand.-Mazz.inOesterr.Bot.Zeitschr.80:339.1931;IljininFl.URSS6:107.t.4.f.11.1936;Grubov,Pl.AsiaeCentr.2:29.t.7.f.2.1966.——SpinaciaferaL.Sp.Pl.ed.2,1456.1763.——S.divaricataTurcz.exMoq.inDC.Prodr.13(2):118.1849.——ObioneferaMoq.inDC.Prodr.13(2):107.1849;Kitag.Lineam.Fl.Mansh.192.1939;东北草本植物志2:77.195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