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宋绣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3:57:36
...

宋绣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刺绣工艺。宋绣与汴绣齐名,素养有国宝之称。以绣历史名画著称,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唐宋时代就有以宋绣为主的手工艺品,建国后,传统的刺绣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机绣和手绣在五十年代中后期曾为天津口岸加工出口商品。

1、简介

北宋时期,皇宫设有“文绣院”,聚集三百多名绣女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所以宋绣亦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宋绣精品。据明代屠龙《画笺》所载:“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展示了北宋宋绣在历史上的丰采。


宋绣

2、工艺品

以地域命名


宋绣

商丘是中国六朝古都,古称宋国、宋城、宋州,是两宋王朝的发源地。今别名为宋城、宋州。因此商丘当地所产手绣称“宋绣”。宋绣历史悠久,早在商汤灭夏前,这块土地上就已发展有养蚕、缫丝、刺绣业了。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商汤时,夏桀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仅女乐就有3万人,而且“无不服文秀衣裳者”。为了削弱夏的力量,商汤采用大臣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族的妇女日夜赶制“文绣”,用来换取夏人的粮食。通过发展商业贸易,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多,国力日渐强盛,最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宋绣即发源于此时。北宋时,宋绣曾风靡汴梁,与汴绣齐名,畅销全国。近现代的抽纱刺绣产品,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手感柔软。商丘刺绣又分手绣和机绣,其品种又分刺绣、彩绣、平绣、勒绣、刁平绣等。主要产品有生丝台布、刁平绣、棒锤花边、归德花边、万丝绸被面、富丽丝台布、礼拜帽、勾针衣、窗帘、盘垫、床罩及各种装饰品1600余种。商丘市工艺美术厂生产的麻布、银边台布,获河南省1985年优质产品奖。商丘市抽纱工艺总厂生产的勾针台布和马甲式喇叭裙,1984年获河南省轻工产品优秀奖。商丘抽纱制品已成为河南省重要出口商品。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中原。据记载: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皇宫设有“文绣院”,聚集三百多名绣女专为皇帝王妃、达宫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所以宋绣亦被誉为“宫延绣”或“宫绣”。当时皇帝的龙袍,宫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宋绣精品。据明代屠龙《画笺》所载:“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红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燕尾服示了北宋宋绣在历史上的丰采。据《东就梦华录》载:民间刺绣极为兴盛,到处“绣帘相拓、锦绣交辉”,宋代宋绣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宋绣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宋绣精品,据明代(公元1368-1644年)屠龙《画笺》记载:“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调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宋绣针对不同图象图案特点,发明了不同的针法,如滚针绣,用来绣水纹、云彩、柳条;散套绣又名掺针,针脚参差不齐,色阶自然过渡,柔和逼真,适合绣花鸟动物等;纳点绣则宜绣写意花卉等。

宋绣的发源:在“锦绣襄邑”中寻觅宋绣的身影

关于宋绣的文字记载,“襄邑”是今商丘市睢县的别称,为东汉地名,古属兖州陈留郡。襄邑处在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非常利于桑树生长,这为襄邑丝织业的极度繁荣提供了极其适宜的自然条件。许慎《说文解字》中“锦”字,就是“襄邑织文也”。可见汉代的锦,在襄邑出产之富。据说,东汉明帝率领大臣祭天地,穿的都是五彩花纹的服装,这是陈留郡襄邑献给皇帝的贡品。

中国养蚕业早在6000年前就有了。在4000年前,不仅能养蚕,还能缫丝,并能织出最原始的帛。到了商代,作为手工业的蚕丝业已相当发达,不仅在织帛技术上有很大改进,品种也增加很多,丝织品此时得以高度发展。襄邑(今商丘市睢县)所产的美锦,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驰名遐迩,且在工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作为三商之源的商丘,商人、商业上的贸易,不会仅仅是农副产品,织锦、布匹也应在交易之列,甚至是将养蚕、缫丝、织锦技术一并传播出去。作为春秋战国宋国国都,宋国为庄子、墨子、惠子等众多先贤故里,孔子祖籍。商文化、宋文化的丰富,商宋文明的博大,由商丘这块高地传向四面八方。

能将这一成就呈现出来的,是一幅《璇玑图》,841个字织在8寸见方的锦上,用文字织成回文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成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1000多首,才情实在妙极。

据《晋书》记载,创作这幅《璇玑图》的东晋前秦女子苏蕙,今陕西兴平人,善属文,其父苏道质做陈留令,她随父在陈留襄邑住过。由此可推想其在织锦之乡必学得一手织锦技艺,绣得令人叹为观止的《璇玑图》,也就不足为怪了。

西晋时辞赋作家左思的《魏都赋》里,提到北方名产有“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如此有地位、有影响的襄邑锦绣搭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这是极有可能的。我们是不是能够这样推想,在“锦绣襄邑”辉煌的行进中,有一个影子随时可以呼之欲出,那就是宋绣。

展望宋绣

展望是美好的,尤其是对宋绣。


宋绣

商丘特有的符号为内容的宋绣产品,主要有桃花扇、商字、王亥像等。桃花扇的影响在此不必赘言了,商丘另有一幅国宝级的书画真迹——《五老图》,有极高的国家影响、国际影响以及美术价值、历史价值。

《五老图》又称《睢阳五老图》,被美国几家博物馆珍藏,上海博物馆珍藏有临摹品。《五老图》“五老”德高望重,德、才、寿兼备,备受人们敬重,为当时睢阳画家(宋人)创作。成图时,五老都还健在,并分别为图题诗抒怀。

原画为绢本设色,手卷,原五人像后各有七律诗一首,另有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韩琦、邵雍、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黄庭坚、苏辙等18人的奉和诗,还另有56家观识和题跋。

《五老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名迹,从北宋时算迄今将近1000年,其流传虽然曲曲折折,但名人大家不断为之题跋作序、写诗、复制、装裱,简直是一部中国名画小史。如今,历代从绘画、砖雕、木刻、刺绣、陶瓷等方面借《五老图》开发出来的东西,已经又成了文物。

除《五老图》外,能与开封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当数梁孝王的三百里梁苑了。三百里梁苑即是天下文人的难圆之梦,更是出游者热切向往的胜景佳地。将《五老图》、三百里梁苑等开发成宋绣形式的旅游礼品,将很有价值,很受欢迎。

宋绣以商丘文化为卖点的产品有:桃花扇、西陂六景图、商字雕塑等。

3、人物

宋绣(1906―1942),又名兴贵,忻县直道沟人,他高小毕业后,因家庭贫寒,青少年时,常随父亲宋元成去兴县、岚县、保德一带卖瓜籽。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并决心为之奋斗,遂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此后,就是保德一带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于一九三三年阴历四月发展保德县白家沟学校教师刘芝盛入党,随后又在七月发展了五人入党,从而建立了保德县的第一个党支部。

1934年,宋绣回到忻县,在忻县中学刘安甫等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传阅过一些马列主义书籍。是年冬,宋因受阎锡山省*和忻县公署的通缉,无法躲藏,遂去太原向阎*自首住反省院,后被释放回村。

1936年,*军官教导团第九团在忻县招考学生,宋绣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次年,“教九团”编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对第一纵队。宋任队员。

1938年,宋绣任决死纵队政治部工作队队长、训练班指导员等职,带领部队在沁源县柏木山密林中培训青年战士等工作。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深受官兵和当地群众爱戴。

1942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本侵略者向柏木山大举进攻,宋绣带领战士阻击敌人,掩护群众突围,不幸被机枪击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闻此噩耗,十分悲痛。为了永久纪念他,群众请求部队领导陈赓、*、安子文,在沁源城关闫塞村建立的烈士纪念碑上刻着他的名字。

上一篇:环秀山庄

下一篇:七星魔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