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隶属邢台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辖6镇10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市级产业聚集区,52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作为全国著名产棉大县和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任仲夷故乡,享有“冀南棉海、仲夷故里”的美誉。
中文名:威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省邢台市
建立时间: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
面积:994平方公里
人口:54万人(2004年)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
著名景点:鲧堤、汉广宗王定陵、义和拳议事厅
地域名人:赵三多
电话区码:0319
邮编区码:054700
1、行政区划
威县
威县辖6个镇、10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市级产业聚集区,522个行政村,县*驻洺州镇。
洺州镇 镇*驻东街村,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辖50个行政村。
第什营乡乡*驻第什营村,面积79.5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42个行政村。
方营镇 镇*驻方营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26个行政村。
七级镇 镇*驻七级堡,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31个行政村。
高公庄乡 乡*驻高公庄村,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30个行政村。
赵村乡 乡*驻赵村,面积60.5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32个行政村。
章台镇 镇*驻章台村,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30个行政村。
张营乡 乡*驻张营村,面积50.5平方千米,人口2.68万,辖25个行政村。
侯贯镇 镇*驻侯贯村,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36个行政村。
常庄乡 乡*驻常庄村,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22个行政村。
常屯乡 乡*驻常屯村,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31个行政村。
贺营镇 镇*驻贺营村,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32个行政村。
贺钊乡 乡*驻贺钊村,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40个行政村。
梨元屯镇 镇*驻梨元屯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3个行政村。
固献乡 乡*驻固献村,面积68.5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36个行政村。
枣园乡 乡*驻枣园村,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3.66万,辖36个行政村。
2、历史沿革
威县
威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禹之前,境内已有人群渔猎稼穑,繁衍生息,其建置历代多变。战国时期,威县地属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威县地属邯郸。
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置广宗国(治所在今县城东8千米方家营),威县地属之,东汉初置经县(治所在县城北24.5千米经镇),属安平国。
隋初,在经县废址置经城县,后分置府城县属贝州(今清河)。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时威县地为经城、府城、宗城三县之部分地,仍属贝州。
唐朝初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县、经城县、府城县属宗州。
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1073年降经城县为镇(始有经镇之称),并入宗城县,威县境为大名府宗城地。
宋朝靖康之耻后,威县地属金,宗城县属河北西路洺州。1201年,在北洺水镇(今县城北33千米古城),亦属洺州,此时威县境为洺州之洺水县、宗城县地。
元太宗六年(1234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仍属洺州。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州治在今石家庄市井陉县)。1252年威州州治徙至洺水(治所在今威县城),辖洺水、井陉二县,属广平路。同年,“分洺水民户之半于武道镇(今广宗县城)置司总管”,1255年在武道镇置广宗县。(从金上溯至隋,威县与广宗实为一体,称广宗或宗城,间有经城分出。1255年置广宗县后,威县、广宗县域初定,后历明、清至民国,威县县域变化不大。)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威州降为县,始称威县,属广平府。
清代,威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威县仍属广平府。民国2年废府州制,分直隶为4个观察使,威县属冀南道观察使管辖。1914年威县属直隶大名道。
1928年国民*废道,改直隶为河北省,威县属之。
1938年5月5日,威县抗日**成立,属河北省冀南行署四专区。
1939年3月,日军二次侵战威县后,威县抗日*、国民*、日伪*并存。
1940年以后境内增设清江、宏毅、企之县,1945年11月三县撤销。
1945年6月,威县解放,临清、冠县、邱县、南宫、曲周、鸡泽等县在境内的“插花地”亦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
1958年11月,威县并入南宫县,属邯郸专署。1961年5月,恢复威县建置,属河北省邢台专署。
1970年,威县属邢台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7月至今,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
3、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威县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北纬36°52'至37°18'和东经115°13'至115°34'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约为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东邻清河县,西界广宗县,北与南宫市毗连,南与临西县及邯郸市邱县接壤。106国道、大(庆)广(州)高速、武馆公路纵穿南北,青银高速、邢清公路、邢临公路、邢临高速自北而南,横贯东西,交通条件优越。县城位于县境西南部,在106国道与邢临公路交汇处,西距邢台市72千米,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38千米,东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80千米,北距北京市377千米,东北距天津市330千米。
地势地貌
威县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30至50米,西南部第什营乡康洼村南为最高点,海拔43.8米,北部赵村乡北辛庄海拔29.4米,为全县最低处。全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宜牧。微地貌中,黄河故道纵贯县境而形成的缓岗坡地至今明显,因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故而又形成局部洼地。城东老沙河为漳河故道,河床遗迹未消,因积沙甚多,土质沙化,沿岸呈现出沙丘起伏的微域变化。与广宗县交界的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岸边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状洼地。纵穿县境中部的东风渠两侧鱼脊高地较为明显。
土壤土质
威县境内土壤分为两个土类,一类是潮土,一类是风沙土。全县潮土面积为146.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8%,除河流故道两侧处,基本遍布全县,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风沙土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老沙河与西沙河沿岸,通体沙质,肥力较低,适宜发展林牧业。
全县土壤质地适中,土体结构良好,土质以轻壤为主。境内诸河冲积物以细沙、粗粉沙为主,发育成沙质土和沙壤质土。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多沙质、沙壤质土,古老沙丘、槽状洼地罗布其间。中部老沙河为漳河故道,多沙质土、沙质间粘沙壤质土,沙丘、沙岗列布两侧。西沙河与老沙河之间开阔地带,多轻壤质土。老沙河以东地带由轻壤向中壤过渡,多中壤质土。赵王河东低洼地带(白泊)原为粘质土,经多年耕种熟化,变为中壤。
河流水系
威县
威县历史上濒临古黄河,水系发达。据民国《威县志》记载:威县居三河之间,相距无百里远。宋朝元祐初,黄河改道,但境内支流众多,至今很多村名与河有关。如,河岔股、郑河、上河、鱼堤、河洼等,多达二十多个。现威县主要河渠有老沙河、清凉江、西沙河、卫西干渠、威临渠、东风渠及十条支渠。
老沙河,呈西南—东北走向,由邯郸的邱县流入威县,在第什营的南郭庄村南入境,至牛家寨与清凉江相接,是威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道,也是客水来威的主要河道,控制流域面积442.5平方公里。
清凉江,系老沙河下游,与老沙河同流异名。老沙河蜿蜒曲折流到牛家寨村后,因地势平坦,河面增宽,水流由急变缓,泥沙沉淀,河水由浊而清凉,故得名。清凉江从牛家寨闸起往东北经大河村流入清河、南宫等地,境内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258.5平方公里。县委、县*为发展沿老沙河流域经济修建了老沙河巡堤公路,并从固献乡大葛寨向北打造了老沙河十里荷塘,沿线碧水荡漾、荷花连片、景观迷人。
西沙河,为原漳河故道,历史上又称西漳河、汲河,起源于威县大、小高庙,沿威县、广宗、南宫、巨鹿边界北流。威县境内全长13.3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93.4平方公里。因沿线土壤沙性较大,为发展该区域经济县委、县*发动群众在两岸种植了大量的果树,有十万亩林果带美名。
东风渠,为人工河渠,原名东风四分干渠,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条支渠自南向北以序为名,是贯通全县水网的骨干渠道。境内全长46.3公里,客水可通过东风渠自流到达县域内各条支渠,是威县最主要的排洪及灌溉河渠,控制流域面积466.7平方公里。
气候气象
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
气温: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多且强度大,降水量最多年达1291.5毫米(1973年),最少年仅259.3毫米(1972年)。
日照:威县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96.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
霜期:威县秋霜冻出现的机率较大,春霜冻出现的机率较小。历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平均无霜期213天。
季风:历年以偏南风为最多,其次为偏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南北风交替出现期。
雷暴:县内雷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月至8月份,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4、物产资源
畜牧资源
威县
威县是河北省畜牧大县,邢台市生猪、肉鸡养殖基地县。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养殖小区25个、规模养殖场户7200户,并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肉鸡、生猪、蛋鸡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99%、80%、96%。2012年全县主要畜禽存栏量为猪24.2万头、禽792.5万只、羊23.5万只,出栏量为猪27万头、禽1440.5万只、羊25万只,全县肉类产量为51087吨、禽蛋产量为50250吨。
在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呈现出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威牧业公司为代表的生猪产业、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宏博牧业公司和密州香食品公司为代表的肉鸡产业、以河北宏达种禽为代表的蛋鸡产业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蓬勃局面。现有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2家、邢台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威县畜牧标准化生产水平位居邢台市第一,现有国家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企业1家、河北省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企业12家、河北省无公害蛋鸡产地认定企业3家、河北省无公害肉鸡产地认定企业1家,河北省标准化示范区1个,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家、河北省标准化示范场4家。县内“小威威”、“密州香”等畜产品牌日益壮大。洺州镇黄街村作为邢台市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集散地,年加工屠宰牛5000头以上、羊5万只以上。
棉花资源
威县
威县是全国十大优质专用棉基地县之一,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30多年居河北省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美誉。常年植棉面积在8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皮棉8万吨,籽棉13万吨,短绒6500吨。“银海”牌棉花以其色泽白、衣份高,品质、长度、强度、马克隆值等物理指标均在国标以上,在全国享有盛誉。以威县为中心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常年植棉面积460万亩,皮棉总产量约46万吨。
土地资源
根据2011年土地最新调查数据,威县土地总面积151.84万亩,农业用地126.4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4.4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0.45%;建设用地20.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45%;未利用地4.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5%;人均耕地面积约2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威县地势平坦、土质优良,既宜农宜林,又有丰富的未利用地,完全能够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资源
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黑龙港流域,总耕地面积114万亩,垦殖历史悠久,具备良好的农作物生长条件。威县农业一直以棉花、蔬菜、粮食生产为主,其中棉花和蔬菜是两大主导产业。
威县是植棉大县,二十多年来植棉面积始终保持在80万亩左右,2012年棉田间作套种面积发展到18万亩,年总产达18万吨,可加工皮棉6.7万余吨,棉花种植面积及总产始终稳居河北省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蔬菜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5万亩,芦笋1万亩,食用菌2000多亩,已全部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威县拥有经国家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8万亩,主要分布于沿106国道设施蔬菜生产带内。主要品种有:番茄、豆角、黄瓜、茄子、辣椒、韭菜、葡萄、西瓜、食用菌等十多个种类,年产量近40万吨,其中番茄、豆角、芦笋、平菇和葡萄五个品种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藕五个品种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三白西瓜”是威县特有西瓜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口味独特、耐贮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10年11月,“威县三白西瓜”被农业部评审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威县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及杂粮为主,种植面积40余万亩,其中小麦21万亩,玉米15万亩,谷子4万亩,粮食年产量约17万吨。
威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大中小型农业机械达到11082台(套),201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林业资源
威县
威县围绕建设“生态威县”,大力实施八大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色威县、生态威县、美丽威县,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
威县林地主要分布在老沙河、西沙河沿岸的沙荒地及村旁、路旁。种类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共100余种,分属42属。用材树种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泡桐等,以杨树种植范围最广;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葡萄、梨、枣、桃、苹果等;灌木林树种主要有紫穗槐、枸杞等,另有一些观赏树种、花卉及药用植物。
全县有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率9.9%。其中通道绿化面积3.2万亩,涉及全县9条县级以上公路,总长147公里,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7个行政村。环城防护林带绿化面积6335亩,总长30.8公里,宽度200米,涉及洺州镇、第什营乡、方营乡、贺营镇4个乡镇、34个行政村。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5万亩,主要分布在张营乡、固献乡、第什营乡、贺营镇、高公庄乡、章台镇、常屯乡等乡镇。优质无公害葡萄种植面积3.2万亩,主要分布在方营乡、洺州镇、第什营乡、章台镇、七级镇、高公庄乡等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西沙河流域优质高效林果产业带规划建设10万亩,主要分布在张营乡、七级镇、高公庄乡、章台镇、贺营镇、第什营乡等6个乡镇、95个行政村。2013年计划建成高标准梨园1万亩,涉及贺营镇、张营乡、章台镇、高公庄乡4个乡镇、25个行政村。优质枣种植面积1万亩,主要分布在老沙河两岸,涉及第什营乡、固献乡、常屯乡等3个乡镇。
动物资源
威县县域内动物资源以家畜、家禽饲养为主,猪、鸡、鸭、牛、羊等均有规模养殖,另有家兔、家鸽、鹅、驴等。野生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鸟类主要有麻雀、燕子、布谷鸟、啄木鸟等20余种。兽类主要有野兔、刺猬、黄鼠狼、蝙蝠等10余种。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泥鳅、鲇鱼等10余种。两栖爬行类主要有青蛙、蟾蜍、蛇、蜥蜴等。昆虫类主要有蝈蝈、蟋蟀、蝉、蜻蜓、蚊、蝇等200余种。
地热资源
威县县城附近有一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地热异常带,覆盖整个县城规划区,宽度约5公里。地热梯度一般为3.0~3.5℃/100米,威县县城正处于该异常的最高值范围内,最高为>5℃/100米。在县城附近1000米至1500米深处,水温可达50℃~60℃,2000米深处水温可达75℃。地下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极具开采利用价值,是建设温泉宾馆不可多得的资源。
5、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威县
境内有各类公路1448.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三条(大广高速、邢临高速、青银高速),全长70.7公里;国道1条(106线),全长48.39公里;省道2条(邢临线、邢清线),全长48.4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5条(邢临高速连接线、大广高速威县连接线、青银高速连接线、大王连接线、吕清连接线),全长38.2公里;县道4条(东大线、武馆线、杨官线、大牙线),全长35.6公里;乡道34条,全长254.7公里;村道522条,全长975.5公里。全县初步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公路交通主框架。
威县将实施建设贯穿全县南北的西沙河观光园道路,形成“五纵五横”的公路交通新格局,使公路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力构建冀南重要公路交通枢纽工程,使全县公路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全县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同时,以构建一小时里程快速交通圈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抓好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和连村道路建设工程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到2020年使我县达到“六纵十一横”路网新格局。
供热设施
威县集*热工程于201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1月13日点火试炉,11月15日正式供热,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供热。截至2013年底,集*热一次管网总长为19.56千米,二次管网总长为8.2千米,换热站18座,设计供热能力达到107.5万平方米。
集*热工程由河北崇羌热力公司投资兴建。热源厂位于爱国路北侧、振兴大街东侧,占地213亩,现有员工53人。热源厂总体规划建设安装4台高温热水锅炉,可满足404万平方米供热需求,2台75吨蒸汽锅炉,可满足工业园区蒸汽供应。2013年,已建设安装2台80吨高温热水锅炉,可满足15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
环保设施
威县清源污水处理厂:威县清源污水处理厂位于开发区内,县城东北部、金水河南侧、晨光大街西侧,总投资6605万元,占地30亩,主要建筑物有:综合楼、配电室、旋流沉砂池、鼓风机房、提升泵房、反应池、中水池、中水泵房、脱泥机房等。项目采用CWSBR处理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水2万吨,验收污水处理量1万吨/天,2010年6月顺利通过邢台市环保局环境验收,出水水质经检测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目前该厂污水收集率达到85%,日处理污水量8000立方米。
威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威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县城西北,洺州镇皇神庙村西侧,占地140多亩,填埋库容73.54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50吨,服务年限11年。垃圾厂于2010年6月开始试运行,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130吨左右。
电力设施
威县电力中心
随着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威县电网基础得到巩固和提高,电网结构完善、适度超前,安全运行水平日益提高。全县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总容量24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总容量263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11座,主变22台,主变总容量122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2条,全长181.54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2条共2104千米,低压线路总长度3370千米,共有配电变压器6655台,容量422.64兆伏安,年售电量4.8亿千瓦时。目前,境内110千伏线路全部与主网相连,11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综自比率达90%,形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35千伏变电站为框架的双电源环网供电格局。
6、城市建设
威县
截至2013年,威县四年多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20多亿元,实施重点城建工程220余项,修建道路85公里,是建国以来到2008年县城修建道路总和的3倍,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建成公园、广场、影剧院、图书档案馆、仲夷中小学、四星级酒店、集*热、县医院病房楼、中医院、汽车客运站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同时,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2012年提前一年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品位显著提升,吸纳力、承载力大大增强。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惠及民生相结合,实施了七个区片改造,建成了中厦御园、都市经典、圣丰华庭、鑫源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实现由主干道向小街巷、由平面向立体、由重点时段向全天侯、由单一向综合、由突击式向长效化管理“五个延伸”;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加强素质道德宣传教育,提升了市民文明程度,201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一座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冀南大地迅猛崛起。
路网建设
威县县委、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倾力打造城市路网格局,总投资约16.98亿元,对北一环、光明路、振兴大街等20条道路工程进行了建设,改扩、新建道路100余公里,“十七横、十六纵”的城市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2013年,按照“促完善、出品位、聚财富、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省级优秀县城为目标,县城道路计划投资4.5亿元,重点实施中华大街北延、光明路拓宽、西环路北延等16条道路工程,总长约35.8公里,进一步完善路网格局,改善交通环境。
水系建设
威县以省、市“两个着力”和“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战略部署为指导,以补偿、恢复、重建为原则,以建设“环城水系”、“滨河景观”为重点,大力度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对全县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达到采补平衡、河畅其流、水复其清,全力打造充满灵气、富有魅力的冀南水乡。
7、经济建设
主导产业
威县
威县现有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三个新兴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该产业是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发展形成的传统产业,主要产品有棉纱、包皮布、服装及皮棉、棉籽、食用油、油酸硬脂酸等。从事该产业的实体达326家,其中规模企业有馨帛集团、春天纺织、金硕纺织、万事利集团、腾龙棉业、东升棉业等120多家。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8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12%。其中,以巧媳妇、老纺车、大染坊为代表的粗布制品企业,生产的床上用品、睡衣、衬衣等产品,热销北京、石家庄、上海以及周边省市。
汽车配件产业:该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支柱行业,主要分布在常庄、常屯、梨园屯等乡镇。从事该产业的实体数达1939家,其中以华威内饰、威力汽车零部件、永盛密封件、盛达密封件、鑫源四通汽配以及科曼汽配等为主的30多家规模企业,已成为该产业的领军企业。产品涉及橡胶零件、塑胶零件、总成产品、汽摩纺织品、汽车配件装备制造、压铸零件及整车组装等8个领域、100余个品种,与一汽、二汽、上汽、中国重汽、吉利汽车、北汽福田、郑州宇通、长城汽车、厦门金龙、苏州金龙、陕西重汽、东风柳汽、长丰汽车等20余家汽车主机生产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能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内饰件产能居全省第一;汽车密封件产能居全省第二,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37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26%。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该产业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形成的传统产业。现有农副产品加工实体2700多家,规模加工企业130多家,拥有宏博牧业、密州香食品、三高肥料、尚元食品、洺源食品、远大化肥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有小米、面粉、食用油、饲料、皮毛制品、肉制品等29种生活必需品。其中,投资10亿元的宏博牧业集饲料加工、肉鸡养殖、屠宰冷冻、熟食制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仕友皮业生产的羊剪绒制品是中国武警部队定点产品单位。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36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25%。
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我县重点扶持产业,现有企业10余家,其中已投产规模企业5家,分别是海纳电子、艾德照明、天杰照明和万联科技、运通电子科技等,主要产品有集成电路板电子版、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印刷电路板、LED灯等电子产品。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近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1%。
装备制造产业:该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从事产业的企业47家,主要产品有电子电器、橡塑设备、电线电缆、轴承、挂车车斗、三轮车、太阳能设备、工程机械、新能源车辆、空调等十几个品种。现已形成了华新建材、路坤电动车、隆德专用设备、威政挂车、凯达挂车、亚华机车、盛威金属制品、美达空调、中锋轴承、科创食品机械、久兴电动车业等一批规模企业。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2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8%。
医药化工产业:该产业是新培育产业,现有医药化工企业24家,主要产品有高档相纸、生物肥、糠醛、橡塑颗粒、酸化油、油漆等17个品种。骨干企业有三高集团、远大国际、利晖油脂、恒威糠醛、中威金属颜料、中业辰威等。其中,河北三高集团生产的生物肥在省内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沃湖化工公司生产的光稳定剂占全国销量的40%;在建的丰悦化工公司氟化工产品投产后可结束我国二氟甲烷依赖进口的局面。2012年产业完成营业收入7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重达5%。
现代农业
威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耕地114万亩,初步形成棉花、畜禽、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80万亩左右,建成6个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河北省第一产棉大县,素有“冀南棉海”美誉;蔬菜瓜果业蓬勃发展,培育了莲藕、桑蚕、金叶榆等特色种养业,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5项,“三白瓜”作为全省唯一瓜果类对象,通过农业部“地理商标”认定,建成草楼科普示范基地,2012年全省老科协在我县召开现场观摩会。先后被评为“中国棉花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西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
商贸物流
围绕建设省级商贸物流强县,繁荣商贸物流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威县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把发展商贸物流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制定专门优惠政策,创优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兴建大型综合商贸和特色专业市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构筑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一个冀鲁豫交汇地区商贸物流枢纽正在形成。目前,以新合作威远农资为龙头的农资销售网络实现全覆盖,四星级华威大酒店极大提升了接待餐饮档次,总投资2.1亿元的三好物流园建成启用,总投资1.5亿元的信和商厦投入运营,总投资9亿元的财富中心正在快速推进。2012年,全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外贸企业4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8.1%,为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威县
2012年本二以上上线人数达到523人,本科上线人数1119人,创造了历年来高考最佳成绩,如期实现高中教育“三年实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2009年以来,全县教育投入达到3.89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33亿元;在校安工程三年规划中,投资2.8567亿元,实施66所学校基础设施项目108个,10所学校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31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类园评估验收,位居全市之首;2009年以来,新招录教师1131名,招收学前教育教师151名,优化了师资结构,提炼形成了“大爱、厚德、创新、至臻”的威县教育精神。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卫生事业
威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增投入、夯基础,有力发挥了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用。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所,*主办医疗机构35所,分别是县人民医院1所、县中医医院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1所、县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1所、基层医疗机构31所(包括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12所、门诊部15所),特别是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医院病房楼、新中医院,极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水平;现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进修学校、新农合管理中心各1所;村卫生室568所,个体办医机构81所。*办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2030张,在职人员12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63人,占总人数的91%,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9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16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9%。村卫生室在职人员573人,个体办医机构从业人员8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6%。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良好医疗服务,是卫生部命名的“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
社会保障
威县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为补充,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9、特色物产
威县粉皮
威县粉皮是用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经纯手工制作而成的特色传统食品。色泽银白光洁,略呈透明,具有弹韧筋道、口感爽滑、厚实耐煮等特点,深受县内外广大群众青睐。
饼卷肉
饼卷肉
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
勤劳智慧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工艺,以威县的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制成后,形似牛舌,故又名“牛舌火烧”。望之色泽焦黄、外酥内软、层次分明,食之咸甜可口,风味独特。至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清代文人笔记中曾记载:“洺阳有吊炉火烧,状如牛舌,其味类饼而酥,临清徽商喜食之,谓之‘洺阳一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变,威县火烧又推出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众多新品种,成为威县人民招待宾朋的首选主食。现在,威县人民已把“火烧”生意做到了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深爱各地消费者喜爱。
上一篇: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
下一篇:水果切行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