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杭州市江干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7:21:39
...

江干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位于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域,面积210.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2万,登记外来人口40.02万,下辖闸弄口、凯旋、采荷、四季青等、笕桥、彭埠、九堡、丁桥等街道。

中文名称:江干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杭州市

下辖地区:四季青街道、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等10个街道

*驻地:四季青街道

电话区号:0571

邮政区码:310016

地理位置:杭州市区东部

面积:210.22平方千米

人口:31.2万人(2013年)

方言:杭州话,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下沙高教园区

机场:杭州笕桥机场

火车站:杭州火车东站

车牌代码:浙A

高校: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

行政代码:330104

1、区位交通


杭州市江干区

江干区位优势突出,地理得天独厚,既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也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还是杭州的交通枢纽中心。

区位

江干区南临钱塘江,西依西子湖,位于杭州大都市3068平方公里的中心位置,处于杭州市南北发展轴和东西发展轴的轴心,是杭州接轨上海、连接南京、辐射浙江的中心节点,也是商家进驻杭州的“桥头堡”。

交通

江干区是上海进入杭州、连接浙东、浙西交通网络的“Y”型支点,拥有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地铁等各项便捷的交通。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路在此交汇;沪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昱高速公路和杭州绕城公路都汇集于江干,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客运中心投入使用;中国最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在境内;萧山国际机场隔江相望;地铁1号线、2号线均以江干区为中心辐射到杭州其它城区。2014年,已经全面启动了新东站交通枢纽、地铁、德胜快速路、沪杭高速公路德胜立交入城口、过江隧道等大项目的建设。其中新东站交通枢纽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磁浮交通、干线铁路、地铁、客运、公交、运河码头等多种交通形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是浙江省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各种交通形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和长三角1小时铁路交通圈,杭州和上海真正实现同城效应。

2、地理环境

地貌


杭州市江干区

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和东部低。地区汉前(公元前206年)尚是海涂地架,后经泥沙冲击,于唐五代钱镠筑捍海塘以后,逐渐出现田畴,形成平原。

江干区属钱塘江衡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米(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椿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气候

江干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oC,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降雨1452.5毫米,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蒸发量1235.3毫米,年无霜期248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济沛,无冻害等灾害性气候。

水文

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为4米,无侵蚀性。钱塘江平均低潮位3.74米,平均高潮位4.35米。

3、历史沿革


杭州市江干区

江干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是一个老城区,也是一个建设中的新城区,还是一个未来的城市新中心。

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皇城、南宋皇宫及六部官邸均在江干境内;古时曾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通商贸易口岸,有着“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美誉;早年又是杭州副食品基地,被称为“菜园子”,为杭州“天堂”的美名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及“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战略的实施,江干成为杭州“城市东扩”、“决战东部”城市战略和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杭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CBD所在地——“钱江新城”框架初成、雄姿初现,以大型现代化交通枢纽为圆心的“城东新城”、“丁桥新城”启动建设,江干正迅速成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浙商新高地、金融新蓝海。伴随“三大新城”加快建设、地铁一号线通车运行、东站枢纽部分启用、市行政中心入驻,江干将进入中心区发展的新纪元。

4、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杭州市江干区

1996年,江干区辖7街道和5镇1乡,街道、乡镇分辖72个行政村、164个居民区,区域面积221.58平方公里。

2000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2002年,江干区辖5个街道、5个镇;2004年,江干区辖6个街道、4个镇。

2001年,调整凯旋街道与采荷街道管辖界线,以庆春东路为界,将庆春东路以北原由采荷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凯旋街道管辖,将庆春东路以南原由凯旋街道管辖的区域划归采荷街道管辖。

2001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39个社区、15个居民区、64个行政村。

2002年,江干区辖5个街道、5个镇,44个社区、15个居民区、59个行政村:

2003年底,江干区辖5个街道(凯旋街道、采荷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杨街道)、5个镇(笕桥镇、彭埠镇、丁桥镇、九堡镇、下沙镇),69个社区、1个居民区、49个行政村。

2004年,撤销下沙镇建制,在原有区域范围内建立下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中沙村。

2004年,江干区辖6个街道、4个镇:凯旋街道、采荷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杨街道、下沙街道、笕桥镇、彭埠镇、丁桥镇、九堡镇。

2006年底,江干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此外,下沙街道(下属12个社区、1个居民区)、白杨街道(下属5个社区)委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2014年12月,杭州市人民*发文《关于江干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笕桥镇、彭埠镇、九堡镇、丁桥镇撤镇设街,丁桥街道更名为丁兰街道。

下辖街道

凯旋街道,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

采荷街道,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9.02万人。

闸弄口街道,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7.24万人。

四季青街道,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

白杨街道,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6.67万人。

下沙街道,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

九堡街道,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68万人。

彭埠街道,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3.83万人。

丁桥街道,面积15.1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笕桥街道,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5.43万人。

人口统计

2000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总人口565360人,各乡镇人口:采荷街道68816人,凯旋街道63905人,闸弄口街道48170人,四季青镇85971人,彭埠镇91733人,笕桥镇87555人,丁桥镇22954人,九堡镇32669人,下沙镇48835人,经济开发区虚拟街道14752人。

2013年,共有户籍人口31.2万,登记外来人口40.02万。

5、经济发展

产业规划


杭州市江干区

2013年,江干区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规划,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2:30.3:69.5,“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2%。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8%,占工业产值比重达70.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楼宇经常性税收增长30.8%,打造税收千万元楼宇47幢,其中亿元楼宇6幢。重点企业发展稳健,西子联合、祐康集团入选省百强企业,巨星科技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万事利集团、滨江控股、宋都控股等企业加快转型。韩华保险、华鼎菲妮迪国际、中外运敦豪等新引进企业发展良好。新锐医药在港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新增区*质量奖企业5家。完成“个转企”1192家。

产业平台

大平台的产业集聚性、项目支撑性、企业对应性不断增强。钱江新城核心区功能更加突出,钱江金融城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星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成立。城东新城产业项目蓄势开发,商业布局初步成型。杭州国际商贸城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杭州·中润中心。杭州东部软件城完成项目规划方案,创新孵化园开园运营。整合优用科技经济园区发展空间,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为*科技孵化器,发展*得到完善,绿谷·杭州浙商创新中心项目前期序时推进。“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落户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开园。皋亭山景区游步道主线完工,开展“风情小镇”民居整治。庆春广场综合商圈改造顺利启动。

发展后劲

完善重点产业项目联系机制,有力推进“810”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竣)工项目10个,储备亿元以上项目8个。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区外到位资金186亿元,浙商(省外)项目投资7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引进国芳百货等浙商总部8个、港中旅等外商投资企业20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功能性项目顺利落地。挂牌出让商业地块和10%留用地16宗,引进绿地、世贸等知名商业地产品牌。加强协税护税工作,完善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楼宇产税率和重点税源属地率。完成楼宇招商面积10万平方米。与德国3个城市签订中德城市合作网络备忘录。“省千人计划”人才新增量居主城区第一。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6、市政建设

城区建设


杭州市江干区

空间开发取得新突破。钱江新城核心区和扩容区节点有效打通,城东新城东站枢纽和东西两大广场建成启用,丁桥新城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围绕区域一体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整体征迁与“溯源灭点”,累计征迁住户2596户、企业111家,其中征迁扫尾住户143户、企业61家,累计征迁面积161万平方米,交地3141亩。三卫区块13天时间完成全部农户签约。新塘区块基本完成住户征迁,成功实施全市首次大规模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顺利推进笕桥泵站、七堡杭高区块征迁。三堡区块全面完成征迁扫尾。艮北新城“溯源灭点”成效明显。

基础建设

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配合推进轨道交通、“两纵两横”快速路等省、市重点工程,地铁2号线、4号线江干段全面开工,德胜快速路主线通车。推进37条主(次)干道建设,兴建路、环站北路等16条道路顺利开工,之江东路、建华路、同协路北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完善交通微循环,开工建设杨公路、赵家路等11条支小路,天秤路、兴稼路等支小路实现竣工。完成天城路改造,东站枢纽周边配套及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优化静态交通,开工建设停车场(库)10个,建成公共停车泊位1675个。完成九沙河综保一期工程,建成启用严家弄和彭埠排污泵站。

安居工程

2013年全年开工安置房55.6万平方米、竣工66万平方米。顺利完成常青、彭埠、大塘、三义等社区回迁安置,新塘社区实现征迁与安置同步推进,全年累计回迁安置2117户、6842套。闸弄口区块外来人员公寓结顶,普福区块公共租赁房主体结构完工,保障性住房管理进一步规范。

环境建设


杭州市江干区

生态创建扎实推进。顺利通过*生态区技术核查,笕桥镇、彭埠镇通过国家生态镇省级公示,皋城村创建为省级“森林村庄”,大农港创建为市级生态示范河道。制定《“美丽江干”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江干区河道水环境改善五年规划》。加强“三江两岸”生态保护,开展“清水治污”专项行动,生态修复和清淤治理河道13条(段),消除4条河道黑臭现象。改善污水生化池8处,完成截污纳管项目28个,日增截污量5940立方。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实施“美化家园”工程6个,扩绿33万平方米。加强在建工地扬尘治理,推进“无燃煤区”建设。

深入开展“拆违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违法建筑“防、控、拆”项目化管理,有效遏制了新违建产生。坚持“拆、改、用”结合,把“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与产业转型、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相结合,累计改造旧住宅区106万平方米、“城中村”200万平方米、旧厂区6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0万平方米,改造与拆违总量位居主城区前列,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目标。

7、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


杭州市江干区

交付学校(幼儿园)7所、竣工8所,改造提升民办学校3所。创建全国特色学校5所、甲级以上幼儿园11所。与华师大、浙师大合作成立凯旋教育集团和浙师大附属笕桥实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位居全市前列,优质教育覆盖率达88%。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全国示范中心。创新“四诊四定”、“边诊疗边付费”等卫生服务举措。有序推进丁桥新城体育中心、九堡东城文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基层文体设施提升达标工程50处。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博物馆2家。大力实施钱塘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首届钱塘江文化节和区十五届运动会,在全省文化工作考核中名列第6位。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质计生服务全面覆盖。

保障体系

落实促进创业就业专项资金1.7亿元,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238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4162人。成立区创业者联盟,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42家,新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4家。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新增参保职工8万人。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9家、养老床位350张,为7500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智慧养老”项目,发放“关爱手机”15900台。开展“春风行动”等帮扶救助活动,发放救助款5000余万元。扎实做好残疾人各项康复服务工作。加强劳动纠纷预防处置,在全市率先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工资专管员制度。

社区建设

顺利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全面推行“责任社工”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社区物业管理考核重心下移。出台加强回迁安置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撤村建居社区“六化六优”规范提升工程试点,打造“E家全能·社区客厅”服务模式。建立“1+8”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体系,成立江干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和滨江阳光公益事业基金会,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240家,我区被列为省社会组织建设和综合改革观察点。

城乡统筹

实施环机场地区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经济相对薄弱社区(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资金1605万元。新增农业外拓基地2200亩。制定村级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试点建立“阳光理财室”和“独立董事”。实施江干-建德区市协作项目22个。对口帮扶四川白玉县、贵州三穗县。

8、风景名胜


六部桥

六部桥:建于南宋,横跨中河,在南宋大内的地形图上清晰地标着这个名字。凤凰山脚下的皇城被焚之后,遗存在地面上的皇城建筑物除了这座六部桥外,还有一座凤山水城门。六部桥得名,是因为宋廷的行政机构六部要员早朝时必须经过这座桥。这座古老的石拱桥,早已是青草拾阶。

凤山门:位于市区江干区城区中部,为中山南路、万松岭路、凤山路、中河路相关地域名,以门名为地名。城门故址在六部桥西,为南宋大内北门和宁门,元代称凤山门,也称正阳门。南宋时为御街南端,三省六部诸官署、学士院均设于此。现仍为城南交通旅游要地,有凤山水城门遗址和中河路治理工程纪念碑。

候潮门:位于市区江干区城区中部偏东。为候潮路与江城路中段一带地域名称。以城门名为地名。始建于吴越时期,称竹车门。宋时改称候潮门,因近江,可一日两次观潮,故名。旧时城门外有观潮楼。

望江门:位于市区江干区东部,为望江路东、秋涛路、江城路相交地域名称。民国时拆除。古时此处为观潮胜地,有江楼、烟云鱼鸟亭、瞰江亭、映江楼等。门内有宋御园富景园,望仙桥东南为德寿宫;门外为江涂田野。现望江门外一带为杭州食品工业区。

千年丁桥古镇:横贯东西的古运河——上塘河,曾载着秦始皇巡视东南,康熙、乾隆数下江南。以其旖旎的山水风光胜景,留下了帝王将相的遗踪和忠臣义士的故事,苏东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数以百计的馆、轩、寺、庙、庵等等,其间尤以众多寺庵之首的龙居寺为最。十里桃花坞,数千进香船。皋亭山下曾经热闹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桥还是著名的孝乡——东汉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乡。沿古运河赤岸桥往南至丁桥集镇数公里,丁兰井、丁兰路以及由丁兰所建的丁桥、兰桥现均还存,丁桥镇也因此得名。

上一篇:杭州市拱墅区

下一篇:上山诗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