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东关遗址

科普小知识2022-09-18 17:38:53
...

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经过全面细致地田野调查,合水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60余处。通过对这些古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虽不能全面了解其文化内涵得出准确的结论,但通过比较分析,对其文化渊源及发展则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中文名:东关遗址

经过:全面细致地田野调查

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60余处

通过:对这些古遗址的调查和试掘

1、基本信息

太白镇东关遗址

,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环境幽美。远在7000年以前,就成为先民们居住的原始村庄。那时候,男子汉手执石器,成群结队地到村外狩猎;妇女们围在一起,在制陶作坊内制作陶器。田野里粟禾透出清香,栏圈内猪羊尽情欢跳。时而,传来一声鸡鸣犬吠,道出了原始村舍内的欢乐景象。仅管当时环境十分恶劣,工具也十分简陋,而充满生存信念的先民们自强不息,顽强地与大自然较量。日积月累,为我们留下了这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历史烙印。

东关遗址

东关遗址暴露的灰坑

,长、宽、深均在2米以上,分布的十分稠密,说明当时收获的谷物自给有余。暴露的草泥面住室,长度均在3米左右,这种半坡类型半地穴式房舍建筑已经有了防潮措施,地平打磨得犹如现在的水泥地平。

东关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不论质地、形状、纹饰和制作方法,都与半坡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雷同。说明在距今7000年以前,陕西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开始沿渭河支流向西发展。合水当时的居民,除少数土著人外,相当一部分是从关中迁来的移民,他们依山傍水,建立家园,形成了葫芦河、县川河、固城河、马莲河两岸星罗棋布的部落村舍。正是他们,为合水古地域带来了新的耕作技术和先进的制陶技术,促进了合水原始经济的发展。当时原始社会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中期,农业、饲养业、制陶业已初具规模,相当繁荣(图三十三)。

东关遗址

在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地层的上部,叠压着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的文化层。这在瓦缸川口遗址、孟家桥遗址、沟门前遗址看得十分清楚。这一时期,农耕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培育的品种,收获也有了一定积蓄。陶器制作工艺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轮制技术,彩陶大量出现,纹饰图案多种多样,被考古界称为“彩陶文化”。饲养业进一步发展,家畜圈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男人大部分从事农业活动,逐步取得了部落的领导权。

东关遗址

瓦缸川口和孟家桥等地暴露的白面住室,长度均在3米以上。这种庙底沟类型独有的半地穴式房舍建筑,防潮技术更为先进。当时,人们用火将地面烧红,冷却后抹上白灰,打磨平整,形成两层防潮层,犹如现在水泥上铺了瓷砖一样的地平结构。

这些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与关中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同一类型器物十分接近,说明5000年左右,陕西关中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对合水地区产生着主要影响。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父系氏族社会的门坎。

仰韶文化后期

,即距今4000年左右,我们从固城曹家沟、西华池谢家洼等遗址暴露的遗迹和出土器物分析,虽然与关中地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同类遗迹和同类器物近似,但已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合水境内暴露的白灰居住面比西王村厚得多。陶器之中,合水的盆为宽平沿,而西王村为卷沿;钵沿向内形成凸棱,而西王村则无凸棱而为尖圆;尖底瓶腰部斜直,而西王村腰多为束腰;合水没有西王村鼎釜之类的炊器,替代的是大量的夹砂罐等。当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私有制和阶级已经萌芽。这些差异我们在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简报上得到启迪,由于甘肃马家窑文化向东发展,合水地区的先民们将马家窑文化和西王村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既不同于马家窑文化,也不同于西王村文化的地方文化。

仰韶文化晚期地层的上层

,叠压的不是陕西龙山文化,而是以镇原常山下层为主的齐家文化的文化层,这种现象在吉岘乡牛头山遗址的地层中看得十分清楚。牛头山暴露的遗迹和出土器物都与陕西龙山文化截然不同。牛头山的陶器多为泥质橙色陶,而陕西龙山文化则多数为泥质黑陶;牛头山出土的盆均为宽平大沿,直领,圆肩,曲腹,沿与腹部多饰以红彩勾连叶纹或圆圈网格纹。陕西龙山文化的盆却为卷沿,短领,缓肩,鼓腹,平底,无彩绘纹饰。随着陕西案板遗址发掘简报的发表,我们得知这一时期,即距今3500年前后,常山下层文化开始影响着陕西西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能力的增强,文化交流更为广泛,父系氏族社会已经进入了鼎盛期。当时部落之间战争十分频繁,俘虏的人员沦为奴隶,阶级进一步分化,奴隶主逐渐产生。这一时期,纯铜器开始出现,小型的刀、勺、凿等普遍开始使用。因此,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也称为“铜石并用时代”。

蒿嘴铺九站遗址

、老城镇嵇家山遗址出土的马鞍型口橙陶双耳罐是寺洼文化的代表器物。而合水的出土器物与临洮寺洼山出土的同类器物差异较大,却与平凉安国镇出土的同类器物十分接近。寺洼文化是甘肃西部河湟地区发展的戎族文化,由于它向东发展替代了中原的夏文化,这正是合水地区夏商遗存十分罕见的原因(图三十四)。

寺洼文化地层的上层、叠压的是先周文化层,没有发现夏商文化的任何踪迹。先周遗址在合水各乡镇均有发现,多是古公亶父时期的遗存,说明在距今3000年以后,合水地区一直由周部落统治着,直到古公亶父以后才开始东迁并向岐山发展。

2、影响

综合上述得出如下结论:

1、距今5000年以前,合水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受陕西仰韶文化的直接影响,中原文化是合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渊。

2、距今5000年以后,甘肃仰韶文化开始影响着合水地区,促进了合水地区形成了既不同于中原文化也不同于马家窑文化的地方文化。

3、距今4000年以后,形成了包括合水地区在内的陇东、陕西西部独特的齐家文化。

4、距今3000年以后,寺洼文化向东发展,抵制了中原夏文化的向西发展,在合水地区取代了夏商文化而占有主导地位。其后,随着周祖不的西迁,先周文化又取代了戎族文化而居主导地位,使庆阳形成了姬周部落的发祥地(寇正勤)。

上一篇:康有为故居

下一篇:火德真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