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中文名:青铜神树
所属年代:夏代晚期
出土时间:1986年
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馆藏点:三星堆博物馆
1、文物历史
1986年7月18日,当地砖厂在取土时挖出玉石器,经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发现祭祀坑(后被命名为一号祭祀坑),先后清理出玉器、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跪坐人像、铜戈等青铜器,以及石器、陶器、海贝等,另有金杖、金面罩、虎形箔饰、金块等4件。
同年8月14日,距一号祭祀坑东南约30米处发现二号祭祀坑,发现更多文物:高大
青铜神树
转至10月,破旧的青铜神树被装进纸箱放入货车,送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修复,而青铜神树被土层夯实,变形尤为严重。树干断成3截,树枝断成18截,其余的鸟儿、果实碎片多得难以计数。
修复神树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96年,杨晓邬和他的团队用了10年。
其中完成神树主要的整体面貌花费了8年,剩下两年是做完善工作。
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馆,青铜神树挪至此馆收藏。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两件陶器被震落摔破,月亮湾城墙遗址轻度受损,镇馆之宝青铜神树没被摇倒。查看录像发现青铜神树当时不停地摇晃,但由于神树被一根银色钢丝绳牢牢地固定在玻璃罩内,底座也用牢固的螺丝钉加固在大理石底座板上,所以没有倒下。但经过检查发现,还是有部分钢丝绳被摇松了。
2、文物特征
一号铜树
一号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二号铜树
三星堆的二号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大铜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一号大铜树。
3、文物原型
社树
“扶桑树”、“建木”的造型与功能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极其相似,而“扶桑树”、“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后世把“社”等同于土地,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却具有更为广大的意义,人们在社坛上从事测天、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求雨、祈农等政治及宗教活动,这是一个沟通天人的极其神圣的场所。“社”一般建立在坛上或者山丘之上,这样的坛就称为“社坛”。“社坛”的中心往往是一棵树,如《论语》里面就讲到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请教关于社的问题,宰我回答说:“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古代在建邦立国之初,必首先建社,社的象征,就是一棵树或几棵树或一片丛林。作为社的标志的树,往往硕大无比。
龙树
神树下部悬着一条龙,它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特定的树叫做龙可以肯定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在中国的早期时代,将龙与“社树”连接在一起的,是它们共同的“指时”的特征。一般的树自然只能称为树,但作为测天之用,具有“通天”之功用的神树,才被称为“龙树”和“龙”。由于测天,确定时节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种通天龙树渐渐被赋予诸如保护庄稼丰收、邦国安全,掌控雨水甚至动植物生殖繁育等多重神性功能。
4、文物价值
青铜神树表明它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据说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而且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
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青铜神树就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