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小檗
常绿灌木,高约2米。老枝具棱槽,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7-15毫米,腹面具槽。叶革质,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栗色,有光泽,中脉和侧脉凹陷,背面棕黄色,中脉和侧脉隆起,两面网脉显著,不被白粉,叶缘平展,有时微向背面反卷,每边具35-60刺齿;叶柄长2-4毫米。花8-18朵簇生;花梗细弱,长1-2厘米,无毛;花黄色;小苞片红色,长约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花瓣狭倒卵形,长3.5-4.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平截;胚珠单生,近无柄。浆果黑色,椭圆形或卵形,长7-8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或有时微被白粉。花果期6-10月。
中文学名:大叶小檗
拉丁学名:Berberi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
拼音:dayexiaob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属:小檗属
1、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2米。老枝具棱槽,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7-15毫米,腹面具槽。叶革质,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栗色,有光泽,中脉和侧脉凹陷,背面棕黄色,中脉和侧脉隆起,两面网脉显著,不被白粉,叶缘平展,有时微向背面反卷,每边具35-60刺齿;叶柄长2-4毫米。花8-18朵簇生;花梗细弱,长1-2厘米,无毛;花黄色;小苞片红色,长约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花瓣狭倒卵形,长3.5-4.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平截;胚珠单生,近无柄。浆果黑色,椭圆形或卵形,长7-8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或有时微被白粉。花果期6-10月。
2、产地分布
产地:产于云南
生境:生于山坡及路边灌丛中
海拔:海拔100-2700米
3、分类文献
Berberi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inSargent,Pl.Wils.1:364,1913;AbrendtinJourn.Linn.Soc.Bot.57:70,1961;ChamberlainetC.M.HuinNotesBot.Gard.Edinlb.42(3):554,1985;云南植物志7:49,图版16,1-2,199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