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花
李仙花,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度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十七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中文名:李仙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
出生日期:1962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戏曲学院
1、人物简介
李仙花,广东汉剧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主攻花旦、闺门旦、青衣。10岁考进梅州市戏剧学校,分配到广东汉剧院。曾拜梁素珍为师。1991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先后进修了表演和导演专业,1996年进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
李仙花天生丽质,扮相俊美,嗓音清亮,表演娴熟细腻,尤擅长塑造性格情态迥异的人物。演出剧目有《百里奚认妻》、《改容战父》、《阴阳河》《胡蝶梦》、《柳如是》等。
李仙花是广东戏曲界第一个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演员,也广东第一个获得“二度梅”殊荣的艺术家。
2、艺术经历
李仙花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一个偏僻的村庄,自幼随母亲学习汉剧。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着她下乡演出,手把手的教她。1973年,梅县地区戏剧学校汉剧班招生,在几百名考生的激烈竞争中李仙花脱颖而出,当时她才10岁。1978年毕业分配到广东汉剧院,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梁素珍为师,在梁素珍的悉心指导下,艺术功力大大提高,她主要应工花旦兼青衣,天生丽质,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亮,表演娴熟稳健,善于把握和塑造各种人物性格。成为青年台柱,在汉剧界小有名气。
李仙花的人生转折点是1991年。作为广东汉剧新一代的继承者,李仙花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探索艺术真谛。生性好强的李仙花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能到中国戏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深造。1991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全国招生,当时李仙花有孕在身,但她仍然不愿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李仙花感慨地说:
“1991年时,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了,但不幸的是我刚好怀孕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我都可以克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李仙花于临产前不到1个星期,挺着大肚子,参加了1991年的全国普通高考,并如愿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走上了赴京求学的漫长道路。刚到北京,气候、饮食、住宿等生活上的不适应以及对孩子、家人的思念,让李仙花真有点支撑不住。
“白天的时候还好,在课堂上,学习很紧张,一天8节课,一到晚上的时候啊,想儿子想到不得了,经常自己在被窝里偷偷流泪。”
凭着对舞台艺术的钟爱,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中国戏曲学院深造9年时间里,李仙花修完表演大专,又学导演本科,再读首届中国京剧优秀中青年演员研究生。他秉承侯瑞珠、黄桂珠、梁素珍、黄小荣、周文祥等汉剧名家的从艺之道,再加上她的聪明好学,善于思考,师古而不泥古,艺术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汉剧的第三代掌门人。
3、所获荣誉
多次在省、国家艺术表演中获一等奖、百花奖、曹禺戏剧奖,是广东省首位两次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十大青年等称号。
当选全国青联委员,第八、第九次广东省党代表。
4、艺术传承
解决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难题,是李仙花2001年开始负责广东汉剧院工作以来做的第一件事。为此,她先后从嘉应学院、市艺术学校、湖北黄石市艺术学校等引进、吸收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如今,这些“外来人才”都已成长为广东汉剧的中坚分子,为广东汉剧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汉剧一团的姜*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在梅州已经扎根了6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在各种比赛上得到了很多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剧院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加强剧院整体理论知识和艺术素质的提高。注重制度建设和*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习惯,实行院、团分级管理,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剧院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如今,广东汉剧院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为振兴广东汉剧,传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使上进的青年艺术人才得到重点培养,李仙花决定组织一次拜师认徒,邀请一批艺术造诣较高的离退休和在职艺术家收徒授艺。梁素珍、李仙花、钟礼俊等一批汉剧艺术家分别收下了有志发扬汉剧艺术的青年艺术人才为弟子。拜师认徒,师徒相传是中国戏曲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广东汉剧院曾两次进行“拜师认徒”,在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下,青年演员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梁素珍当年培养出了李仙花、杨秀微两位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演员嵇兵说:
“拜师认徒的目的就是培养年轻人,年轻艺人可以把老一辈艺术家身上好的东西全部继承过来。”
除此之外,2005年秋天,李仙花还多方奔走,得到梅州市*专项资金扶持的广东汉剧幼苗班正式招生。如今,这一批小演员基本功扎实,表演惟妙惟肖。“我觉得小小年纪基本功很扎实,我觉得汉剧的前景应该是很好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