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何基

科普小知识2022-09-19 13:12:19
...

何基(1188-1269年)字子恭,学者称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与王相、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

人物姓名:何基

生卒:1188—1268

字号:字子恭,号北山

籍贯:婺州金华(浙江)

职位:老师

著作:《何北山遗集》

1、生平简介

何基(1188—1268),字子恭,号北山。金华罗店后溪何人。祖父松,南宋乾道二年丙戌萧国梁榜进士,官至徽州通判。父伯熭,绍熙三年(1192)任临川县丞,时朱熹女婿黄榦为临川县令,遂命长子南、次子基师事之。黄榦教以“治学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终身实践不违。回故里,隐居北山盘溪,人称北山先生,四方学者争来求教。王柏执弟子礼,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质难问疑,有为一事而十次往返,文集中与王柏问辩者占十之六。教育门生“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克践服行,死而后已”。知州赵汝腾、蔡抗、杨栋,相继聘其主讲丽泽书院,皆辞不就。后被特荐授婺州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又力辞未受。咸淳元年(1265),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又授承务郎衔、主管南岳庙,亦不受。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对金华学派贡献充实甚多,有“中兴”金华学派之誉。与王柏、金履祥、许谦被称为“北山四先生”。为文温润和畅,做诗从容闲暇,作字劲密,世称柳法。辑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易系辞发挥》等。著作多亡佚,今仅存《何北山遗集》4卷。卒后,门生葬以士礼,不用官仪,谥文定,从祀金华县孔庙。

2、学习执教


何基

少从本乡陈震学习举子业,但不喜程课而好义理。后受父命求学于黄□门下。□“首教以为学须先办得真心实地刻苦功夫,随事诱掖,始知伊洛之渊源,临别告之以但读熟《四书》,使胸次浃洽,道理自见”(《何北山遗集》卷四、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自此接受理学思想和方法。后隐居故里盘溪,潜心学问。一生不事科举,不受俸禄。虽州郡延聘,朝廷诏命史馆校勘,崇政殿说书,婺州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皆力辞不仕。初世人不知其名。自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世儒始闻其名,开始执教于乡里。他不以师道自尊,谦虚自恭,允学生质疑辩论,博得时人尊敬。为金华朱学的创立者,主要弟子有王柏、汪开元、倪公晦、张润之、王侃、吴梅、金履样等。他“确守师训”服庸程(灏,颐)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论,十分重视儒家经传。“平时不著述,惟研究考亭(朱熹)之遗书,几死穷年而不知老之已至”(《何北山遗集》卷四、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以发挥朱熹对儒家经典注释为旨趣。

3、治学主张

他主张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治经应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议论,为后学者言,更当谨慎又谨慎。读《四书》应以《集注》(朱熹注)为主,而以《语录》为辅,因《语录出于众人之手,不无失真。故当以《集注》之精微,折衷《语录》之疏密,以《语录》的详明,发挥《集注》之曲折。读《诗》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再吟诵,讽涌从容,使人有所感发,方为有功。学《易》应当其谬因支离的见解,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逐渐观爻象。何基“由传以求”的治学路径,对理学的传播,巩固朱学的地位,均起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推广理学有功,受到后世封建统治者的褒扬,列为理学正宗,全祖望评谓“勉斋(黄□)之传,得金华丽益昌。说者谓北山绝似和靖(尹焊)、鲁斋(王柏)绝似上蔡(谢良佐),而金文安公(金履样)尤为明体达用之儒,浙学之中兴也”(《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著作大部分亡佚,现存《何北山遗集》四卷。

4、引入佛手

说起佛手,很多人很自然会联想到金华。但实际上,作为金华的名片之一的佛手,原产地在印度。传入中国后,第一站也不是金华。

1192年,何基的父亲何伯慧在江西做临川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25年后,29岁的何基从江西返回老家金华,随身携带的除了行李细软,还有两盆江西临川的佛手。

后溪河村在南宋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可以想见的是,即使远在江西任上,何伯慧也把爱花、赏花的风气传给了儿子。返乡的何基随身带着佛手,便是出于对花卉植物的喜爱。

哪知,这个无意之举,让佛手一下子在后溪河村落下了根。

5、评价影响

从成就和影响力来说,最突出的应该是南宋何基先生,后溪河人对此深以为然。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金华一下子出现了五位儒学大家,其中,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许谦则被称为“北山四先生”。何基是“四先生之首”,师从朱熹女婿黄干,但其儒学之道“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可见何基本人在儒学方面,有其个人的创新和发展。有学界认为,正因为金华在南宋时代出了大儒吕祖谦、“北山四先生”,明代又出了大儒章懋,而且他们所推儒学之道与孔、孟之儒学一脉相承,这才有了金华“小邹鲁”之称(注: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里,“邹鲁”意即大儒的故乡,儒学教育研究的中心)。

6、何基墓

“何基的墓在明朝时就被人盗过,当时有个糊涂知府,办了宗糊涂案子。”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硕士生导师龚剑锋说。在1515年的时候,当时的金华知府刘臣写的《北山何文定公祠堂记》,就记载了这段公案:

何基死时正值南宋末期,各地军阀混战,有*的乡绅豪强也拥兵自重。因为离族人居住地较远缺乏照料,何基的墓地慢慢荒废了。

到了明朝,何基的墓地更不为当地人所敬重,当地一个豪强挖开了何基的坟,将里面的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甚至还把墓碑也藏了起来。

何氏后人告到官府。“何基的墓不在我们这里,在金华城南20里的那个油塘。”豪强辩称。

那个审案的知府是个糊涂官,不知道当时金华有两个叫“油塘”的地方,他派人在城南的油塘找了一圈,连何基墓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于是,知府宣布原告败诉,草草结案。

下一任知府便是写这个故事的刘臣,他接到何氏后人的“起诉书”后,立即赶到真正的何基墓调查。他看到的景象是“以夷且陷,为独存砆”,整个墓地都已经挖得陷了下去,只有一只乌龟形状的用来安放墓碑的底座还留在那里。

刘臣派人到油塘水塘中捞了一圈,终于找到了被扔到水底的墓碑,把它安放到“砆”上,严丝合缝,真相终于大白。

于是刘臣“绳其豪于法、完其碑于砆、正其田于籍、归其佃家于邻壤”,这里说的是刘臣惩罚了那个豪强,把那块240亩的土地还给了何家。

后来,刘臣又花巨资为何基重新修了坟墓,据说修得十分富丽堂皇。

最后,刘臣还为何基墓安排了一名“墓夫”,就是公务员性质的守墓人,还定下了规定,每年清明,金华的*官员都要到这里祭拜大儒何基。

上一篇:吕大临

下一篇: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