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汉
汤汉,字伯纪,号东涧,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镇)人。宋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
人物姓名:汤汉
字号:字伯纪,号东涧
生卒:不详
朝代:南宋
籍贯: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
学历:进士
官职:尚书
学派:儒家、理学
著作:《东涧集》《淘诗注》六卷等
1、简介
汤汉: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字伯纪,号东涧,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人。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卒谥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2、生平经历
初任象山书院山长、上饶主簿,后任饶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淳祐十二年,任史馆校勘,不久改任国史实录院校勘。他看到当时朝*败,天下*,便不断上书痛陈朝政,大胆指出弊端。所论切中要害,理宗赵昀不能不为其直谏而信服,于是将汤汉升任为太常博士。太子(度宗)满二十岁,他上《冠箴》一篇,说明太子及冠后应注意的要务。理宗特令太子往谢汤汉,并进官秘书郎。
咸淳元年(1265),度宗继位,贾后姐弟专权误国。汤汉不计个人安危,奏请新君治家不能以私情坏国家制度。政令务须出于朝廷,不可出于私门。用人唯贤,不可椽引亲友。这些政见都是群臣所不敢提出,说明汤汉胆识超凡,因此受到正直重臣的敬爱。度宗奖其忠贞有识,擢升汤汉为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任内他激流勇退,请准告老归家,封“安仁开国子”爵号、食邑600户,赐“金紫鱼袋”。终年七十一岁諡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德佑年间(恭帝赵显1275—1276)诏令赐丧原籍田南。遗著有《东涧集》及《淘诗注》六卷。
3、主讲学说
汤汉自幼聪颖,思维敏捷,过目不忘,少从学于堂伯父汤巾,承传了汤巾的朱(熹)陆(九渊)学说,成为朱陆学说的研究大家,被赵汝谈誉为“第一流也”。真德秀慕汤汉之名礼聘其为幕宾。
宋理宗淳佑4年(1244年)汤汉进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及第,授江西上饶县主簿,赵希墍闻知叹曰:“(汤)汉乃今海内知名士也,岂得吏之州县哉”。旋诏循两资,改信州府(江西上饶)教授兼象山书院(陆九渊号象山)堂长(院长)书院,主讲朱陆学说,天下学子慕名前来求学,车马壅途,饮水干涸。汤汉名声远播,擢升隆兴府知府。
宋理宗淳佑12年(1252年)汤汉迁国史实录院校堪兼太学博士,其文才被上所闻,迁秘书省任校书郎兼太常博士、引宾赞。皇太子(宋度宗)满20岁时行加冠礼,汤汉进“冠箴”,说明太子及冠之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宋理宗诏太子向汤汉拜谢,并三次拜汤汉为皇太子侍读及太子谕德。
4、忠直为人
宋理宗宝祐2年(1254年)汤汉出任福建南剑州知府,9月以朝奉郎、权知南剑州军州事,汤汉介洁有守,忧国忧民,昭告演山剑潭之神,绅民皆服其威德。宋宝祐6年(1258年)2月蒙古蒙哥汗大举侵宋,满朝文武在此危难之时只顾私利;而不顾朝廷,独汤汉荐奏朝廷曰:“今日扶危救乱无复他策,在乎人主清心无欲,尽用天下之财力以治兵,大臣公心无我;尽用天下之人才以疆本,庶几尚有以之为存之理耳”。汤汉见因朝廷尽用奸佞小人,每遇国难当头,群小必祸国殃民,为此引颈直谏曰:“愿陛下端本澄源,虚已尽下,恢太公之道,开不讳之门,使朝廷之上光明洞达,而无邪孽之根以挠其政,四海之内欢欣交通,而无怒戾之气,以奸其和,臣之忠爱,莫切于此”。汤汉以忠直而闻天下,奸邪之人无不惧其刚直,宋理宗虽爱汤汉之才学,但又觉忠言逆耳,同年迁汤汉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汤汉因弹劾福州不法太守史岩之及泉州太守谢慎有功,迁任吏部左郎官兼太子侍读及玉蝶所检讨官、直华文阁。汤汉回朝后建议朝廷必须广开言路,允许臣属直抒己见,排斥奸邪,罢黜阿谀小人。宋理宗知其耿直,欲用其才辅助太子,乃迁其为太府少卿兼太子谕德,改秘书少监,成为东宫太子的重要辅臣。同年汤汉在百忙之中不忘宣传儒教,他主持刻印了其师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现存甲集37卷、乙集下22卷、下集2卷,并在公余时间著《陶靖节先生诗注》4卷、《妙绝古今》4卷,为弘扬国粹,尽力贡献。因汤汉在宣传儒家思想上不遗余力,所以被尊为南宋儒家之首。
宋理宗非常宠信奸臣黄宗臣,但在汤汉等忠直之士的弹劾下,*将黄宗臣罢黜,然不久宋理宗再次启用黄宗臣。汤汉见宋理宗被小人迷惑,犯颜上本直谏道:“自古以来,小人如果再得志,所带来的祸患一定胜于往日。”因其谏言不被采纳,汤汉不肯与小人同朝为伍则上表请求退休,太子闻知致书慰留,旋改汤汉为太常少卿、秘阁修撰。朝中奸臣惧怕汤汉之直,唯恐遭其弹劾,因此群起而诬汤汉,非欲去之而后快。
宋理宗景定2年(1261年)汤汉因遭排挤,出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同年改安徽宁国府知府;宋理宗景定3年(1262年)汤汉以秘书阁修撰,再任隆兴府知府;宋景定4年(1263年)汤汉提举江西常平兼江西吉州知府;宋景定5年(1264年)汤汉迁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兼隆兴府知府,汤汉所治之处皆有政声,民无不颂其德。同年宋理宗召汤汉回朝出任尚书郎官兼太子侍读、太子右谕德,汤汉因不肯与奸臣同朝站班,三次乞求致仕,但不获准。于是汤汉自求外补,宋理宗则准其以秘书阁修撰知福州知府、福建安抚使,旋改其为隆兴府知府。
宋咸淳元年(1265年)宋度宗即位,上念其师汤汉在外多年,乃诏其还朝,历官太常少卿、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起居郎、侍读、中书舍人、权兵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直学士等职。汤汉虽然成为宋度宗的近臣,但因刚直不阿,很难与朝中奸臣相处;而宋度宗则宠信贾后、贾似道姐弟,对其言听计从,整日沉于酒色之中而不理朝政;汤汉直言规谏,但宋度宗那里听得进去呀。汤汉见其谏言不被宋度宗接纳,而自己又不肯与奸臣贾似道同殿站班,因而数请致仕,但宋度宗不允,反而赐其金带以示恩宠。
宋咸淳3年(1267年)汤汉不忍见国家衰败乃免强维持,宋度宗见恩师不肯在朝中享福,乃依汤汉所请,允其以华文阁待制、出知安徽宁国府;宋咸淳4年(1268年)汤汉迁任江苏江宁(南京)府知府;宋咸淳5年(1269年)汤汉以龙图阁待制、任福州府知府、福建安抚使;旋改任太平州知府。宋度宗思念恩师,召汤汉回朝任刑部侍郎兼侍读。汤汉不计个人安危,为减少贾后姐弟专权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他奏请宋度宗“治家不能以私情坏国家制度,政令务须出于朝廷,不可出于私门,用人唯贤,不可椽引亲友。”汤汉直谏受到朝野正直之士的敬重和支持,也得到宋度宗的嘉奖,赞其“忠贞有识”。擢升汤汉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时与北朝工部尚书郭守敬,并称为“南北两司空”。
5、评价影响
汤汉学贯古今,为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宋度宗深爱其学,以汤汉为显文阁直学士提举玉隆宫;迁中奉大夫、华文阁学士;旋拜汤汉为端明殿学士,奉敕提举兴玉隆万寿宫,并封汤汉为安仁(余江)开国子爵号,食邑600户,赐金紫鱼袋。汤汉虽然显贵当朝,但终因不肯与贾似道同朝而屡上表乞归,宋度宗见汤汉归心似箭,苦留亦无意,乃准其所请,特赠汤汉为文散官正奉大夫致仕。
汤汉致仕而归,于江西抚州设帐授徒,弘扬陆学,天下学士闻知,竟相而至投其门下,无不以能聆听汤汉之言而为人生之幸。宋端宗景炎2年(1277年、元世祖至元14年)汤汉寿终,享年71岁,宋端宗颁谥“文清”,追赠“饶国公”,诏令敕葬江西安仁(余江)田南,入祀乡贤祠。汤汉逝后不久,元军南伐,宋帝祥兴2年(1279年、元世祖至元15年)元军灭宋,中国复统一于“元”。
江西安仁汤氏为科举世家,仅两宋中进士者多达10余人,由于汤千、汤巾、汤中、汤汉伯侄四人皆以理学名天下,故又被尊为“理学之家”。然有元一代,安仁汤氏为守名节,废科举而隐耕,不辱门楣也。汤汉一生著述颇丰,传世之作有《文集》60卷、《陶靖节诗注》4卷、《东涧集》、《绝妙古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