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基于知识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分析

科普小知识2022-09-19 16:03:39
...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知识自组织 知识自组织理论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产业集群产生的机制是知识自组织,产业集群知识系统表现为系统化的产业集群知识分布和关联,存在于产业集群从事的生产性活动过程中。产业集群知识自组织表现为知识创新、知识系统演化、学习型组织和发展模式。

知识管理活动可以分为知识组织和知识自组织两种,知识组织侧重于显性知识(客观知识)的管理,而知识自组织则侧重于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导致信息量迅速膨胀和激增,信息过剩必将导致人们接受有用信息(知识)的能力反而下降,知识的存取过于分散和无序,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对知识存储进行整序,从而更有效地提供知识。知识组织核心是信息技术,侧重对知识的加工,注重现存的知识,是由外在控制的,因此,知识组织方法在隐性知识管理中具有局限性,知识组织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管理的根本任务,不能解决知识创新的问题。知识创新是非线性过程,自组织理论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分析工具,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来认识集群知识管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知识组织受工业时代线性和机械的组织理论的影响,讲究静态、精确与控制,而知识自组织则受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影响,讲究动态、模糊与变化。作为隐性知识载体的人是构成系统的主要要素,而人又生活在社区或团队之中,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因此,人们之间通过主动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合作就能够完成对知识的重新组织,在交流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会聚、增倍与意义的自创。wWW.11665.CoM总之,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在知识网络中是并存的、互补的知识活动。知识组织是知识自组织的基础,知识自组织是针对隐性知识而言的,侧重对拥有知识的人的作用,因此知识自组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分工协作包含了知识自组织思想,即分立的知识和*的秩序,逻辑次序是因为知识是分立的,所以需要*的秩序。*秩序在国家层面就是市场机制,这是哈耶克在他的论著中论证的对象,如果将*秩序的概念应用于集群层面指的就是知识自组织机制,*秩序是分立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发现技术”,一种传播的信息机制,它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利用分散的知识,进而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即解决信息、知识的无限丰富性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每个人*地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激励那些具备这种知识的人充分利用它们来满足别人的需求。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指人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及对知识点之间关联的理解,知识是以知识系统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知识系统影响着人的认知活动,为了提高认知的效果,需要不断完善知识系统。产业集群为了获得外部相关机构、专家及公共领域的知识而建立起来联系,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或其他形式的联系,产生了面向“知识获取”的外部知识系统。

在产业集群管理领域,从字面上看,知识系统这一名词本身就可以有知识分布系统、知识关联系统、知识活动系统等几种理解,从进行理性的研究角度来看,知识活动这一概念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而且,产业集群从事的活动主要还是生产活动,而不是知识活动,产业集群知识的分布和关联比较适合于采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描述。因此,产业集群知识系统表现为系统化的产业集群知识分布和关联,存在于产业集群从事的生产性活动过程中。因为知识不同于产业集群中那些有形的资源,所以产业集群知识系统不同于产业集群供应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知识系统需要通过针对知识载体(可分为个人、组织及产业集群等层面)各自的活动及之间的关联来进行分析,知识系统存在于产业集群正式及非正式的活动当中。也正因为知识系统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无法直接研究知识系统的构建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是影响产业集群知识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

根据自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开放性和动态性,动态性体现在系统的边界是动态的。产业集群知识系统还表现为复合性,或者说多维联系性,即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同产业集群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表现为交织与互动的复合关系。

互补性指的是知识系统整体利益的互补性。产业集群系统关系并不是产业集群与外部组织间的市场交换关系,而是各个成员之间的利益互补关系。每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特定优势,并根据这种优势在系统中确立其相应的地位,通过各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也正是因为这种互补性,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知识系统的长期性。系统关系并不是组织之间的一次性交易关系,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体,因此,产业集群参与系统的目标不应在于获取一时的短期利益,而是希望通过持续的合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实现长远收益的最大化。

开放性指组织形式的开放性,表现为行为主体对系统联系的自主控制,即自主决定系统联系的建立与中断、加强与减弱。在系统整体层面上表现为系统边界的扩展与收缩。一方面,为了获取创新所需资源,系统需吸纳其它主体,系统边界便自主扩张;另一方面,当某一系统联系变得无效时,系统关系便会中断,系统边界收缩。

复合性指的是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基本属性的多维性,体现在产业集群知识系统是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产业集群系统的建立和维系有时依靠经济或技术方面的因素,有时则通过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来实现。因此,系统关系不仅是经济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性与文化性。

在产业集群中,知识系统的交流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在系统的各个单元之间都存在着跨层次、跨界域的交流。产业集群知识系统中,每一个成员均具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即具有自己知识积累的特定渠道和方式。个人层次之上是组织层次或产业集群层次,产业集群层次只是比组织层次的范围更大一些。一般来说,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组织层次的知识是个人共享的知识,也就是说,组织层次的知识并不是个人知识的简单加总,对于一些个人知识,组织并不能利用,鉴于创新性思想首先是产生于个人的头脑,而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同个人的知识系统是密切相关,经过共享形成组织知识或产业集群知识的知识,其起源可能并不是完全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

正是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多层次性、多维联系性,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界面,使创新可以在各个层面、多个环节中发生。

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自组织表现

(一)集群知识创新

集群知识系统并不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它需要系统满足一些基本的原则或条件,实现集群知识自组织的管理工具是创建知识场。知识场为进行知识共享创造的情景场所,既是实体时空,也是虚拟时空。每个人由于其文化、知识背景的不同,均自我定义了无形的情景场所。当各自的情景场所相交时,便产生了知识场。知识场不断运动,也不断变化,超越自我,超越共同体,乃至超越组织的界限,从而成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创新的媒介。集群知识系统允许组织成员在个人层次上的行动*,从而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创造。成员的自我管理是集群目前和未来的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产业集群相关信息公开,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模糊性、冗余性等信息会在组织内带来某种动荡,从而会冲击组织成员的日常行动、习惯以及成员的认知结构,刺激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员就会开始对其基本态度的妥当性提出疑问,因而就会产生修正根本思考和见解的机会。显然信息过剩甚至超出了组织信息处理能力的冗余信息是有害的。面向知识创造的冗余是指,个人或者团队创造出来的概念,让不必要的其他人共享,这种信息重复和共有能够促进内隐知识的共有,其他成员就会深入到其他人的职能领域,从其它角度提出新建议提供新信息,并且通过其他成员的互动努力以言语文字的形式形成外显知识。这种多样性是集群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基础。一个异质的系统显然比一个同质的系统更有创新的能力,丰富集群的知识结构对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习型组织

产业集群可以培养新的扩展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不断学会如何在一起学习,不断创新知识和创造价值,人们不断地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潜移默化的产生了学习型组织。实现产业集群知识自组织的手段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或开展组织学习,这样可以系统地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实验、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组织中迅速有效地传递知识。通过创建支持上述活动的体系和流程,并将它们整合到组织日常运作结构中去,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知识和学习过程。因此组织学习的系统复杂性还在上述几个过程分别体现出来。

(三)集群知识生态演化

在集群知识的运动过程中,其多样性层级越高,生命力和应变能力也就越强,在这个系统里不同的知识、思维与行动互相作用、互相滋养,使得每一种知识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知识吐故纳新、交流互动而形成不同的知识群落、知识圈、知识链,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知识群落作为人类知识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整个集群知识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知识生态可以称为是知识创新、维护及组织学习的最佳模型,通过成员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发生突变、分岔、协同和演变。通过系统同化,对固有知识保存,吸收外来知识增加原有知识生态系统的养分,扩大系统的能量;通过系统异化,对传统知识变异和对外部知识开放,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放弃某种生活习俗、观念态度等意识方面的信仰。知识生态系统是异化和同化的对立统一,表现在外来知识和固有知识的融合过程中。

(四)集群发展模式

现代集群发展的诱因是由信息和技术组成知识的涨落。知识的生产和老化构成了知识的涨落,由于知识的不断爆炸,使经济面临着更复杂的选择;同时,大量的知识在彻底的老化,又加重了知识运用的困难,这种知识涨落的普遍存在及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还能促使涨落的放大,推动着集群向更高级的有序状态进化。知识涨落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突变,即知识创新。知识带来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消费创新,成了集群发展的引擎。知识促进了人们新的思维,而新的思维又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是一个无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在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冲破传统,不断地超越常规,这带来的是一个知识的开放过程。由于这种知识开放,带来了集群发展的持续性;由于这种知识开放,使集群总是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下,而这种远离平衡的集群才是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集群。

面向知识系统的产业集群运行策略

产业集群的良性运行,需要构造促进知识自组织创新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自组织为核心,重点构造三个网络,即构建组织网络、培育社会资本网络、建设信息网络。

(一)以人为中心开展知识管理

知识是以人为结点,以协作交流为链,以知识流为内容的系统,人是该系统运行的操作者,一方面由于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完成,因此集群应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发挥成员的潜力,通过人本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以及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集群管理的目标应为:使人力资本转化为集群的结构资本和永久核心能力,以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业务过程为基础,即为完成某一项目或实现系统的某一职能而进行“人员集成”,在集群组织网络和社会网络中注重成员的自组织。

(二)创造适合知识交流的组织网络

通过知识价值链分析识别集群的关键知识种群,即关键知识领域和要素,构造集群的知识链,确定链上各知识种群之间的平衡机制,再进行基于知识的业务流程再造,集群中各部门间应破除条块分割的壁垒,强调通过团队性学习在吸收外部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核心技能的能力。同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界面,为不同成员之间、集群成员与外部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促进集群与顾客、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交流。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共享知识资源,通过联盟学习另一个集群的专业能力,和其他集群的专业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从而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

(三)构建非正式网络

集群内部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合法系统,即正式的组织网络,它是为了保证集群根本任务的实现;另一个是影子系统,它是指集群的行为主体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网络系统,即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式网络,它由集群的非正式组织、成员或群体的社会联系等构成,通过这种影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未做明文规定的群体行为规则。集群可以看作一个运行在被竞争的矛盾力量和自组织力量所控制的远离均衡状态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其合法系统试图维系系统的稳定性,而其影子系统则试图破坏系统的稳定性。集群创新就是不断地通过集群学习和个人学习影响影子系统,进而改变其合法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解释实际上从更一般和更基础的意义上说明了推动集群实现多种条件下的知识创新的客观性。

(四)完善实用支持技术

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构成了集群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如建立知识仓库和检索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并将部门的最佳实践迅速传递扩散到整个集群,集群内部人员之间实现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另外,集群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集群竞争情报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要注意对外界保护集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