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关
云梯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位于今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响水县旅游局遵循“遗址保护,延伸开发”的原则,围绕古云梯关遗址,挖掘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历史,重新演绎古云梯关昔日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景点简介
云梯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位于今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
云梯关遗址复原图
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原有高台殿堂,甚为壮观,史书记载,自唐代到清代的1000多年间,是历代海防重镇、交通要道,险要河防、宗教圣地和商贸集散地,有“东南沿海第一关”、“江淮平原第一关”之美誉。
2、历史沿革
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云梯关原是古淮河的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
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其中就有一个大河卫。明成祖时,内外卫增设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卫,卫所就设在云梯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当时的总理河道大臣董安国说过:“云梯关以下为昔年海口,今则日淤日垫距海二百余里。”
由于黄河所挟带泥沙全部由云梯关出海,海岸迅速扩展,至清康熙年间海口已下移五十余华里,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时,云梯关已距海一百四五十华里了。故至清中叶以后,这里已不再置军戍守,仅存"云梯关"之名了。为了存其遗迹,清嘉庆十五年(1801年)在这里立一块石碑,高245厘米,宽11O厘米,碑心阴刻隶书"古云梯关"四字,字长47厘米,宽45厘米。上款正楷阴刻"嘉庆十五年十月谷旦",落款亦楷书阴刻"三韩马慧裕书",另一行阴刻小楷"江苏淮安府山安河务周知师兆龙勒石"。
云梯关遗址一景
因云梯关是河防重地,自黄河夺淮后,黄淮合流,屡有决堤泛滥之灾,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总督等,常来云梯关勘察,或驻此督导河防工程,这里也就逐步增建许多可观的官衙殿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张鹏翮为镇水患,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殿宇为五进、两厢,各数十间,外围花墙。据禹王庙碑记,二套有明代古寺崇福寺,因年久庙圮,神像露野,张河督嘱移供于禹王庙中,使禹王庙成为多神庙。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
云梯关20世纪40年代毁于战火。1943年日寇侵华,把云梯关的建筑和周围树木全部平毁,现仅存一块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竖立的“古云梯关”四字石碑一块。
1987年,当地*修建了护碑亭,将这块“古云梯关”石碑重新树立了起来。
1990年“古云梯关”遗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云梯关虽因黄河复归故道而逐渐名匿声销,但它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却不可磨灭。作为交通要冲,它为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海防关隘,它为抗御倭寇作出重大的贡献;作为险要河防,它为防治水患提供过有益的借鉴,作为古隘胜地,它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曾谱过篇章。
3、云梯关文化
名扬四海的云梯关所在地,宣室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千寻泻豫州。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4、史料记载
正殿供禹王像,有"法海津梁"匾额,为于成龙手书。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江督高晋增建后殿,专祝禹王,以河堤柳田三百亩,作为香火院田。后殿建成,乾隆帝赐"利导东渐"匾额。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河决二套(俗称"倒大通口"),次年套口合垅,朝野称庆,嘉庆帝又赐"朝宗普庆"匾额。津口古庙,悬两代皇帝御匾,更使云梯关名扬天下。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西风大作,淮水泛滥,两江总督左宗棠勘察淮河故道,专程到云梯关看了禹王庙,并嘱妥为保管御书匾额。后还拨款修禹王庙,大门左侧墙壁上嵌有石刻"左宗棠重修禹王庙碑记"。
据《阜宁县志》记载,左宗棠在这次视察中,还发生了一件至今为人传诵的事:当时阜宁县知县暂缺,由阮本焱代理,阮本焱是浙江余姚,出身卑微,却不肯趋炎附势。他知道阜宁是个穷地方。如接祷左宗棠讲究排场,肯定要劳民伤财。县衙的僚属担心阮本焱招待不周,得罪左宗棠和众官员,阮本焱一笑置之,也不布置手下人作接待准备。左宗棠到达云梯关的那天,阮本焱坐了一条小船去迎接,上官船求见,当面对左宗棠说:"阜宁是穷乡僻壤,水患连年。今左大人来,同行一漕督,一运使,诸从官提、镇、道、府以百数十计,方舟亦百余,阜宁仅马工大王庙可作行馆,颓屋三间无以避风雨,奈何?"众人听了他这番话,都大惊失色,以为冲撞了左大人,闯下了大祸。可是,左宗棠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就没有为难他,叫随从一律不要登岸,就在云梯关入海口勘察一番,然后返舟停泊到安东县佃湖(今涟水县境内)。临去时,左宗棠高兴地对阮本焱说:"知汝居官清正,吾不忍加责。望勤政不怠。"左宗棠走后不久。阮本焱升为阜宁知县。这对当时官场讲究逢迎拍马无疑是一个有力的针砭。
云梯关遗址一景
云梯关向东不远,旧有水井一口,誉为"淮北第一泉",又名"七星泉"。泉水甘美,酿酒名曰"金盘露",明代曾作贡品,关于七星泉和金盘露的来历,当地曾流传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有一年的阳春三月,七仙女感到天宫岁月寂寞,想到下界游玩一番。众姊妹商量妥当,飘飘荡荡来到了黄海之滨的云梯关,但见百里平川,绿草如茵,到处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好一派人间美景。七姊妹兴高采烈,摘花扑蝶,载歌载舞,尽情领略大自然风光,嬉闹一阵后,但见天色尚早,便在草地上小憩,不想疲劳困倦,不一会,一个个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见金马西坠,玉兔东升,众姊妹连叫不好,担心父王知晓不好交代,于是匆忙驾起祥云回天宫去了,不慎将梳妆盒中的七面宝镜失落在地,翌日天明,七面宝镜竟化作七个泉眼,有水涌出,成为一汪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甘醇甜美。后来人们见此泉中有七个泉眼,状如天上的七女星。故称之为"七星引"。七星泉旁住着十来户人家,家家贫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一日,村中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叟,对村人说:"汝等穷迷、穷迷!"人问何故,老叟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泉乃天赐,酿酒极佳!"说完不见。村人忙朝天叩头,共同开了一爿糟坊,试用七星泉水酿酒,所酿之酒果然非同一般,遂取名七星泉露。到了明代,朱元璋得了天下,建都南京,各地纷纷敬献美酒,明太祖尝到了七星泉露,爽口异常,齿颊留香,忙问侍从:"此酒甚名?出自何方?"侍从答道:"此酒乃淮安府云梯关七星泉水所酿,叫……"再说酒名,一时语塞。明太祖见酒乃金盘盛之,便随口说道:"此乃金盘露是也!"群臣饮后,齐赞好酒!好名!此后,七星泉露改名为金盘露,名声大振,年年作为敬献朝廷的贡品。随着时光的流逝,沧海变桑田,云梯关远离黄海,"淮北第一泉"的七星泉,也被历史所湮没。
民国初年,涟、阜两地民众,曾集资重修禹王庙,但已不复旧观。到三十年代末,仅存前后殿东西厢房九间和望海楼。到1943年初日伪军大"扫荡"时,殿宇楼阁及银杏树等,全部被毁,只剩"古云梯关"石碑及部分石刻、石雕。1987年,响水县人民*在云梯关原址建立护碑亭,"古云梯关"石碑历经沧桑,依然苍劲挺立。游人至此,无不发出千古之幽思。
5、考古挖掘
2005年4月,盐城市考古工作者对“云梯关”遗址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考古挖掘,历时38天。考古调查中,在云梯关遗址地下4.5米深处分别发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房屋遗址及明代早期的陶瓷,进一步佐证了已搜集到的相关史料的真实性。
2006年6月,有媒体揭露云梯关遗址在被发掘一年后,无人看护,任由风吹雨淋,多处坍塌,当地*决定对考古坑实行保护回填,古关又将重新埋入黄土。
云梯关遗址一景
2007年1月,中国最古老海关遗址——响水县黄圩镇境内的古云梯关复建工程正式启动,该项耗资千万元的复建项目将重现唐宋年间“江淮平原第一关”的雄姿。古云梯关复建工程分4期建设,一期工程完成土地征用、拆迁、围墙和中大殿的建设。再利用2—3年时间恢复建成关内禹王庙、寮房、望海楼、和山门等建筑群,再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拟收集整理黄圩镇境内有关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料,为古云梯关生态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历史价值
2003年,泰国佛教学会还捐赠了3万多册经书,用于修复云梯关重建时充实资料。2004年底,*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门对云梯关遗址进行采访拍摄。据专家考证,中国还未发现第二个像云梯关这样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古关遗址。因此.史家称其为“东南沿海第一关”。望海楼为云梯关最高建筑,始建于唐代,初名海岱楼。
盐城工学院社会学专家曹海林博士认为,盐城的历史是比较久远的,但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却不是很多,发现这样的遗址的确非常难得,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靠这种历史文物和遗址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城市名片,盐城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曹海林博士表示,首先*应该引起重视,在经过考证后,确定文物的规模和价值,从而将其从地下挖掘出来,来打造城市名片,这也是对盐城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世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文物遗址来进一步了解盐城、熟知盐城。
云梯关遗址一景
古云梯关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遗址是响水人民的财富,也是整个全人类的财富,通过文化的桥梁让世界各国人民参与到享受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文化中来。规划建设古云梯关旅游区,用现代文明之光,照亮固守了近1300年的古云梯关文化,是展示古代海防、海运、海关、水利宏伟景象好造福人类,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
古云梯关是国家测绘局认可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节点之一,废黄河是黄河和淮河的入海的故道,云梯关正位于其北面。
综上所述,云梯关作为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的综合遗址,应该筹建“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遗址博物馆”。
7、遗址设想
重铸古云梯关之魂。遵循“遗址保护,延伸开发”的原则,围绕古云梯关遗址,挖掘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历史,重新演绎古云梯关昔日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在现有一期古云梯关禹王寺建筑群和废黄河万亩防护林的基础上,挖掘古代海防、海运、海关、水利等遗址,建设主题遗址博物馆、风俗民情展示馆、历史传说和水域风光(废黄河文化)、人文生态景观。发扬光大淮海戏、风筝艺术(1992年江苏省*命名“风筝之乡”),发展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长三角地区以古淮文化和古关文化为特色的重要旅游景区。
加强横向联合区域合作,注重与周边旅游业发达地区及客源地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优势。拓宽和共享旅游市场,以达到响水旅游业持续发展。
8、宣传策划
运用现有的古云梯关一期禹王寺、大雄宝殿、望海楼、护碑亭等旅游资源,在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展开风景区旅游宣传策划。在沿海高速公路、204国道及景区路口设置古云梯关风景区旅游标识指示牌,连同灌河新八景、灌江口沿海自然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农家乐等一起开辟地接一日游旅游线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大酒店、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醒目位置宣传以古云梯关为核心的响水旅游资源。加快古云梯关风景区二期工程招商引资及建设进度,促进响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云梯关遗址碑刻一景
同时认真挖掘和引导响水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把小尖的柳编工艺品、泥人、浅水藕、花卉、无公害蔬菜,南河的长毛绒玩具、西瓜,老舍的红镶边绿扁豆、东亚飞蝗、七彩山鸡,黄圩的千张百页、牛肉,响水镇、大有镇的草鸡蛋、草鸡、虫子鸡、中山河酒,七套的杜仲、银杏、羊肉、杂粮,六套的菊花、甜叶菊、辣根、花生,陈家港的海产品、海鲜酱油、花炮、贝壳工艺品等提升档次,注重产品包装和宣传,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响水特色,走向旅游大市场,丰富响水旅游产业发展。
9、相关诗词
龚自珍有诗云:
室忘故侯,
衔兼中外辖黄流。
金銮午夜闻乾惕,
银汉分流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往事,
鱼龙得意舞高秋,
云梯关外茫茫路,
一夜吟魂万里愁。
清道光初年,南河总督完颜伟在两王庙正殿后建"平成台",台为等边八角形,又名"八角亭"、"望海楼"。门为东南向,砖木结构,进深三丈多,三层,高约七八丈,完颜伟之孙完颜麟庆复督南河时,为平成台题了一副楹联: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
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
唐杜甫《后出塞》诗句: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写的就是当年云梯关航运盛况。登楼东眺,淮水茫茫,白帆点点,风光无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