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打家什高跷
上打家什高跷,俗称“上大鼓高跷”“天津跷”,属于一种民间广场舞蹈,是由天津、河北传至丹东地区。早在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战乱、灾荒,大批流民漂过渤海或陆路移居丹东地区,“上打家什”高跷随之传入,后来又有艺人前往河北学习,返回后在丹东传播。
名称:上打家什高跷
俗称:上大鼓高跷、天津跷
性质:民俗舞蹈
流行区域:丹东地区
荣誉: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简介
上打家什高跷
打家什高跷是表演者双足踩着木跷作舞,由其中四名舞者用两鼓两锣(或八人、四鼓四锣)边舞边为全队伴奏的一种民间广场舞蹈艺术,俗称“天津跷”。早在清代后期,大批流民从天津、河北移居丹东地区,上打家什高跷也随之传入。1907年,清*宣布安东(今丹东)为贸易港,城市经济发展,各种商会云集,上打家什高跷艺人开始涌入市内,从而使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在丹东市区生根。
上打家什高跷由14个人分别扮成陀头、卖豆、樵夫、老座婆、俊公子、傻妈妈、渔翁、傻柱子、青蛇、白蛇等角色。人物个性鲜明,舞姿粗犷健美,如陀头的动作大方、粗犷有力,体现了其刚直的性格;樵夫的动作质朴、劳动气息浓郁;老座婆的动作潇洒,表演泼辣。
上打家什高跷是高跷秧歌中的锣鼓高跷,以挎鼓和小锣为主要乐器,即锣鼓四件。持锣鼓的踩跷者要敲出各种复杂的鼓点,又要随之舞出各种舞姿,所以没有锣鼓四件,便没有上打家什高跷。这种特色充分体现在表演之中,表演以“老三点”伴着“行进步”打开场子,以“拉骆驼”的造型向观众致意,以“乱三点”伴着“逗群场”掀起小高潮,在赏心悦目的“杂耍点”伴着“下对子”之后,以快节奏的“乱锣”伴着“二龙吐须”把表演推向高潮。最后,依次摆出“天、下、太、平”四个大字,稳住阵脚后“下会”(即收场)。整场表演既串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又突出表现了各段的特色。
上打家什高跷作为一种民间广场舞蹈,在保留其自身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融合了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民间舞蹈,成为传统节日、庆典以及艺术赛事等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形式。
2、历史
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于战乱、灾荒,大批流民漂过渤海或从陆路移居丹东地区,上打家什高跷随之由天津、河北传至丹东地区。“上打家什高跷最早落脚在孤山一带,表演者大多是船工,他们自发组成高跷队。”丹东开埠后,民族工商业兴起,各种商会云集,上打家什高跷艺人开始涌入市内,像商会的庆典、庆祝活动,大多会请高跷队表演助兴。在这片土地生存了一段时间后,上打家什高跷渐渐融入了丹东地区的民俗等文化内涵,形成了人物个性鲜明、舞姿粗犷健美、表演层次跌宕、感情表达诙谐、鼓点节奏明快的鲜明艺术风格和特征。
3、特色
上打家什高跷
4、道具
所谓“上打家什”,就是在“家什”(高跷)上打奏乐器。高跷的伴奏乐队,即锣鼓4件。持锣鼓的踩跷者要敲出各种复杂的鼓点,又要随之舞出各种舞姿,所以艺人们说:“没有锣鼓4件,便没有‘上打家什’高跷。”
这4件乐器,包括挎鼓和小锣两种。挎鼓鼓身成桶状,鼓面由羊皮蒙在鼓身两面。舞者将其系在腰部右侧,左右手各持一槌击打鼓点伴舞。小锣铜制,扁状木制锣槌。舞者左手持锣,右手持槌,配以鼓点伴舞。
另外,“上打家什”高跷所用的道具还有跷腿(木制,表演时将其捆绑在舞者小腿上)、棒(木制,表演时,舞者陀头专用道具,双手各持一棒,相击作舞)、鱼杆(竹蔑制,一端系一只彩蝶模型)、拂尘、筐、竹扁担、蒲扇、鸟笼、手帕、鱼篓、彩扇等。而这种艺术形式,其特点亦即难点,便是手足并用,甚至一心多用,可谓“天马行空、手足不离”。
5、发展现状
“上打家什”高跷最早在东港孤山一带落脚。1907年,清*宣布安东为贸易港,开港后,民族工商业兴起,城市经济发展,各种商会云集,“上打家什”高跷艺人开始涌入市内,从而使这一民间艺术在市区生根。
早年有声望的丹东市六道沟马车桥“上打家什”高跷队,而今因艺人年迈后继无人而无法组织起来了;东港一带的“上打家什”高跷也已失传;由老艺人赵成发(男,汉族,生于1902年,祖居天津)传授,从1921年组建的丹东市“天津帮”永丹街高跷队,一直传承至今,仍保持较高声望,深受市民喜爱。
“上打家什”高跷具有丰富的艺术、民俗等文化内涵,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文艺形式。作为一种民间广场舞蹈,“上打家什”高跷在保留其自身艺术特征的前提下,与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民间舞蹈相互影响、融合,对研究丹东民间舞蹈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庆典以及艺术赛事等文化活动中,“上打家什”高跷均是不可或缺的舞蹈形式,一些专业舞蹈工作者为丰富其舞台艺术,也多次从“上打家什”高跷表演中汲取元素。
“上打家什”高跷从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40年代初为兴盛时期。目前,有声望的“上打家什”高跷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以张玉喜、张少礼等为代表的艺人均已过耳顺之年,身体孱弱。而能够传承“上打家什”高跷技艺的中、青年艺人也寥寥无几,如不加大保护力度,加紧搜集、整理和研究,“上打家什”高跷艺术将濒临失传。目前,已将“上打家什”高跷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