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瑶族铜鼓舞

科普小知识2022-09-21 09:06:06
...

农历五月廿九这一天,是人口最多的布努瑶最大的节日--"祝著节"。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庆祝活动。这一天人们敲铜鼓、跳长鼓舞、唱山歌,举办各种文体活动。铜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瑶族地区。舞时将一面大皮鼓挂起或放在架上,由一人双手各持一鼓槌,从头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种打鼓动作,节奏复杂;另有两人在旁伴打着两面不同音调的铜鼓;其他至少有十人(男女各半),手持瑶带(有花纹的腰带),藤圈或草帽,绕鼓而舞。苗,彝,水,壮等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舞法各具特点。

1、铜鼓舞

跳田林瑶族铜鼓舞时,要有两个鼓面直径大约在45厘米的一大一小铜鼓(大者为公鼓,小者为母鼓),一个鼓身长约80厘米、鼓面直径约30厘米的长鼓(木鼓),还要有长号(即长唢呐)、唢呐、笛子、小鼓、锣、钹等。


瑶族铜鼓舞

田林瑶族铜鼓舞主要有起鼓、祭鼓、打鼓、埋鼓等4个方面的内容。

2、起鼓

起鼓又叫请铜鼓。每年的年三十晚(或正月初二),由村屯中的寨老会同三四人到村寨里秘密埋藏铜鼓的地方,把铜鼓挖出来,抬回寨老的家中,用煮粽子的水将铜鼓擦洗干净,粽子水既可以去掉土里的泥气,又可以保护铜鼓,还能把瑶族人的喜气、吉利的心情传递给铜鼓。洗净之后检验铜鼓的颜色,通过颜色来判定当年年景的好坏,然后敲铜鼓三下,表示起鼓仪式结束。

3、祭鼓

起鼓之后要举行祭鼓仪式。祭鼓时将铜鼓、木鼓、鼓架、鼓槌摆放在岑王大将军庙中,用碗盛酒放在鼓面上,上香、上供品(鸡、糯米饭、鸡蛋),由寨老诵经祝祷、烧纸钱、验鸡骨(鸡骨卜),仪式毕,将铜鼓、木鼓由庙中抬到平地架好,由寨老先打一轮铜鼓,之后就可以打鼓跳铜鼓舞了。

打鼓在瑶话中叫做“闹年打铜鼓”,一般从大年初一(或初三)开始,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结束。第一趟鼓一定要由寨老开头。打鼓时,寨老将击打铜鼓的鼓槌拿在嘴边默念、祷告,然后敲打铜鼓,由一人或两人起舞击打长鼓(高悬的木鼓),一遍之后便可由村中众人随意敲打。“闹年打铜鼓”即是铜鼓舞,包括有打长鼓、圆圈舞、迎春舞、扁担舞、丰收舞等。

4、打鼓

打长鼓是田林瑶族铜鼓舞的核心部分,有单打和双打两种形式,长鼓合着铜鼓的节拍,舞者踏节而舞,舞中击鼓。节日的欢乐、个人技艺的展示是“打长鼓”所要表达的情绪。圆圈舞是由青年男女牵手绕圈而舞,取团结、齐心、相连之意。迎春舞则由男女青年手执一短红绸巾走穿插队形,以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跳扁担舞时,男女青年各为一组,每组有两人蹲立手执长扁担的两端做开合的碰击,舞者在扁担的开合之间跳跃起舞,情绪热烈,有狂欢的色彩。丰收舞则是由男女青年每人一手拿杯一手执短红绸巾在队形变化之间做互相敬酒之状,表示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来年丰收的祝福。

5、埋鼓

到了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一年一度的铜鼓舞就要结束了。此时,由寨老将铜鼓放在厅堂上用香、酒等祭祀品祝告后,悄悄地把铜鼓背到野外埋藏起来,留待来年跳铜鼓舞的时候再来起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