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邵东县

科普小知识 2022-09-21 15:00:19
...

邵东县地处湖南省中部、邵阳市东大门,辖17镇8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基本条件是人多地少、旱多雨少、地貌多为丘陵山包;经济特点是商贸活跃,民营主体,民间资本雄厚,素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邵东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等区域发展品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全县呈现了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城乡面貌改观增色、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

名称:邵东县

别名:昭阳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邵阳

*驻地:邵东县兴和大道

电话区号:0739

邮政区码:422800

地理位置:湖南邵阳市东部(湘中地区)

面积:1768.75平方公里

人口:129.96万(2013年)

方言:老湘语(娄邵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机场:邵东机场(国务院规划军民两用)

火车站:邵东站

车牌代码:湘E

行政代码:430521

1、地理气候

位置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位于邵阳市东郊,东连双峰、衡阳,南邻祁东,西接邵阳县、邵阳市双清区,北交新邵、涟源,处邵东县处东经111°30′-112°05′,北纬26°50′-27°28′之间。辖17镇8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56.7公里,总面积1768.75平方公里。

地势境内属湘中丘陵地带,为浸融蚀地貌。丘岗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占10.85%。地势南北崛起向中部倾斜,中部抬升向东西两向成阶梯式倾斜,成为境内三大水系的分水岭。邵东处雪峰山和南岭山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丘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势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东西倾斜。从地势上可以看出,邵东的水系流经的地域面积很小!

气候县域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暑期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2、历史沿革


邵东县

邵东古属荆州。相传西周王族召伯曾经巡行南国,以推广文王政治。我县甘棠角、棠下桥,据传召伯曾在此听过政。这说明距今三千年的时候,我县文化已较发达。

春秋战国时,我县属楚国。屈原在第二次流放时,沿湘江而蒸水(古名佘水),到过佘田桥。清初,佘田桥尚存渔夫亭、湘君祠等古迹。二千余年来,我县人民一直在纪念屈原,表达自己对爱国者的深切怀念。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我县属长沙郡。西汉初年,我县属长沙国昭陵县。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改昭陵县属零陵郡。

公元五年,汉平帝刘衎设置昭阳侯国,仍属零陵郡。当时的昭阳侯国,地域大致相当于今邵东。邵东在历史上单独建制为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县)一级政体,是从这时开始的,以后经东汉、蜀、吴、晋、宋、齐、梁、陈八个朝代,连续近六百年(直至公元581年隋灭陈),今邵东地域一直为县一级单独建制,只是隶属和名称常有变动而已。三国时,张飞取零陵郡,邵东属蜀国。关羽失荆州,邵东并入吴国。公元266年,吴王孙皓分零陵北部另设昭陵郡,郡治在今邵阳市。它辖五县:昭陵、邵阳(邵东)、夫夷(新宁)、高平(隆回)、武冈。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为避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阳县为邵阳县。邵阳之名从此开始,但这邵阳正是今之邵东,县治在余家桥。

公元581年,隋朝废邵陵郡,改名为邵阳县,又将县治从余家桥迁至今邵阳市(从此时起至*成立,今邵东再没在历史上单独建立县级政体)。隋代属潭州管辖的邵阳县,范围十分广大,大体上相当于现今的邵东、邵阳市、邵阳县、新邵县、隆回、城步、新宁、武冈、绥宁、洞口。

隋炀帝时,邵阳县为肖铣所占,邵阳县改称建州。唐高宗改建州为南梁州,唐太宗复改南梁州为邵州,唐玄宗又改邵州为邵阳郡,唐肃宗又改邵阳郡为邵州,属江南道管辖。五代天福年间(公元942年)曾一度改邵州为敏州,邵阳县为敏政县。然为时很短,旋即改为邵州,敏政县为邵阳县,属湖南道武安军管辖。

宋朝分全国为十五路,邵州属荆湖南路。南宋理宗赵昀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他登基做皇帝,改年号为宝庆(公元1225年),将邵州升为宝庆府。这是用皇帝自己的年号来命名封地,做为纪念。宝庆这个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元朝在全国设十一个行省,邵阳隶属湖广省宝庆路。明朝时,邵阳县隶属湖南道宝庆府。清朝,邵阳县隶属湖南布政使司宝庆府。

护法战争前后,宝庆府改为宝庆县,1928年,宝庆县改为邵阳县。1938年,全湖南划为九个行政区,邵阳为第六行政区。

1949年10月10日,邵阳获得解放,随即成立邵阳县人民*。1951年11月17日,成立了邵阳县驻邵东办事处,地域辖当时邵阳县的八至十三区以及第一区和十四区的一部分。

1952年2月16日,经*政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邵东县。邵东县成立后,辖17个区,499个乡和两市镇、范家山、佘田桥、廉桥4个镇。1955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55个乡和两市镇。1958年,将板桥、石桥、鸡笼、蒋河桥及高崇山乡的大部分划入邵阳市,并将界岭街双峰管辖的一边及腰铺等地划入邵东。同年10月撤乡镇,建立17个人民公社。1961年,全县调整为8个区、73个公社、3个城市公社、7个国营农林场。1962年11月,邵阳市高崇山公社的大部分和鸡笼、蒋河桥、板桥复划归邵东。同时,全县调整为9个区、80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3年,将邵阳县高塘、横板、马土皂3个大队划归邵东。1965年,全县调整为9个区、43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9年,邵阳县山东大队划入邵东。1970年,新邵县合心、万富2个大队划入邵东。1977年,高崇山、鸡笼2个公社划入邵阳市。

197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建立涟源地区(后改称娄底地区),邵东县从邵阳地区划出,改属涟源(娄底)地区管辖。

1983年8月,实行市带县*,邵东县又从娄底地区划出,改属邵阳市管辖。同年8月4日,邵东县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撤销牛马司、佘田桥、廉桥3个乡,设置3个镇。

1984年2月8日,省委下达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的通知,随即全县把人民公社改为41个乡和1个区级镇。同年12月29日,撤销仙槎桥、范家山、火厂坪3个乡,建立3个镇。

1985年3月9日,板桥、蒋河桥两个乡划归邵阳市郊区管辖。

至此,全县辖17镇8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3、行政区划


邵东县

截至于2013年,邵东县辖16个镇,9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961个行政村,53个居委会。

下辖:大禾塘街道办事处、两市塘街道办事处、宋家塘街道办事处、廉桥镇、黑田铺镇、牛马司镇、范家山镇、九龙岭镇、仙槎桥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团山镇、砂石镇、流光岭镇、流泽镇、魏家桥镇、野鸡坪镇、杨桥镇、水东江镇、黄陂桥乡、双凤乡、周官桥乡、简家陇乡、堡面前乡、石株桥乡、界岭乡、斫曹乡、皇帝岭林场。

4、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邵东县人口总数为129.9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91.60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40.7万人,农村人口为50.9万人,城镇化率为44.43%;全年出生人口14771人,出生率为11.4‰,自然增长率为7.0%。

民族

邵东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汉族占总人口的99.8%。

5、资源概况


邵东县

水系

境内有邵水、蒸水、测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测水、向东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资江。

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矿产以煤、石膏为主,已探明煤储量4000万吨,石膏储量3.2亿吨左右,煤和石膏储量均居全省前列。还有锰、铅、锌、铀、铁、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土壤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等7大类,16个亚类,51个土属,137个土种。

旅游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之大云山、唐肃宗御笔钦题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颐)的九龙岭,昭阳候城遗址,还有流光岭风景区,畔塘水库烟竹岩、明代建筑群荫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桥、水东江长道冲千年古枫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等,构成了邵东独特的旅游胜景。

农产

境内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小麦、红薯、大豆、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以黄花、中药材、柑桔、西瓜等为大宗。黄花菜久负盛名,邵东素有“金针之乡”的美称,产品历来畅销国内外。丹皮、白芍、尾参亦闻名遐迩。

交通

县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娄邵铁路横贯东西,国道320线、1814线、潭邵高速和衡邵高速贯通全境,洛湛铁路邵东段、怀邵衡铁路、邵东新火车站即将修建或正在申报等筹建中。县乡公路交织成网,每100平方公里通车公路密度居邵阳各县首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移动电话覆盖全县,实现了村村通邮通电话。

经济

商贸活跃,民营主体,民间资本雄厚,素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邵东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等区域发展品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全县呈现了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城乡面貌改观增色、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

6、经济发展


邵东县

综合

201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48.9:34.4。完成财政收入15.4亿元,增长24%。在201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我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排名大湘西区域第一名。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13.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9家,总数达197家。园区发展步伐加快,县城三大园区全年引进工业企业18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3家。新办企业来势看好,怡宝水厂、超跃科技、云天工具相继开工建设,火厂坪的东联电子、界岭的凯旋科技、廉桥的天隆打火机和佳能铁合金等一批企业实现当年开工、当年试产。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皮具等传统支柱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行业协作,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我县被评为全省信息化支持产业升级试点县、全省轻工产业基地县、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

科学决策,全力应对历史罕见干旱,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年粮食播种127.05万亩,总产43.56万吨,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继续保持“全国产粮大县”称号。出栏生猪121.72万头,继续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大力发展油料生产,新扩油茶基地1500亩,成功创建“全省产油大县”。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6家市级龙头企业,扶持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积极开展“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营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持续繁荣

外经外贸形势良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4亿美元,增长23.3%;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稳步增长,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9家。传统商贸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6亿元,增长13.8%;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41家。引导成立了箱包服装进出口企业协会、粮油食品加工行业协会、旅游协会和全市第一家网商协会,行业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好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216.85亿元、100.32亿元,分别增长12.8%、27.7%,贷存比达46.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7、旅游景点


邵东县

荫家堂老屋

荫家堂老屋,位于县城东约28公里处杨桥乡清水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186年。老屋背靠屋后凤凰山,面对开阔的田陇,屋前有蒸水河流经,距衡宝公路500米。

古奇洞十景

古奇洞位于邵东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外的双凤乡。古奇洞有十大(过去说八景)自然景观:第一景,双龙抢宝。第二景,石船夜渡。第三景,仙石险坠。第四景,鞭石架桥。第五景,天马横江。第六景,雷祖晚照。第七景,犀牛踏石。第八景,双凤朝阳。第九景,白龙献技。第十景,高山平湖。

佘湖山景区

佘湖山坐落在佘田桥镇,海拔496米,森林覆盖1600多亩,东临双峰,南连衡阳,西接祁东,北通邵阳,山上清幽如带的蒸水河自西向东,绕山穿镇而去,衡宝公路以佘田桥为中心站,东有公路通娄底,西有汽车到桂林,离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

贺绿汀故居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新庵堂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内现住6户村民共26人。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

烟竹岩

野鸡坪烟竹岩位于邵东县东南方向的烟竹岩旅游区坐落在野鸡坪镇扶民村,地处衡阳边陲,与佘田桥、火厂坪形成各相距约七公里的小三角,对外交通方便,新修有两条公路,从佘田桥、火厂坪直达烟竹岩。这里距邵东县城23公里;距邵阳市51公里;距衡阳市80公里;距祁东县30公里;距衡宝路8公里;距1814新线10公里。烟竹岩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景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迂回曲折延绵几十公里,传说可与祁东相通,洞内石景奇特,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帘、石狮、石龟等,形态各异,不可名状。天造地设,奇妙异常。洞内有河,四季流水,清澈见底,哗哗有声,流经水岩,注入水库。使岩洞与水库连成一体,近期开发的1500米长的地段有大小溶洞二十多个,景点六十多处,完全可以与国内溶洞媲美。洞内冬暖夏凉,洞体牢固,安全可靠,通风良好,游览溶洞好似步入仙境,乐而忘返。

大云山风景区

邵东大云山是邵东县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邵东、衡阳、祁阳三县交界处,坐落于邵东县东南边陲的灵官殿镇和堡面前乡交界地,俗名大牛山,别名耶姜山,又名白云峰,海拔998.4米,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区内地形逶迤,山峦叠嶂奇峰突兀,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4%,面积5万公顷。

8、民俗风情

邵东花鼓戏

邵东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说唱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南花鼓戏中职业戏班成立最早,表现形式最具特色,传统剧目保留最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诙谐、活泼、清新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三百多年来,广泛流行于湘中、湘西南和滇、黔要道。

9、著名人物


邵东县

蔡锷,1882年12月18日出生,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逝世,时年三十四岁。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蒋河桥人。父蔡正陵,农民,兼做裁缝。母王氏。家世寒微。蔡认识了梁启超,是戊戌政变,辛亥革命著名将领,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

何廉,(1895——1975)又名淬廉,邵东县简家陇人。民国2年(1913)入长沙雅礼中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15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财政学与统计学教授。民国19年春,何建议将商学院、文学院的经济系和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获准,成立南开经济学院,承担教学与研究双重任务。常深入农村调查,深谙农民疾苦。在教学上否定全盘西洋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搜集资料,使教材与科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采用国内资料,与李锐合编《财政学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九龙岭人,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早年参加湖南农*动和广州起义,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国平,(1906一1941),1941年1月12日,在“皖南事变”中逝世。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等职。

贺金声,邵东檀山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湖南巡抚杀害于青树坪。曾举“大汉灭洋军”义旗,组义军十万余人,声震南方数省。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长沙村,参加辛亥革命,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是五四运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

谢伯俞(1905-1927),1927年,他与李大钊等到同时被军阀张作霖杀害,邵东县人。在长沙求学时,结识了*、杨开慧,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北师大求学时,受到李大钊的器重,并加入中国*。国共合作时,当选为*特别市委部执行委员。

李寿轩(1906-1984),湖南省宝庆(今邵东)县人。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五纵队十二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团长,红八十一师参谋长,红二十七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谢伟(1908-1995),号显槐,出生于清光绪38年(1908年),廉桥长安村人,民国时期文化名人。1926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文秘专业,青年时和*有交往。

严怪愚(1911-1984),卒于1995年湖南邵东县廉桥镇长安村。本名严正,湖南邵阳人,1928年加入中国*,是中国*早期的著名新闻工作者。他成为与范长江齐名的全国八大名记者之一、第一个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丑闻。

10、名优特产


佘田桥豆腐

邵东五金

邵东素有“五金之乡”的美称,五金产业在邵东起步早、发展快、种类多、总量大。

玉竹

玉竹,别名尾参、萎蕤,属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cmilldruce)的干燥肉质呈根状茎,为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大宗中药材。玉竹,以根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

佘田桥豆腐

佘田桥镇是一座文明古老的城镇,山水青秀,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农产品以稻谷为主,鲜鱼、西瓜、荸荠(莳菇)、柑桔为特产,木材、楠竹、旅游资源甚丰。尤其是豆腐,品类多,因鲜嫩味美、清甜润口而饮誉湖南。游客到此吃到豆腐,啧啧自叹“大饱口福”。*,佘田桥镇有十之七八的居民加工豆腐出售,以此养家糊口。

邵东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缩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国的名特蔬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东县崇山铺、团山、流光岭、水东江、杨桥)就种植黄花菜数千亩,后续扩至廉桥、光陂、黑田铺、黄陂桥等地,民国33年全县产黄花菜520吨,初具黄花菜生产规模。

猪血丸子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上一篇: 崀山

下一篇: 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