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
书本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包括纸质书、绢,竹简、羊皮卷等。语出《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书与棋、画、琴并列,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1、释义
书本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包括纸质书、绢,竹简、羊皮卷等。语出《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
书与棋、画、琴并列,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2、引证解释
装订成册的著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孙犁《秀露集·克明序》:“在战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些作者,我同克明都在内,得生活的教育多,受书本的教育少。”
3、演变过程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书籍的社会生产。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系列重大发明,不但使书籍的社会生产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
初期书籍
书本
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在文字未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助记忆。
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时空,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前十世纪),人们将占卜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档案性质的文献资料,我们称之为初期书籍。
产生发展
书籍系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为标准,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相传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可见这时已出现了竹木简的书,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缣书”。《墨子》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进、推广。东晋时,*正是下令用纸写书。纸的产生,导致了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在中国的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活字书
北宋庆藩年间(1041-1048)布衣毕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这一发明,为快速印制书籍创造了条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毕升比德国谷腾堡使用相同原理印制的书籍早近四百年。
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明代还有铜活字出现。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为西夏文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明弘治(1488-1505)年间的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印了《宋诸臣奏议》、《锦绣万花谷》、《容斋随笔》等很多书籍。
清代由于*的提倡,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发展。雍正朝排印了《古今图书集成》,共铸铜字二十多万个。乾隆时制定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并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活字印刷发展、普及的一个标志。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标志着中国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雕版书
从纸张发明到隋唐时代(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方式员不能适应客观的需求。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唐咸通九年(868)印制所《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雕印的书籍,校、写、刻、印、纸、墨皆精,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元代刻书承宋人之风,字体流行赵孟頫刚劲秀逸之体,对明初刻书影响较大。
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及豆版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印刷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随着书籍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书籍的装帧形式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纸书出现后,大致流行过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形式。
4、优势
《电子市场》(ElectronicMarkets)期刊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在电子书盛行的当下,人们还是更喜欢捧着纸质书阅读,而且数据显示,在全球大环境下,电子书的销量在下降。另外,在电子产品熏陶下长大的年轻人,对纸质的钟情甚至超过了老一辈。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因为我们和电子书的感情有些淡薄,缺少归属感,而纸质书报会带给我们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增加获得感实际物品会更有归属感
这项来自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发现,不管是什么年龄层的成年消费者,在所有权这一点上,大家都认为电子书和纸质书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研究的所谓心理所有权不一定与合法占有或合法权利有关,而是人们对于‘什么是我的’这一点的看法。”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亚利桑那大学副教授塞布丽娜·赫尔姆说道,她主要研究消费者认知和行为。
根据赫尔姆的解释,心理归属感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人们是否觉得能控制自己的所有物;是否靠这一所有物来定义自己是谁;以及这一物品是否能帮助自己获得社会归属感。在数字产品的背景下,充满了“不是实际的物品”,这类东西可能是我们电脑、手机或云共享的一个文件,相比实际物品,它们更偏向于概念。
赫尔姆说,他们的研究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是,虽然都是“书”,但电子书和纸质书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电子书更像是一种服务体验,它们似乎提供了一种更具功能、更为实用的体验。而如果阅读一本实体书,我们所有感官都参与其中,会感觉更加充实。另外,许多参与者都表示,从电子书提供的内容来看,它们的价格有点太贵了,因为它们不像纸质书那样有充实感,“好像点点屏幕翻页,一本就过去了”。赫尔姆指出书籍是孩子们最早的互动对象之一,“实体书是非常特别的产品,我们知道实体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重大。”
有助于睡眠电子产品让你睡得更晚
纸质书报的好处不仅在于充实感和归属感,它们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也更有益。研究发现,晚上用平板电脑看电影或电视节目可能会毁了我们的睡眠,让我们在早上更疲倦。但是晚上阅读书籍或报纸就不会引发这个的困扰。
深夜用手机、平板电脑看剧、看电子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不仅从睡觉时间上被“拖”得越来越晚,电子产品屏幕的光线也让我们的大脑难以休息。这种光线会降低褪黑素的分泌,让我们在本应该睡觉的时候反而“保持清醒”了。
在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中,找平均年龄25岁的健康成年人参与了实验,让他们连续5个晚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平板电脑,另外5个晚上阅读书籍、报纸等纸质读物。当参与者使用发光的平板电脑时,他们平均晚睡了半小时,测试显示,参与者体内的褪黑素水平较低,产生褪黑素的时间延后,入睡也花费了更长的时间。参与者表示晚上的时候自己没有那么困,但是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个小时感觉也没有那么清醒。
结果显示,晚上使用人工光线的平板电脑会导致就寝时间延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并“削弱”第二天的警觉性。而看报纸或读纸质书不会造成这个问题。
印象更深刻更能专注内容有利记忆
马修H·施奈普是视觉学习实验室的主管,这一实验室是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在他看来,选择纸质书和电子书要看一个人的喜好。有些人喜欢手中捧着经典书籍的感觉、气味和触觉。许多爱书的人仍然喜欢传统,并且重视纸质书的体验感,纸质书一般设计得很好,看起来、闻起来都很好,而且带有更加人性化的感觉。
另外,几项小型研究表明,阅读纸质读物而不是在电子设备上阅读能更加专注并有利于记忆留存。英国《卫报》(TheGuardian)报道了挪威的一项实验,人们用kindle或者一本纸质书中读一篇短篇故事,之后再对参与者进行提问,那些阅读纸质书的人更有可能按正确顺序记住情节点。
“当我们在纸上阅读时,我们可以用手感知到左边的书页越来越厚,右边的越来越薄。”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来自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的安妮·曼根说,“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读者,使读者感到文章的展开和进展感到更加的稳定,从而使故事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