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位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沈阳市的西南,地处现代工业集聚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林木茂密,环境优美,融学术、园林、艺术于一体,是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现已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中文名:沈阳化工大学
英文名: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别名:沈阳化工学院
校训: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创建时间:1952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逄玉俊
知名校友:尚冰、张立君、王晓纯等
学生人数:16000(2008)
教师人数:800(2008)
所属地区:中国沈阳
主管部门:*地方共建
国家重点学科:2
简称:沈阳化工、化大
学校类型:工科
硕士点:73
博士点:4
校训: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主要奖项:国家发明奖2项
1、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地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腹地,紧邻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和化学工业区。学校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沈阳化工大学是辽宁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沈阳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辽宁石油化工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历史沿革
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7月15日,建校时校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工业部,校址选定沈阳市铁西区尚武街3号(现在的爱工南街11号),当年设化工、机械、电机3个专业科;
1953年10月,学校隶属*重工业部,更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化学工业学校”。
1953年至1958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化工科、吉林工业学校染料专业和分析专业、大连工业学校电机科、沈阳市化工学校等相继并入我校;
1956年国家组建化学工业部,学校由隶属重工业部转为隶属化学工业部;
1958年8月10日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建立“沈阳化工学院”,隶属辽宁省人民*,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0年6月,经辽宁省委批准,学院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抚顺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并入我校,学校业务领导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4月,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校名改回沈阳化工学院,大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我校;
1970年12月至1978年6月“*”中,学校*迁至抚顺市办学,原抚顺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并入我校,我校更名为“抚顺化工学院”;
1978年7月我校迁回沈阳恢复原校名“沈阳化工学院”,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
1998年8月国家调整高等学校管理*,我校管理*变为“*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
3、规模
学校占地近150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校园融学术、园林、艺术于一体,被赞誉为全省最美的校园之一;设有25个二级院系及相关机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40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生近3000人,留学生近200人。
4、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100人,专任教师近800人,教授、副教授近400人。
5、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57个本科专业,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工程硕士领域,多个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等20余个,建有化工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3个直属科研机构。
6、办学成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程教育,推进素质拓展计划,取得了丰硕的特色育人成果。学校连续保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在全国“挑战杯”、化工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计算机设计等大赛中获国家奖50余项;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团*授予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被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9-2010中国大学生(普通组)排球优胜赛”中获得冠军等优异成绩。
7、科研项目
学校积极致力于自主创新,主动服务于国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需求,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近百项,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7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申报及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00余项,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国内大型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领域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该技术领域成功研发系列技术和满足该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优势,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现已与国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8、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俄、日、韩、比等国2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