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五中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位于涪陵城西长江之滨,白鹤梁畔,是一所现代化示范性高级中学,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重庆市电教示范学校。
中文名:涪陵五中
外文名:FulingNO.5middleschool
拼音名:fúlíngwǔzhōng
1、简介
重庆涪陵五中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位于涪陵城西天子殿,前身为创建于1903年的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是巴渝地区最早的新式小学校之一。先后经历了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涪陵县第五初级中学校、四川省涪陵第五中学校、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等10多个发展阶段。
涪陵五中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学校,被原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誉为“栋梁苗圃,人才摇篮”。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学校于2003年由涪陵秦义园搬迁到天子殿办学。新校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和设施设备完善,已成为涪陵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校园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校园晨跑等曾受到*及重庆市委、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2、历史
重庆涪陵五中
办学百余年来,涪陵五中培养了近10万名学子,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10年来,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与提高。先后毕业高中学生2.1万余人,高考上线近2.2万人。其中本科上线1.7万余人,重点本科上线近6500多人。有2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有近20多名学生考为飞行员。
高2012级2班李智在2012年高考中以719分的总成绩夺得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涪陵区首次获得的殊荣,为涪陵教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
2013年12月,高83级校友、年仅49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夏佳文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新科院士。至此,从涪陵五中走出的校友中,已有向仲怀与夏佳文两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自2003年恢复初中办学以来,毕业初中学生近2200人,重点高中上线900多人。现有104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0个班,初中14个班,学生近7500人。
截止2014年12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378人,其中研究员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46人,中级教师118人。全国劳模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名师8人,区科技拔尖人才8人,区学科带头人14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66人。现任校长、党委书记秦勇,副校长肖云、宋武、王胜,纪委书记王道芬.
在涪陵五中百年办学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提炼出了“尚美求真”的办学理念、“正心养德”的校训、“博学笃行”的校风、“自主自立”的培养目标和“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国家和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是涪陵教育百年发展史的缩写。
面对未来,涪陵五中将秉承百年办学的传统,发挥名校办学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3、办学特色
涪陵五中校园风景
在百年的办学积淀中,涪陵五中形成了“尚美求真”的办学理念、“正心养德”的校训、“博学笃行”的校风、“自主自立”的培养目标和“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完善了校内“校长一德育处一班主任”的德育体系,与校外辅导团、西南服务团、法制教育基地、家长委员会形成社区德育教育网络,使学生在“家长—学校—社会”的立体化德育网络中获得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绿色环保教育,定期开展“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6.5世界日”宣誓仪式、“绿色家园我的梦”主题团会等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学校面对全体学生组建了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素质教育硕果累累。1995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市级、*奖励近2000人次,培养了6名国际、国家象棋大师,获金牌58枚、银牌57枚、铜牌58枚。蓓蕾艺术团在重庆市重点中学学生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黄佳颖获2001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长江小小科学家”提名奖。张钰同学获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奥赛特等奖。汪蕾同学《龙门石桥考察》获全国“三小”作品赛二等奖。黄乐同学获四川省中学生演唱比赛一等奖。
我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在吸引市内外大批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改善师资结构的同时,还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一赛一评三展”、“电教五个一”竞赛、多媒体说课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培养锻炼教师。学校共承担国家、市、区、校各级课题18个,其中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的一级子课题“中学语文多媒体审美化教学研究”获“重庆市第二届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城乡结合部高中生心理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人民教育》“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集体二等奖”;“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获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委会“优秀课题一等奖”;学校每年均有大量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发表于公开出版的各级刊物上。在浓郁的教育教学科研氛围中形成了教师得锻炼、学生得发展、质量得提高的良性循环。
涪陵五中坚持“靠团结,靠苦干;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抓思想育人,抓制度管人,抓环境陶冶人,抓质量造就人”的良好办学传统,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思想。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设立了专门负责教学督察的督导室,成立了多学科骨干参加的“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制定出台了“五中课程建设规划”和教学课程管理制度。在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开设好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根据涪陵地方特点和学校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涪陵简史》等教材,其中以我校教师为主体编写的《高中语文学习经典》已出版发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提出了“两个突出”:突出素质教育、突出教育科研;“两个突破”: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手段;“三个重点”:坚持认真备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坚持使用普通话;“三个标准”: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明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形成了*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4、教学成果
操场
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屡创新高,高考上线人数稳步上升。
2000年突破300大关;2001年上线总人数突破600大关,达625人,王星考入北京大学。
2002年上线总人数突破800大关,达826人,其中重点本科164人。
2003年上线987人,其中重点本科206人,付思量考入清华大学。
2004年突破1000大关,达1342人,其中重点本科288人。
2005年,高考上线1320人,其中重点本科286人,程劲松荣获区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2006年高考上线1506人,其中重点本科307人,任群英荣获区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2007年高考上线1608人,其中重点本科416人,本科1205人,冉宇航、冉茂林分别荣获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2008年上线总人数1971人,重点本科上线503人,本科上线1389人,杨松、吴玉婷考入北京大学。
2009年上线总人数2083人,本科上线1525人,重点本科上线499人,陈奎考入北京大学。
2010年总上线2220人,本科上线1647人,重点本科上线596人,方琦考入清华大学,李寻球考入北京大学。
2011年总上线2414人重点本科上线665人,本科上线1898人,李正容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5、荣誉
活动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国家、市(省)、区各级各类荣誉和奖励170余项,曾获四川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被重庆市命为文明单位、电教示范学校、德育、体育、爱国卫生、“四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于先进集体、高考规范化考点,被誉为“栋梁苗圃,人才摇篮”。
“白鹤梁畔铸辉煌,移民迁校谱新章”。百年名校涪陵五中乘课改东风,抓移民机遇,创区内一流、市内有名、国内有位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6、教委领导
教师风采
区教委主任、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项显文
主持区教委全面工作。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彭沛
主持区委教育工委全面工作。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余三红
负责全区普通高校招生、成人高校招生和自考工作。负责各类职业教育、社会力量办学、成人学校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工作。分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高校招生科、自考科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协调联系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工贸职业学院和涪陵电大。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纪委教育工委书记:段和元
负责教育系统党纪检查、行政监察、内部审计、*离任审计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组织人事、党建、学校(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涉及教育系统的促迁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管理和关工委工作。分管监察审计科、组织人事科、离退休人员管理科、机关党委。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傅凌
负责编制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全区教育经费、基建规划。负责教育系统项目建设、对口支援、学校规划布局、校舍安全管理、移民后续规划与发展工作。负责学校勤工俭学和校办企业工作。分管计划财务科、教育服务中心、教育财务核算管理中心、教育基本建设管理中心。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付廷柏
负责普高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文盲扫除、语委会、留守儿童关爱、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中小学德育、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教学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教育督导检查、“两基”巩固提高和督导评估工作。负责教育科研规划、教育实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分管基础教育科、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科、教育督导室、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会)。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任昌宏
负责机关事务和财务管理。负责教育系统和机关安全稳定工作(治安保卫、消防、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负责教育系统宣传思想、统战、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教育和教育信息工作。分管办公室、宣传教育科、安稳办。
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工会主席:程彬
负责教育系统工会、妇女和团队工作。负责教育系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仪器装备、设备设施和危化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分管教育工会、团工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7、百年校庆
百年校庆庆典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创建于1911年,位于涪陵城西天子殿,历经“涪陵县公立高等小学堂”、“涪陵县立中小学合校”(又名“中师小合校”)、“涪陵县立初级中学”、“四川省立涪陵中学校”(1941年—1950年)、“涪陵县立高级中学校”、“涪陵县第五初级中学校”,于1973年定名为“四川省涪陵第五中学校”,198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重庆直辖后定名为“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并被确定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原址位于涪陵城区秋月门秦义园,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今址。百载沧桑砥励,百年春华秋实。100年来,涪陵五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如革命烈士孔乐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国际象棋大师王垚垚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2011年11月11日,涪陵五中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我们热忱欢迎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为校庆筹备工作建言献策,并诚邀大家届时莅临庆典,讲学交流,畅叙友情,共襄盛举。恳请历届校友及时与母校联系,惠赐有关回忆文章、题词、书画作品及各个时期重要文件、文稿、照片、图片、题词、字画、录音录像、校徽、校歌、教材教案、借书证、教具模型、学术论著、毕业文凭、毕业照、荣誉证书等校史资料和个人信息,以便于校史资料收集整理。
8、知名校友
*书记来学校观察
汪大漠,又名汪道闿,生于1916年5月,原四川省涪陵县(现重庆市涪陵区)罗家庙(现属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人。早年就读于涪陵县中(今涪陵五中,)之后到重庆及成都等地求学。1936年,在成都求学时,与田家英、蔡衣蕖、章嘉乐、戴碧湘、叶兆麒等一起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团体“海燕社”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张锡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出生于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办事处)沙溪沟李家院,又名张锡畴,字继纯,著名俄文翻译家。
1923年张锡俦在涪陵县立中小合校(由涪陵县中与涪陵高小合并组建,今涪陵五中前身)读书时,与部分学生发动了该校有名的“择师”运动。1924年初,张锡畴等学生因参与发起响应北京、上海等地工人学生抵制日货、抗击日寇的爱国运动,到停泊在涪陵港口日本客轮上检查后被校方开除学籍后。于是,张锡俦就到位于重庆的川东师范学校求学。在读书期间,受肖楚女、张闻天等革命先驱的影响,加入了*青年团。积极参与学习宣传进步思想,带领青年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成为重庆地区进步学生运动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傅朝璋,出生于1901年,字蜀玮,曾化名王绍廷、王璋等。祖居原四川省(今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父亲傅鹤书是当地有名的中医。清末傅朝璋随母隆德福,在原涪州南沱乡(今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外婆家定居。此后,傅朝璋一直在涪陵城乡生活成长。
孔乐三,又名孔庆春、孔方新,化名孔跃山、方千、方新、锦华,1909年2月出生于四川涪陵县包家场胡家冲(今重庆市垫江县包家乡六箭村)。从小秉性纯直,勤奋上进。
何超腾,字孝逊,1901年出生于原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鹤游镇(今属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场。
何超腾家有兄弟4人,排行老幺。由于受前清举人、教书为业的父亲何元灿较为开明思想的影响,以及旅外求学的二哥何绍先(后也为重庆地区早期*员)等兄长的引导,何超腾自幼读书勤奋用功。后随二哥何绍先先后到涪陵、重庆、成都等地求学。特别是在涪陵县立中小合校(今涪陵五中等学校前身)读书时,就十分爱好足球运动,成为学校里的学生体育骨干。
王超奎,1907年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鸭江(现属武隆县)庙垭白云村的花土沟。
由于幼年丧父,加之地处涪陵南部武陵山区的恶劣环境,使在母亲和祖母艰辛抚养长大的王超奎,从小就学习勤奋刻苦,并以较为优异成绩考入涪陵县立高等小学求学。特别是在涪陵城读书期间,王超奎目睹北洋军阀*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地方军阀混战不休,捐税频增;社会黑暗,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王超奎便在幼小的心里立下了报国之志。
上一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下一篇:重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