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赣南师范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18:07:23
...

赣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12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学校现有黄金校区、章贡校区、白塔校区(大学科技园)3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余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设有15个教学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小学,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73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8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27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余人。

中文名:赣南师范大学

外文名:GanNanNormalUniversity

简称:赣南师大(GNNU)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立高校

类型:师范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江西省

校长:范小林

校训: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1、学校简介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市。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

2017年12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黄金校区、章贡校区、白塔校区(大学科技园)3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余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设有15个教学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小学,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73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8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27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传统,培育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以“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校党委书记孙弘安同志作为受奖代表在京接受了*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2、师资力量


赣南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人,博士教师300余人;近年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学科学术领军人才,现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

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荣获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1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获批2个国家特色专业、2门国家精品课程、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有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门研究生课程入选*案例库,成为赣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研究咨询中心和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16万名毕业生。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屡获大奖,其中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竞赛一等奖200余人次;连续8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在研究生、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各类招考中考取率稳步提升;新生录取排名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良好水平。

3、科研培训


赣南师范大学

学校有1个省一流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个*科研平台和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美柑橘黄龙病联合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在*苏区史、客家文化、脐橙工程技术、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

学校依托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赣南等原*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和“教授博士服务团”等平台,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美国、俄罗斯、法国等10余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西非设立了我国首个孔子学院——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举办了江西省首个教育部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建立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新加坡研究中心”,连续两年受国家汉办委派赴非洲和南亚多个国家开展中国文化巡演活动,设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近三年招收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50余人。

4、学校校徽


学校校徽

赣南师范大学校徽创意说明

1、以“精气神”为主题设计校徽,与赣南师范大学整个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体系相一致。

2、木铎为中国古时宣布教令时用的大铃,《论语》中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以木铎为校徽主体形象,意指我们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优秀教育传统,象征我们是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师范院校,这与我们育师为体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3、三个木铎构成一个人字形,意指坚持以人为本,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

4、以蓝色为主色调,意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与学校坚持质量立校,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相一致。

5、“精气神”三字小篆变形,细长均匀的线条相互交织而有条不紊,并贯穿木铎,像脉络贯穿人体(三木铎构成人形),以此说明“精气神”文化已贯穿学校的方方面面,构成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赣师人的共同追求。

6、每个木铎外形以及下沿边线的结合均为人字,包含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赣师人同心协办共创伟业的内涵。

7、三个木铎和三朵祥云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天地人融为一体的中华传统哲学理念,并说明我们“人文、生态、科技”的和谐校园建设理念。

8、外圈标中英文校名“赣南师范大学”为通常做法,仍用毛体字显得雄壮大气,也显“精气神”。建校时间“1958”置于*,正好被围于三个木铎之中,意指赣南师范大学的木铎金声发于1958年。

9、从构图上来看,外面的圆形构图和内部的三角形构图和而不同,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给人以圆融、稳定、和谐之美感。

5、科研机构

*、省级科研机构

序号

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基地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脐橙学院

主任:钟八莲;常务副主任:罗序中;副主任:易龙、朱壹、方贻文、杨文侠、卢占军

2013

2

客家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客家研究院

主任:周建新;副主任:林晓平、钟俊昆、陶晓俊、邹春生

2003

3

*苏区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主任:张玉龙;副主任:曾耀荣、钟日兴

2007

4

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主任:李勋;副主任:李永东

2005

5

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主任:谢永荣;副主任:徐国海

2005

6

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任:高淑京;副主任:喻高航、黄贤通

2007

7

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工程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

主任:龚斌;常务副主任:余建平;副主任:刘明彪、张小联、韩宝军

2007

8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科学学院

主任:陈上仁;副主任:周先进、谭诤

2009

9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体育学院

主任:吴玉华;副主任:肖锋、黄永飞

2013

校级研究机构(截至2013年9月)

序号

基地名称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时间

机构类型

1

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所

谢东北

体育学院

2010

研究型

2

英美文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所

田明刚

外语学院

2010

研究型

3

新闻传播研究所

熊国荣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0

交流型

4

东南亚研究中心

魏炜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9

研究型

5

书法研究所

郭名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9

交流型

6

文学评论研究中心(原名:文学经典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心)

吴中胜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9

研究型

7

美学与创作研究所

万志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9

研究型

8

苏区文化艺术研究所

燕录音

音乐学院

2009

研究型

9

江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王利民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3

研究型

10

城市文化研究所(原名:周敦颐研究所)

周建华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1

研究型

11

应用法学研究中心

谢育敏

政治与法律学院

2005

研究型

12

蒋经国研究所

方世藻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2

交流型

13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吴宏敏

美术学院

2005

研究型

14

数学研究中心

刘福来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05

研究型

15

边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罗贞礼

商学院

2005

研究型

16

校园文化研究中心

邱小云

教育科学学院

2003

研究型

17

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原名:旅游开发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

游细斌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6

研究型

18

光电子材料与材料研究所(原名:应用物理研究所)

谢应茂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1996

研究型

19

中小企业管理研究所(原名:三垣市场研究所)

周运锦

商学院

1995

研究型

6、现任领导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沿革

孙弘安(党委书记)

范小林(党委副书记、校长)

胡龙华(党委副书记)

曾泽鑫(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海(党委委员、副校长)

邱小云(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剑波(党委委员、副校长)

幸跃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吴磊(党委委员、副校长)

罗序中(党委委员、副校长)

郭新春(党委委员、副校长)

上一篇:芝麻墩街道

下一篇: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