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酒曲
酒曲,俗称“酒令”,是亲朋好友饮酒时或民俗礼仪中敬酒时演唱的歌。‘令’就是演唱时的曲调。“酒曲是民歌的一部分,是将饮酒、猜拳、歌唱相结合的演唱形式,是青海人喜爱的‘饮酒中歌唱,歌声中饮酒’的民间文化艺术”。“酒曲产生于民间,是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自然流露,又是在祝福、庆功、婚嫁、庆寿等喜宴上唱的。青海酒曲曲名很多,唱词风趣幽默,寓意丰富,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青海民间小调的主旋律及音乐语汇,从而即兴编出许多与饮酒有关的唱词。曲调古朴优美完整,节奏鲜明、且有简单的情节,调式色彩丰富,演唱表现形式独具特色,“以酒为引,以歌为主”,演唱者动作诙谐滑稽,规则有趣逗人,极具魅力。演唱内容除了少数叙事性酒曲外,多为祝福、庆贺、逗趣、戏谑等内容。2014年11月,藏族酒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概述
酒曲是舟曲藏族民间流传最广、形式最多、旋律最丰富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流传在舟曲所有的藏族村寨。舟曲上河一带和其他多数地区都称其为“勒”,意即歌曲。这些地方没有专门的敬酒歌,但因为它的演唱形式与酒紧密相连,所以当地史料将这些地方的“勒”称为酒曲,为了统一称呼也沿用酒曲称谓。“勒”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混合使用,演唱者根据不同的场合现场编词,通过唱词来体现它的不同功用。在舟曲的博峪和山后等地有专门用于敬酒时唱的“羌勒”,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酒歌。每当远方尊敬的客人到来或是亲友团聚、婚礼乔迁、饮酒作乐时,都离不开酒歌的演唱。内容除了有劝酒、赞酒以外,还有祝福、祈祷以及对客人的赞颂、致谢等。各地流传的酒曲旋律不尽相同、独具魅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酒曲是家曲中的代表,一般家里有喜事或是三五亲朋好友聚会时都少不了唱酒曲,演唱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喝边唱。它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是由一个人进行演唱的。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婚宴、乔迁之喜时都是邀请比较著名的歌手来唱,大家邀请他坐在中心位置,脖子上挂着哈达,前面放着一碗青稞酒,这一来是对歌手的尊重,二来别人就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出谁是歌手。大多数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不时还要喝口酒,据说是润嗓,听有些歌手说还有壮胆的作用。碗底则压着钱,应该是对歌手的演唱报酬。听老人们说在以前经济不宽裕的时候,给歌手搭几尺布已是很高的奖赏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奖励方式了,而是直接将钱压在碗底。
酒曲演唱一般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歌手根据不同的场合现场编词,以同样的旋律重复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它的演唱内容具有随意性和灵活性,同样的场合不同的歌手演唱内容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会听的人听的也是歌手的唱词。一些优秀歌手的演唱,声音动听、曲调优美、唱词精炼、寓意深刻,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家。如巴寨沟的女歌手李亚吉(已去世)、她的儿子郭其家、黑峪沟的李洛润、南峪乡的图吉曼、博峪乡的次热九等,都是享誉当地的优秀民间歌手。
2、基本分类
青海藏族酒曲,历史渊源,主要分为赞歌、逗趣歌、谜歌、祝福歌以及讽嘲歌等。唱词见景生情,内容包括对雪域高原、日月星辰、历史传说,幸福生活等的赞颂。演唱形式主要有独唱、男女对唱,演唱者立姿或坐姿进行演唱。
3、伴奏乐器
伴奏乐器:骨鹰笛、竹笛。曲目主要有《乔勒》(赞歌)、《勒卡才日》、《勒西合》、《开勒》、《酒歌》《勒扎喜》(祝福歌)等。酒曲以口头文字的形式,经民间艺人之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形成了与其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紧密相连而不同于其它藏区酒曲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4、唱词
酒曲在重大的节日或场合可以演唱,喜事上也可以演唱祝福,或者只要有三五亲朋聚会也可以演唱助兴。由于它的演唱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所以在当地是流传最广的民歌形式。歌词内容也丰富和多样:有婚礼唱词、乔迁唱词、女性赞词、男性赞词以及通用唱词等。
5、传承方式
酒曲的传承方式以群众的口头传承为主,与所有的民间音乐一样,它的传播也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所有的人民群众都是参与者和传播者,这其中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的人才能成长为优秀歌手,如嗓音条件、语言组织能力、本人的爱好、刻意的学习和总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