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安
徐永安,男,浙江东阳人,毕业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之子。现任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1、人物简介
徐永安
徐永安,男,浙江东阳人,毕业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之子。1999年调入横店集团总部任副总裁,便斩露锋茫,独显大腕手笔、领袖风范。在资本市场上空前活跃,不仅收购了南华期货,参股浙商银行,控股*证券,还通过收购青岛东方、太原刚玉二家上市公司,实现横店东磁在深交所上市、打造出了资本市场的“横店系”,业界称徐永安是资本市场的快枪手。
2、工作履历
徐永安
1990年6月—1994年6月,东阳市永安化工总厂任厂长;
1994年7月,任横店集团得邦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9年8月,任横店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1999年10月,任横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0年7月,任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2001年8月至今,任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横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3、人物经历
创业之初
上世纪90年代,徐永安被父亲徐文荣安排进入集团内一家制作节能灯泡的小工厂,他坚持不要父亲的外援,也因此饱受小企业做生意的艰难处境。因为工厂名气不大,外销的灯泡一个都卖不出去,他决定进行“另类营销”——“免费送货”的决策。他跟美国客户说我免费给灯泡,把省下的电费给他。客户听了徐永安的想法,觉得很特殊、感受到这个年轻老板想做好产品的诚意,答应尝试看看。就这样,因为徐永安大胆的决策思维,徐永安的节能灯顺利打通美国市场,实现省电一半承诺,市场接受度颇高,客户也乐于继续和徐永安合作。一向霸权性格的父亲徐文荣,在徐永安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由他接班。为了塑造出合适的环境全力支持儿子接棒,徐文荣同时退下总裁位置,也一同带走创业的六位元老,让徐永安能够有一个独立决策的环境。
徐永安
接手横店集团
37岁的徐永安,接过总资产超过150亿元横店集团新*的权杖,徐永安仓促之下,他都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企业未来在哪里。之前徐永安曾经有过念头,不想接过这个班,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他干出来的成绩。也因为接班的心情迟迟没有确定下来,后来许多公司决策也都是在向徐永安父亲咨询下去做的,直到最近,徐永安才逐渐开始进入总裁角色,接受媒体访问,为公司树立形象。
打造中国好莱坞梦想的十年,徐永安逐步走向集团决策的前台。起初的不适应,也被后来力图不辱使命的想法所湮没。他参加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经常自己开车180公里往返杭州与横店两地上班。为了塑造中国好莱坞的竞争优势,他去年夺下中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划出一个竞争对手没有的壁垒,让影视企业在横店拍戏能够享受免征所得税、出口退税、减免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投资《手机》、《天下无贼》的华谊兄弟公司也抢在第一时间投资500万元在实验区。
横店集团第一次接到摄影剧组的生意是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当时谢导演给徐文荣一张图纸,如果半年内能够完成场景布建,这个生意就是横店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徐家父子却当真,四个月后提前建成占地20万平方米的“广州街”,抢下第一笔生意。后来“广州街”也成为横店影视城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景点。
成功之道
创业艰辛接踵而来,由于位置偏僻,前来取景的剧组越来越少。徐永安、徐文荣想出一个点子,免费让影视剧组拍摄,以此吸引人气,将影视中心发展的第一步定在旅游上。就这样后来游客越来越多,张艺谋等大导演也因为成本低纷纷来横店取景,横店集团则是拍一部戏盖一座宫殿,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景点也纷纷“插”上这座小镇。现在横店镇上一半的宾馆、所有饭店和商场都由横店集团投资,产生出一种积聚品牌效应,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已经达到3个多亿,这让徐永安能够有信心继续前进。
年轻的徐永安也在一步一步摆脱父亲的影响,成就自己独立的人生格局。曾经梦想成为国家*的徐永安,如今却是中国最大影视城的经营者。他不甘心只做旅游基地的生意,去年投资控股51%的影视剧后期冲印和剪辑公司成立,前年又收购杭州星光等院线,塑造出横跨杭州、长沙、武汉等五地的影视发行院线,逐步从影视产业下游向上游整合,创造出一条有别于好莱坞纯粹拍摄的发展路线。
4、个人成就
徐永安
徐永安1990年以9间简陋的平房和2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东阳市永安化工总厂,四年时间就把一个小厂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横店集团得邦集团公司,医药化工、工程塑料、照明电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远销美、英、意、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6项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或浙江省内空白,其中环保型高效电子节能灯系列产品,2001年横店集团的总产值、销售额、出口值和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43%、9.51%、18.32%和14.6%,到“200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十强”第三位。
徐永安荣获“东阳市首届十佳青年厂长(经理)”称号和“东阳市优秀经营管理者”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评为金华市劳动模范和浙江省劳动模范。
5、经营策略
释“免费”
偏居浙江中部山区的小镇横店,因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成为旅游新热点。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除了影片中气势恢弘的秦王宫外,还有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等13个跨越历史时空、各具地方特色的拍摄景点,自1996年以来,已有140多部影片在此拍摄。作为景点,吸引游客的是对片中场景的无限遐想,而吸引剧组的,除了这里能满足他们的拍摄需要,还因为它独特的竞争策略———这里的所有场景都是免费的。
徐永安
同行质疑,免费这招,是不是有意破坏游戏规则的损招。横店集团以影视基地扬名,却是以工业为基础的。1975年,父亲徐文荣以纺织和建材迅速发家,将横店集团发展成了特大型民营企业。这时徐文荣感到,横店镇落后的市容环境无法与企业发展相匹配。恰逢1996年,导演谢晋为电影《鸦片战争》到横店选景,徐文荣感觉到,以电影为内容的文化,可能成为横店改造的一条路。
靠着徐文荣的个人威信和强大的工业利润支撑,在近10年的时间里,横店集团围绕影视基地及周边产业,坚持不懈投入了28亿元人民币。面对当时全国各地都掀起建设影视基地的热潮,横店出了免费的招。徐永安解释,他们是按照市场经济手法来运作,一是追求规模化,在一个点上不断地投入,寻求积聚效应;二是对剧组免费拍摄。由于横店镇上宾馆1万个床位中有5000个是横店集团投资的,所有的饭店和很多商场都是他们投资的,所有的收入中场租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粗略估算,近10年来免收的场租也才一两个亿,但今年整个综合服务的收入可以达到3亿多元。影视基地已经实现正现金流,而且可以给总部供应正现金流。去年光用影视基地推广的游客就达到250万人次。
图“高端”
在日本学过企业管理的徐永安接手横店集团。今天的横店集团已是一个总资产140亿元、年营销120亿元的大型产业集团。徐永安注意到,虽然规模庞大,但横店影视城依然处于影视产业链的低端。他提出了“把横店打造成为中国的好莱坞”的口号,要不断涉入影视的内容甚至发行,把整个产业链连接起来。凭借多年积淀的力量,徐永安争取到了*支持:2004年4月,中国首个“影视产业试验区”落户横店,在这个25平方公里的试验区内落户的所有影视企业,将能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徐永安希望借助优惠政策的吸引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影视要素集中、影视制作成本低廉和影视产业发达的地方。徐永安希望全中国、全世界的影视企业,都可以搬过来。
国家给了政策,人才与信息的劣势又怎么弥补?徐永安计划动工建立一个非常大的洗印厂,还要陆续把电视的后期制作、剧本的创作和交易等吸引过来。随着剧组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其他要素自然而然地就会来,当然有一些是主动在塑造,有一些是他们自己嗅到机会来加入。
在横店的影视战略里,“借助国有文化单位资源,全方位占领产业链条”的想法正逐步落实。就“渠道”而言,徐永安在两年前就开始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大规模收购电影院线,试图组建以200家控股影院为龙头、400家参股影院为骨干、部分承包租赁经营影院为补充的电影院线网络,最终掌控全国电影市场30%以上的院线终端;就“内容”而言,2004年10月,横店集团与世界知名电影公司———时代华纳,以及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国电影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业务将涉及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就“后期”而言,横店集团与香港公司合资建立的东方影视后期制作有限公司也正式签约成立。在徐永安野心勃勃的战略里,横店影视基地将升级成为他未来发展的大本营。
谋“控制”
在横店集团近30年的发展中,老帅徐文荣的个人胆识、谋略和威信,起到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自己的接班人,徐文荣曾提出5个条件:一是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拥护横店的产权模式,三是必须从企业基层做起,四是能得到企业骨干的支持,五是具备国际化运作的能力。通过这个度身定制的条件,儿子徐永安接过了帅印。
徐永安接班后最大的压力,是改变其父以个*威治理企业的管理模式。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到集体决策中去。但由于父亲仍是社团经济股东会的大股东代表,分歧意见最终还是父亲说了算。
社团经济,是横店集团独具特色的产权模式。1975年徐文荣和创业伙伴创业时,并没有量化各自的产权比例,从而使横店集团成为一种由投资主体共同拥有的所有制形式,徐文荣一直靠威信掌握着全部企业控制权。对于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产权模式,徐永安认为对横店集团做大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但是,要实现各种新的战略构想,徐永安必须让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而要想在产权量化后依然控制好企业,他必须拥有更加高超的管理技巧。这对于父子两代人来说,都将是一个考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