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通背拳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21:07:53
...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汉族拳术之一,流传于中国北方。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祁家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祁家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1、历史沿革

祁家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季玉林先生认为:兵器是手的延长,一丈多长的大杆不同于枪法,属马上武艺,始于冷兵器时代的长矛作战技术,操练时手的把位异于小花枪的“叠拿”持枪,讲究“后屯把”,即后手不握杆梢,离杆梢一肘远,若在陆地上操练,即会失去原本的真实技击含义,况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没有实际的实用价值,无须予以保留。而刀法,是单手兵器,其中很多单操的刀点,可以予以保留,稍加训练,可以使学人随意用任何物体代替兵器,形成器械技击。因此,从表面上看,是舍弃了刀枪,而实际上,丰富了器械的范围,不仅限于刀枪,使学人能够得到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器械技击技能,并使祁家通背拳更加与时俱进,且不失武林先辈之本意。小连手,是祁家通背拳技击的核心训练方式,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于近代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标志,它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并且招法严谨,符合技击规律,在外行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变化莫测,内行人看来,则醒懈有度,身步有章,举手投足,无不契机,理之深妙,不可尽言。属武林中易闻难得之技。

2、劲法概述


通背拳

以“两臂相通”的通臂劲而著称。要求臂由松肩发出,通过裹肘,以成通臂之势。另外,前手尖、前脚尖、鼻子尖,必须对正在一条竖直线上,即所谓的“三尖正”。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如劈挂拳、八极拳、形意拳等)也同样强调,不过在祁家通背拳说来它是劲法形成的关键,而非仅仅是规范姿势的要求。拳谱中对于劲法的要求有20个字“冷弹脆快硬,沉长活柔巧,重猛轻灵抖,涵虚粘连随”。在单操手中,要求达到各种功力,特别是以“抖翎劲”为中拳、拍掌等主要招法的劲势。练习时,有击响声是祁家通背拳的操手特点,老师通过辨别声音判断学生劲法的对错,以便加以辅导,另如所谓“寸劲”,在祁家通臂拳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畴,单操手中,必须要练出来的。

在技击中讲究沾衣发劲,不提倡使用本力、拙力,而且劲法集中,招法冷脆,应者立扑。

因此,“冷脆”既是祁家通背拳的主要劲法,又是其技击的风格特点。

3、技法概述

通臂拳强调技击,讲究手眼身法步。初学先操“吊袋”一式,再辅以各项基本功,如“活臂法”|“活腰法”、“活胯法”、“活膝法”等等,后从“圈手”、“掸手”、“斩手”逐步开始单操手的练习,前辈云“入门先习圈掸斩”。


通背拳

手法有108种单操方法,分别从势法、劲法、用法三个方面训练每一单式,学人必须在熟练掌握势法之后,老师才酌情为其讲解劲法和用法,以成初级技击。再经连手的训练,达到比武动手的水平。

眼法是辅助手法进攻的必要方法,在单操手和连手中有专门的训练要求,同时眼法在手法与身法的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祁家通臂拳中很多手法的使用秘诀是“一看对方就倒了”,故不可不详察。

身法是劲法的基础,没有身法的发招,即便有力量也是“本力”而非“功力”,在群战中以一敌众容易造成力不从心或体力透支。单操手中的劲法训练,实际就是身法路线的强化,连手中由于招法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依靠身法的自然过渡,另一方面加大了身法的作用。

法的范围包括既广泛又具体,首先是具体每一单式中与招相配合的法,即为招手所创造的条件。深层次上,在比武动手中有主动进攻的“醒门过步法”,防守反击的“懈门惊赫”法,还有贯穿醒懈的“收神惊赫”等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极强的实战理论与方法,也是过去先辈们实为珍宝,绝不轻传的技击核心。

4、相近流派

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传,除此以外,以通臂或通背命名的拳种还有“通背猿猴”(六合通背)、“二十四式通背”(白猿通背)和“两翼通背”“五行通背”、“金丝合叶通背”等等,都与祁家通背不尽相同。

5、风格特点

通背拳在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父子均有着述。《南雷集·王征南墓志铭》中说:“佑神通臂最为高。”黄百家说:“通臂,长拳也。”通背拳在全国已发展成若干流派,争奇斗艳。通背拳在河北较普遍流行于东部。沧州一带有金丝合叶通背,大清河流域是五行通背,京南京东则是五猴、白猿通背。

五猴通背拳的风格特点是:大劈大搓,放长击远,粗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方,而又内外兼顾,刚柔相济。

6、代表人物

季玉林先生,1930年生人,祁家通背拳第六代传人,系祁家通背拳第五代传人杨桂林先生嫡传弟子,原北京东四十条刘月亭先生所传承一脉,即:

祁信(第一代)

陈庆(第二代)

王占春(第三代)

刘月亭(第四代)

杨桂林(第五代)

季玉林(第六代)。

杨师无有子嗣,由先生侍奉二老终寝,故得恩师倾囊相授。

先生深感祁家通背拳历代前辈在传承的保守惜艺,使得拳术中大量珍贵技击技术几近失传,遂开明宗义,将先辈所传之真意,授予后人。得杨师许可,将原拳谱中无实际技击含义,或者可以代操的手法去除,添加进原本属于单传、秘传的各种单操技法,重新成108单操手。另将技击连手的方法,普传予后人。并主张以现代器械技击总法替代不合时代发展的大杆与单刀的操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季玉林先生所培养的祁家通背拳第七代传人中,桃李叠出,涌现出如:张志诚、解用墅、赵春发、王大鸣、周占山、马晓松等一批擅于技击的传统武术人才。

第八代如康全友、刘利群、郑凯、唐宝杰、李斌、马健、郑建国、仲福宪、张鹏、董长增等,亦不辱师门,成长迅速,有些还步入回馈社会的行列,投身于传统武术教育事业中。

上一篇:临淄刺绣

下一篇:戳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