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21:16:37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为云南唯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56′之间。土地资源丰富,人均位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储量较大,为全国独有;热区开发潜力巨大,牛洛河万亩茶园闻名全省,橡胶品质优良,供不应求。云雾茶、茶王茶、南江奇兰、报春银毫、江易毛峰等15个品牌在国际国内获奖,白糖销往俄罗斯和蒙古。麻线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优质稻驰名省内。

中文名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普洱市

下辖地区:整董镇、康平镇、国庆乡等5镇2乡

*驻地:勐烈大街

电话区号:0879(+86)

邮政区码:665900

面积:3544平方公里

方言:西南官话

车牌代码:云J

行政代码:530826

1、行政区划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勐烈镇、整董镇、国庆乡、嘉禾乡、宝藏乡、康平乡、曲水乡;江城农场。

2、历史沿革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属永昌郡辖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属剑南道濮子部。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地。宋、辽、金时期,归威楚府管辖。元、明时期,先后归元江路、钮兀御夷长官司管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弹压委员,作为地方行政官吏,军政兼辖。民国五年(1916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归普洱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设县治。1949年3月解放,1954年5月成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至今。

3、地形地貌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余脉无量山的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狮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处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

4、气候概况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气候属低纬山区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7℃。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12.1℃;最热月6、7月,月均气温22.2℃。全年基本无霜,年均有霜日仅2~3天。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位于全省前列。年均降雨天数178天。年均日照1886小时,相对湿度为85%,蒸发量为1478毫米。

5、自然资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水资源:境内江河纵横,水源丰富,有曼*、勐野江、李仙江、曼连河、腊户河、土卡河等30条江河及200多条溪流。以康平乡营盘山为分水岭,营盘山以西河流注入曼*,属澜沧江水系,营盘山以东河流注入李仙江,属红河水系。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县水资源总量达168.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02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5550千瓦,仅占总量的0.18%。开发量和蕴藏量极不相称,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土地资源: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地处亚热带,境内有土地531.6万亩,其中热区面积522.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8.3%,每平方公里28人,人均土地56亩,热区面积和人均土地位居全市首位。未开发利用的土地189.5万亩,宜牧草山182万亩,热区开发潜力巨大。耕地面积25.78万亩,其中:水田6.76万亩,旱地19.82万亩。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黄红壤交错区、冲积土和水稻土。宽广的土地,充沛的雨量和温暖的气候十分有利于橡胶、茶叶、甘蔗、咖啡、木薯、水果、紫胶、南药、香蕉、竹木等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生物资源:全县有森林面积298.58万亩,森林覆盖率56.17%,活立木蓄积量1211.40万立方米。有思茅松、柏木、红椿、黄杨木、花皮木等30多种乔木和品种繁多的灌木。有大树花生、木姜子、八角香兰、山桂花等3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香八角、野三七、白豆蔻、砂仁等1000多个中草药品种,蕴藏量为500多万公斤;有苦竹、甜竹、黄竹、白竹、大藤条、小藤条等10多种竹藤植物;有杨梅、干天果、三丫果、橄榄、山茶花、冬凤兰、竹叶兰等30多种野生水果与花卉。有虎、熊、豹、鹿、野猪、麂子、刺猪、穿山甲、蛇类、鸟类、鱼类等动物上百种。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有铜、铅、钨、锌、辰砂,其中瑶家山铜矿储量为96万吨。非金属矿产有钾盐、煤、石膏、石灰石、石棉等,其中已探明岩盐储量25亿吨,钾盐的储量2000多万吨,是我国唯一的可溶性古钾盐矿床。

6、经济概况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经济总量:2012年实现县级生产总值200903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9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0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53892万元,同比增20.8%,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000万元,同比增2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4080万元,同比增12.1%。全县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0.5︰44.2︰25.3调整为37.8︰40.3︰21.9。一产业比重止降回升,二、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人均生产总值达16274元,比上年提高了3653元。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9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3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12万元,同比增23.4%,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649万元,同比增10.2%;营业税完成3469万元,同比增37.7%,企业所得税516万元,同比增34.7%;个人所得税127万元,同比下降36.2%;农四税456万元,同比下降11.5%;非税收收入完成3586万元,同比增70.4%;*性基金收入完成4428万元,同比增7.6%。全年组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9366万元,同比增1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249万元,同比增49.9%;教育支出13492万元,同比增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90万元,同比增长3.5%;医疗卫生支出6771万元,同比增14.8%;农林水事务支出16091万元,同比增52.1%。

价格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同比上涨了2.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2.3%,同比上涨了2.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5.3%,比上年同期上涨了5.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17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其中:水电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699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6.7%;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136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9.4%;水利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0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9.3%。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2012年施工项目总数56个,同比增加15个,总体项目中竣工项目50个,比上年增加21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362万元,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各重点项目中,勐野江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39025万元;江城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中高密度纤维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600万元;三江大厦、三国贸易城分别完成投资7871、5150万元。启动了勐康边贸特色小镇、整董旅游小镇、曲水特色小镇建设,以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管理局、*和交警大队、森林*等业务用房建设以及勐康工业园区为试点的城镇上山工作取得良好示范带动作用。东区延长线、农贸市场、建材市场、体育馆、医院、客运站等规划布局全面完成,三江大道延长线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运营,五星级度假酒店等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江大厦、三国贸易城、国际商贸城、廉租住房建设不断推进。农转城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转户4776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4.03%,比上年提高了3.23个百分点。

7、社会事业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科学技术: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继续推进“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全县全年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55人,其中农牧科技人员189人。年内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指导、科技实验示范等活动,共组织实施省级、市级科技项目7项。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10期28000人次。建立完美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5.5%提高到46.0%,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教育:2012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共45所。其中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5100人;其中:高中生1213人,初中生3887人;有专任教师32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38.75%;有职高1所,在校学生525人,专任教师86人;有小学校数26所,小学在校学生9362人,专任教师564人,小学入学率99.81%;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教师12人;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数2178人,专任老师92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39人;当年高考上线325人,上线率达100.00%。

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2012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22万册;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年内《江城报》发行4.8万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年共组织和参与文艺演出27场,观众近7万人。成功举办了“三丫果节”、“金鸡龙马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庆演出活动。完成“七彩云南”乡(镇)村级体育场所建设28个点。大力推进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的实施,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县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个,放映620场次,观众8.1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积极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共完成6734套(户)直播卫星接收安装调试任务。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加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465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565户,模拟电视达到2900户。全县广播覆盖率为96.3%,电视覆盖率为97.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7.9%。城乡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县文明运动会,举办了宝藏乡、国庆乡乡文明运动会,组织网球协会参加全市举办的“特恩杯”网球比赛,女子篮球队参加全市举办的文明运动会。年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6.0万人次以上。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卫生:全县参合人数达到91406人,参合率为96.48%,补偿医药费为2557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医保人数9380人,参保率93.8%,补偿医药费103万元。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服务站、门诊)62个,床位27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4人,其中:执业及助理医师112人,注册护士113人,药师17人,技师21人。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1张。

8、民族文化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6个世居民族中除哈尼族和拉祜族外都有文字。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民歌民谣、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哈尼年”、“火把节”、“泼水节”、“盘王节”和各种祭祀活动,舞蹈有跳笙、嘎尼尼、阿迷车、虎脊舞、孔雀舞、祭祀舞等10余种,乐器有葫芦笙、直箫、三弦、琚锣、鼓、竹筒、响篾和地芦杆、吹叶子。哈尼人还喜欢用本民族语言编唱各类喜怒哀乐和婚丧娶嫁的曲调。现有保存完好的彝文手抄书23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故事、医药、祭祀;瑶族文字使用汉字读瑶音,字形是在汉文上多一笔或少一划,主要用于记录经书或歌词,现存一部分手抄本;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

9、旅游景点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李仙江畔的亚热带雨林、狮子岩大山的奇峰异石、曲水乡的万亩胶园、牛洛河的万亩茶园、中老边境的7号界碑、整董镇的傣家竹楼,边境旅游,从江城水路可通越南的莱州(省)、河内,陆路可达老挝的丰沙里(省)、万象。

10、地方特产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香软米:是江城县特产,通常指大毛毛谷米和麻线谷米两种,属晚籼型品种。杆高穗粗、粒大,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断。

火烧牛干巴:是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菜肴。是把牛肉条放到木炭火灰里,将干巴烧熟,取出拍尽灰烬,待牛肉松软后,将干巴撕成肉丝防入盘中,同薄荷、辣椒等配料搅拌食用。

江城大黄鱼:产于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中,头扁身圆,体表无鳞,无粘液,鳍须发达,内原无刺,体重每条可达30多公斤。

上一篇:李家莲

下一篇:金湖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