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文峰区
安阳文峰区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核心城区,是安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峰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2012年)。辖区内的安阳古城(又名彰德府城,为唐宋邺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有五代后周建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宋代昼锦堂记碑、元代小白塔、明代高阁寺、清代“府城蝗庙”等。
中文名:安阳市文峰区
外文名:AnyangCityWenfe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安阳
下辖地区:12个街道、1个镇、1个乡
面积:179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
车牌代码:豫E
*驻地:东大街街道南环城3号
地理位置:河南省北部、安阳市城区中心
著名景点:元代小白塔、明代高阁寺、清代“府城蝗庙”
电话区号:0372
邮编区码:455000
1、行政区划
全区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东大街街道、头二三街道、甜水井街道、东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西关街道、紫薇大道街道、光华路街道、永明路街道、中华路街道、宝莲寺镇、高庄乡,52个社区、71个行政村。
2、自然环境
文峰区
文峰区位于安阳市市区东南部,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处于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温适宜。年平均气温13.6℃,7月份平均气温27.2℃,1月份平均气温-2.7℃。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556.8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
3、历史文化
文峰区
文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宋、元、明、清历代州府县所在地,是安阳市建制最早的市区之一。辖区内的安阳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存有五代后周建筑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宋代昼锦堂记碑、元代小白塔、明代高阁寺、清代“府城蝗庙”等诸多文物古迹。辖区教育资源丰富,有安阳师范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各类院校120余所,专业技术培训机构82个,近千家文化经营单位。
4、区位优势
文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出条件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穿南北,安南、安林高速横贯东西,石(家庄)武(汉)客运专线安阳已经通车。距首都北京500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80公里,距河北邯郸码头机场仅30公里。此外,辖区还形成了以光明路、中华路、文峰大道和文明大道等10条主干道为框架的六纵四横、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5、经济发展
工业
文峰区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补齐工业经济短板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天然气管网13公里、电网12公里、供水管网6公里。新入驻企业6家,在建项目达到12个,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安化聚酯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顺利试车,斯普机械、北方重机已投产,方快锅炉、恒宇电气、恒安电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农业
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总产达4.8万吨,实现十连增。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0亩,发展高效农业732亩,建成了新天地温泉度假村等一批休闲观光项目。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天尊生物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节水灌溉水利小区7个,解决了4000亩农田灌溉难题;开工建设了涉及6个村9000余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13个,受益村民2.6万人。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抓住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的机遇,突出抓好了大连万达、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了海天城市广场、龙跃新世纪广场等一批高端商务设施,扎实推进了文峰汇、文峰旺角、彰德府
6、城乡建设
新城总体规划
(一)安汤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安汤新城建设,共征收土地4800余亩,拆迁面积42万余平方米。“两纵四横”6条道路全部开工,其中安康大道、安泰大道、安兴大道西段快车道已建成通车,路网框架初步搭建;羑河治理工程7.2公里主河道全部开挖完毕;新型农村社区一期19栋安置房全部动工建设。
(二)旧城片区改造取得突破。将南大街改造列为全区“城建三年大变样”头号工程强力推进,正式启动了征收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八中路口片区东北角已开挖地槽,西南角正在加快施工。高招办片区已与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原市教育局地块主体已封顶,正在外部装修。
(三)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汪家店城中村改造已与开发商签订了补充协议,安置房正在加快建设。聂村城中村改造已完成相关费用测算,原聂村小学已拆除。中华路办事处7个村统一改造已完成了相关费用测算,编制了招商手册,并与多家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了对接洽谈。
(四)城区品位不断提高。探索完善“中队进街道、小队进社区、队员进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积极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共建绿色安阳”活动,圆满完成了京港澳高速、中华路宝莲寺段和城区绿化工作,绿化面积1000余亩,提升绿化景观绿地6万余平方米。顺利完成文明大道东段、光明路等道路拆违建绿工作,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观。
7、社会事业
科技文卫
文峰区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拨付科技三项经费135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49项。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了18个学校及三所幼儿园的整修改造工程,免除3.38万名城乡中小学生各类费用1100余万元。不断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启动了区文化馆建设,新建街道文化活动中心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8个,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打造了文峰广场文化品牌。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村卫生室30所,改善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条件。
人力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1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8%。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900余万元,实现了提标增长和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8.4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开工建设公租房3000套,审批经济适用住房330户,787户群众住进了廉租房,群众住房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安全保障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程,推动全区四级网格平台“服务更细、管理更优”。重点抓好了处置非法集资、信访稳定、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8、旅游景点
文峰区境内保存有彰德府城,和古城内的文峰塔、小白塔、昼锦堂三绝碑、高阁寺、府城隍庙、韩王庙、崔铣祠、郭朴祠、许三礼祠、文昌阁、钟楼等旅游景点。
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古城,安阳于是称邺,为相州邺县治所。此后安阳古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安阳古城改筑为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以南北大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东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1949年前,鼓楼、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宅建筑基本完好,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护城河和城内多处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护完好,辟为三角湖公园。沿护城河外辟为环城公园,成为游览和休闲散步之地。
文峰塔
安阳市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元、明、清均经重修,1964年安阳市人民*进行了较大的重整。文峰塔久负盛名,古代被称为“南北丛林之冠”,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年间知府黄邦宁为塔门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改称为“文峰塔”。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文峰塔以其精美的建构艺术,国内外罕见的建筑风格,高大雄伟的形象,成为安阳的标志。
高阁寺
安阳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是明赵王府旌教祠中最后一座殿。今存高阁寺乃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曾加重修。解放后也曾两次加以整修。近年河南省又拨款彩绘重修。
昼锦堂
昼锦堂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境内,现为安阳市第五中学地。昼锦堂为北宋名相韩琦修建,作为他的修身养性之地。昼锦堂是当时全国四大园林之一。韩琦在这里安度晚年,于公元1075年病逝于相州(今安阳)。公元1702年,昼锦堂更名为昼锦书院,此后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大雅之士。清朝末期,学院又更名为昼锦学堂,成为中原最早的中学教育机构所在地。建国之后,该地于1958年更名为安阳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