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回族汤瓶八诊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7:46:29
...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传递着友谊,也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汤瓶八诊是丝绸之路沉淀下来的知识与记忆,是阿拉伯医学、中东*医学和中华医学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根据******民族的宗教礼仪、生活习俗,在长达千年的探索实践中、总结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保健医学疗法。汤瓶八诊疗法主要包括:头诊、面诊、耳诊、手诊、脚诊、骨诊、脉诊、气诊八种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和油疗、火疗、水疗、放血疗法、熏疗等内病外治药物疗法,及将养生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养生方案,同时还以阿拉伯香药为主的回医药产品。

1、起源

*的创始人*在《圣训》中明确指出“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回族汤瓶八诊波斯保健医学和中东*医学吸取了中华医学,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养生保健疗法,证明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印证了*创始人*圣人的先知。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到中国来经商,路途中人困驼乏,疲惫不堪,腰酸腿疼,在洗浴和歇息之时,通过揉脚及按捏身体某些部位,从而达到减轻消除疲劳。当他们到达长安时才发现中国中医经络理论,其理论认为经络贯通人体周身各部位,内连脏腑,外络皮毛,沟通人体上下内外。此发现给了阿拉伯人很大的启发,并结合自身原有的保健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自然养身疗法——末梢经络根传法。此为汤瓶八诊的雏形。

汤瓶的命名源于唐朝,当波斯、中东*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商务交流有所贡献的时候,唐王李世民为了给予表彰,按照*的习俗打造了一只瓶状的“洗壶”,命名为“唐壶”。随着朝代的演变,“洗壶”是*用于洗“阿布代斯”的器具,其意为*“洗大净”和“洗小净”的水壶,为使之清洁肌肤,净化心灵,壶内装有热水,古时“热水”称之为“汤”,故易名为“汤瓶”。

“汤瓶”是*具有代表性的专用器具。因此,跟*相关的文化、商标都以“汤瓶”命名,“汤瓶八诊”因此得名。

汤瓶八诊于中东、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采用民间经脉按摩、刮痧、火罐、放血疗法、*洗“阿布代斯”过程中的自我按摩。最初通过手与脚的推、捏、压、刮等形成了“末梢经络根传法”。后经学者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有主次的八种疗法,被后人称之为“汤瓶八诊”。虽在发展的过程中和中东波斯*保健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现已成为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本土保健医学文化。

杨氏家族是在明末清初,其祖父杨明公掌握后开始承袭运用。杨明公精通医道,教门颇深,对中国古代的易学和内经学潜心研究,掌握内病外治疗法,结合临床实践将汤瓶八诊进一步的完善,并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传给后人。第六代传人杨耀钧酷爱中医学,热衷于回族医学,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汤瓶八诊。晚年,安居宁夏,扶持教导后代,并长年义务为回民百姓治疗疾病,享有很高的声望。

第七代传人杨华祥,传统医学教授、中医副主任医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多年来,他致力于汤瓶八诊的传承与弘扬,潜心研究回族医学,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1987年他向自治区政协提交的关于实施“汤瓶八诊”的提案,得到了自治区*的重视与支持,批准成立了“*医疗康复中心(回民医院)”,将汤瓶八诊推向临床,之后由于困难颇多而停止经营。1992年杨华祥应邀赴马来西亚传授汤瓶八诊颇受欢迎,得到了世界糖王郭鹤年及其兄郭鹤举的支持。从此,杨华祥先生客居马来西亚,以“汤瓶八诊”为纽带,为宣传宁夏,为宁夏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做出了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授予杨华祥先生“情系宁夏爱洒回乡”牌匾,马来西亚、宁夏*称他为“民间大使”。为了承袭、保护汤瓶八诊,在中国*、马来西亚,汤瓶八诊受益者的支持下,在宁夏银川创办“汤瓶八诊养生坊”。已成为宁夏回族医学——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汤瓶八诊疗法源于祖国传统民族医学,是古老的波斯及中东文化,吸纳、学习中医经络学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内病外治、非药物自然疗法。一直以来以口传心授的方法在******民间传承,具有浓郁的回族特色。据*《圣训》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民间已有了类同的疗法。

汤瓶八诊疗法,包括头诊、耳诊、面诊、手诊、脚诊、骨诊、脉诊、气诊八种疗法,与现代经络学有相同的哲学思想。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经脉、窍穴诊疗。

头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沿头部(除颜面五官、两耳部分外)的经脉、腧穴、颅骨骨缝或病变部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力度,分别施行汤瓶放血、汤瓶水浴及刮、压、摁等汤瓶末梢经脉根传手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头部、思维及精神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用耳诊棒依次循耳部经脉穴位进行点压,并配合耳部末梢经脉根传手法刺激局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头部、耳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

面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在颜面部依次循二经二络经脉及穴位,施行面部末梢经脉根传刺激手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头面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

手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在双手的掌背部依次循经脉及穴位,分别施行手部末梢经脉根传刺激手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头面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脚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整个施治的方法和社会所推广的脚底按摩有很大的差别,它首先以双足的掌背部经络走向依次循经脉以汤瓶水疗及手法疏通,而后以穴位及经真实性千百年临床验证而得到证实的足跟特殊的部位(现代足底按摩所表述的生理反射区),运用足浴手法,以及双脚同步施行脚部末梢经脉根传刺激手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局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

骨诊

是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以全身骨干、筋经和骨节为施治目标,结合经脉筋经之走向流注次序,运用末梢经脉根传的刮、压、拔、颤、抖、叩、搬等刺激手法作用于骨干、筋经和骨节,以达到袪除“骨垢”、滑利关节,预防和治疗局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在特殊情况上需施治的*诊疗师身带“大净”,边施治口中要默念“杜阿一”,以求患者早日康复。

脉诊

是八诊中较为复杂的一诊,它不但依据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主要它有着浓郁的民族习俗,对于疑难杂症它需要施治者以汤瓶水疗放松患者,同时需施诊者身带“大净”,在施治的过程中口颂“杜阿一”,以全身经脉为施治目标,结合经脉筋经之走向流注次序,运用末梢经脉根传的拿、按、刮、压、拨、拍、打等刺激手法作用于周身经脉循行部位,以达到疏通经脉、袪除“脉结石”、行气活血、预防和治疗局部及全身性疾患目的的一种疗法。

气诊

是近代人的概念,每一个宗教都有自身的修炼方法,*也同样,它按照*生活习俗拜功,汲取了中华回族医学的脏腑经脉理论,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演炼,在演炼的过程中要求“一抬两手六门关,万思归心守真元”,从而达到排出杂念,静化心灵、安神定志,预防保健和治疗心理障碍及精神疾患的一种疗法;二是一个修炼有素的*修炼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当面修炼,以自己的生物场而去影响对方,从而调动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及自身的潜能。

2、汤瓶由来

汤瓶的命名源于唐朝,当波斯、中东*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商务交流有所贡献的时候,唐王李世民为了给予表彰,按照*的习俗打造了一只瓶状的“洗壶”,命名为“唐壶”。随着朝代的演变,“洗壶”是*用于洗“阿布代斯”的器具,其意为*“洗大净”和“洗小净”的水壶,为使之清洁肌肤,净化心灵,壶内装有热水,古时“热水”称之为“汤”,故易名为“汤瓶”。

“汤瓶”是*具有代表性的专用器具。因此,跟*相关的文化、商标都以“汤瓶”命名,“汤瓶八诊”因此得名。

3、作用

“汤”在中国古汉语中是烫水、开水的意思,顾名思义,汤瓶就是盛热水的瓶,是北方回族*的沐浴器具。汤瓶多用于盛水做小净,也可用来洗手、洗脸,其形状与端把近似于茶壶,瓶体多为圆柱状,一般高约30公分,以银、铜、铝、锡、铁等金属制作,个别地方也有用竹料、木料和瓷器制成。

汤瓶是回族*的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虔诚的*不但用汤瓶作小净,在礼拜前洗涤身上的尘灰,而且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汤瓶,体现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汤瓶的瓶口有盖子,使用时将瓶倾斜使水流出,用过的水即流走不能再用,故沐浴时都不用脸盆和浴盆。汤瓶的另一个特殊作用是其标示作用,一些*经营的清真食品店铺、摊点、其招贴商标,除用阿拉伯文、中文说明外多绘制汤瓶图案作为特殊标志

4、社会意义

汤瓶是回族人民传统的盥洗用具,除礼拜用汤瓶净身外,日常用来洗手洗脸。汤瓶有金属、搪瓷、砂矸泥、塑料等种类。其型如高腰水壶,有盖、柄及出水的小嘴,不洁之物不致进入,既卫生又方便。那么,汤瓶是怎样来的呢?

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皇宫的金銮殿里的一大梁即将倒下,说时迟那时快,急忙赶来的一位头缠白巾,穿着绿袍,肩搭毛巾,手持汤瓶的高鼻、深目大汉奋力擎起。唐太宗百思不解,第二天便召集文武百官圆梦。有一位善解梦的大臣说:“陛下,大梁倒塌,暗指我大唐*将面临危难,而头缠白巾,手持汤瓶的大汉西域******,唐朝的*要靠西域的******来共同扶持。”于是,唐太宗下旨不远万里从西域大食国请来了六十个******人,并依照大食国净仪的习俗,每人赏赐一把精美无比的洗壶。当时人们把这种洗壶叫做“唐瓶”。久而久之,民间就把“唐瓶”误叫成“汤瓶”了。

二:过了几年,朝廷出了动乱,一个大臣叛变了朝廷。叛军如狼似虎,唐朝的军队无论怎样也抵挡不住。贫民百姓背井离乡,叫苦连天,全国上下动荡不安,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寝食不宁,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徐茂公说:“我大唐*面临危难,只有西域回固才能拯救,请我皇速派人去求援。”唐太宗连忙派徐茂公到西域大食国。大食国国王二话没说,当即派大将宛尕斯率兵五千前来相救。由于大食人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顽强,很快平息了*。在唐太宗的再三请求和执意挽留下,宛尕斯将军和三百名士兵留居长安。唐太宗担心他们思念家乡亲人,都给他们娶了妻小,并建造了一座大*供他们礼拜。还命令工匠,依照阿拉伯的洗壶样式铸造了精巧美观的金壶和铜壶,供他们礼拜时小净。这种壶口小腹大,酷似当时的瓷瓶,故而当时的人们习惯称作“瓶”。因为这是唐朝皇帝赐给的洗瓶(洗壶),所以也叫“唐瓶”,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叫成了“汤瓶”。

三:话说元朝末年,朱元章率兵起义。官府为了镇压农民军,不问青红皂白,不分良莠,到处烧杀抢掠。有一天,在河北沧州县的一个村子里,起义军和官府兵展开激战。突然,起义军的一位军官被敌军士兵砍伤,鲜血直流,生命垂危。这情景正巧被远处一个村姑看见,她连忙顺手抄起一根木棍,绕到敌军背后,只听“咚”的一声,敌军士兵被打死了。然后村姑把起义军军官背到自己的家中,包扎好伤口,护理调养。后来,义军军官伤愈临行时,才知道救他们的村姑家信奉*,习惯使用汤瓶。为了表达对村姑的感激之情,他叮咛说:“从今以后,只要在你们******家门口挂上汤瓶,我们义军一定尽力保护。”

打这以后,一有战争,村里的回民都在门口挂上汤瓶。几年后,朱元章做了皇帝,他的回族将军、开国功勋常遇春知道了这件事后规定:“凡我******者,都挂汤瓶也!”久而久之,挂汤瓶便相沿成习,作为回族饭馆、饮食摊点及其他回族经营场所的“清真”标志了。

5、传承系谱

第一代传人:杨明公(1710年——1850年)

出生回族中医世家,祖先情况已失考,酷爱于中医、武术及*的养生修练,据家谱记载,明公长寿,活到140岁。明公壮年时曾中武举,刀剑拳棍皆通,晚年执掌杨氏武馆,有杨老太公之称。教门颇深、悟性极高、“尔里”深,精通医道,博掌典故,对中国古代的易学和内经学素有钻研,花甲年间得悟,在教门规矩的基础上延续并发展了回族*汤瓶功法。

第二代传人:杨振山(1744年——1844年)

明公之子杨振山诗书皆优,曾应试中举,欲效法明公,中第返乡,深研医道、教道和中华本土文化中的阴阳(周易)五形与中医学经络学说,一心以继承父志为大业,因明公年迈,方开始接管杨氏武馆,期间依然恪守族规,凡回族子弟有心志与内质,均可传授汤瓶八诊,同时广泛义诊,医武德均深获赞誉。

第三代传人:杨万运(1780年——1879年)

明公之孙杨万运,颇具祖父明公风范,对修练汤瓶养生功及******医学几欲入迷,万运四十岁时,已然名闻四方,周游中原,凭用汤瓶功和汤瓶八诊,并济贫行医,正值汤瓶功及******医学的顶峰时期。

第四代传人:杨岭云(1825年——1928年)

其子杨岭云,六岁起随父学医,并学汤瓶八诊,后因性情孤僻,便立八子杨瑞堂执掌家门。

第五代传人:杨瑞堂(1863年——1950年)

瑞堂自父岭云身上获汤瓶功和汤瓶八诊,重点研究汤瓶八诊及回族养生修练方法,擅长针灸,有“有神针武师”之誉,据传,同乡有疾,每每登门义诊,分文不取,乡里皆曰“颇具先祖明公之风”。

第六代传人:杨耀钧(1903——1991)

汤瓶七式拳名家,融先祖之大成,以医为术,治病救人,广施仁义,成为一方的中医、武术、气功大师。多年来一直义务以汤瓶八诊为众病黎施治,在上海受到了广泛的赞扬。晚年,随次子安居宁夏,在次子杨华祥任职的回民医院担任顾问,系统整理、挖掘汤瓶八诊,为汤瓶八诊的保存皆尽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代传人:杨华祥(1952)

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回族医学,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汤瓶八诊,主张以善为本、以量为度、以德为高、以诚为荣,义务为人治病,广受赞赏。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由自治区*批准宁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办的中国宁夏*气功医疗康复中心主任,即回民医院院长,获中医副主任医师、传统医学教授职称。1992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后因汤瓶八诊在马来西亚得到认同,在郭氏家族(世界糖王郭鹤年及其兄郭鹤举)的支持下,客居马来西亚至今。多年来,为宣传祖国、宣传宁夏,以汤瓶八诊为桥梁,广交朋友,为宣传宁夏做出了很大贡献,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破例赠送“情系宁夏爱洒回乡”牌匾。并被马来西亚及宁夏称为“民间大使”,为继承祖业,传承、保护汤瓶八诊2004年在中国*、马来西亚,汤瓶八诊受益者的支持下,在宁夏银川创办首家“汤瓶八诊养生坊”。

第八代传人:杨庭亮(1977年)

第八代传人杨庭亮为第七代传人杨华祥长子,2004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第八代传人自小随祖父和父亲练习汤瓶功及汤瓶八诊疗法,并熟练地掌握了该功法的基本技巧和理论体系,并在临床过程中系统地运用于内科疑难病症的治疗。协助父亲杨华祥教授出版《汤瓶八诊养生方案》系列丛书3本,参与编著《回族汤瓶八诊疗法》教材1本,编著《回族汤瓶八诊疗法》初、中、高诊疗师培训教材3本。发表回医药“汤瓶头诊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90例临床观察、“中国回族汤瓶八诊疗法对亚健康人群的保健作用及理论探讨论”、“振骨板”在回族汤瓶八诊疗法之骨诊诊疗中的作用与意义等5篇学术论文。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服务适宜推广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高发疾病防治适宜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项目2项。

精通回族汤瓶八诊疗法项目的理论与操作,调理治疗经验丰富。2010年,代表宁夏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回医药汤瓶八诊疗法。2013年,应邀赴斯里兰卡参加联合国世界中医药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传授中国回医药文化

6、诊疗器具

汤瓶壶

汤瓶壶,器皿名称。*在*中洗浴,也是回族在家庭中洗浴的浴具之一。形状似壶。上有口和盖,从口注入水后,盖上壶盖。壶身一侧斜出一嘴,另一侧为把手。使用时一手执把手微倾壶身,即从嘴中流出。平底或圈足。口小底大。回民喜欢用汤瓶是因为汤瓶有盖、有把、有流水的高翘壶嘴,盛水的主体部分一般呈鼓状圆台形,不洁之物不易进去,既方便,又卫生。故在回族聚居区及散民的回族家庭中多备有汤瓶,用以冲手、洗浴。使用时灌入温水。在*洗小净时只用两个汤瓶,洗大净时汤瓶与吊罐并用。传统的汤瓶壶种类有铜汤瓶、搪瓷汤瓶、轻铁汤瓶、塑料汤瓶、砂泥汤瓶,还有铝汤瓶和锡铁汤瓶等等。

羊角板

取阿訇所宰的羊只前甲骨,通过蒸煮、清洗,由阿訇刻上“杜阿一”,******人在诵读“杜阿一”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羊角板不仅仅作为学习用具,且可用来按、刮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疲劳、不舒适等症状得到缓解。久而久之,******人习惯将印有“杜阿一”及“*”的羊角板用于刮痧而作为一种驱除病痛的简单的医疗器具。

牛角棒

牛角棒也是通过历史的演变,将印有“杜阿一”及“*”的牛角棒用于学位的点压、辅助末梢经脉根传手法,在施治过程中也便于携带(按*规,非*禁用刻有“杜阿一”及“*”的器具),后人沿用成习。

耳诊棒

取桃木、削成长约15公分,直径0.8公分左右,一头为圆形,一头为尖形。经配制的草药方剂,水煮后,主要用于耳部穴位的点压施治。

经窍仪

经窍仪是由牛骨制成的一件手持循经治疗辅助器械,其外形恰似带轴的圆饼形的陀螺仪。其结

构特征是上部为一高约2厘米、直径约为1.5厘米的圆柱状的食中指夹部;中部为外薄(厚约3毫米)内厚(厚约1.5厘米)的圆饼状的五指握部;下部为一长约3厘米、直径约为1.5厘米圆柱体,其圆柱体的远端呈园锥状,锥尖较钝,为治疗部;其中,该结构是上部、下部为一整体而镶嵌于中部圆心制成。

治疗操作时,术者以右手食、中指根部夹持于经窍仪的上部,掌心朝下紧贴于经窍仪中部表面,五指自然分开,五指末节紧扣经窍仪中部圆饼的外缘,使经窍仪下部的锥尖部可随意对准治疗部位的经络和穴位,进行治疗。

推经锤

推经锤是由牛骨或檀香木制成的“工”字形循经治疗辅助器械。其结构特征是其前后两端(

治疗端)分别为高约为25厘米、直径约为3厘米和高约为30厘米、直径约为3厘米的直立园柱体状,两端的上部为术者的双手持握部,而其下部均呈圆锥状,锥尖较钝;前后两端均从下部的锥尖向上等高处(约为8厘米处)由一长约为50厘米、直径约为3厘米的水平圆柱杆横向连接固定组成。

治疗操作时,术者左前侧立,两肘前屈,左右手分别握持推经锤的前后端上部,使推经锤前后端下部的锥尖对应于被术者治疗部位的经脉线上,施行治疗操作。

震骨板

震骨板是由檀香木或枣木制成的循骨治疗的辅助器械。其结构特征为一长约为15厘米、宽约为5厘米和高约为2厘米,且表面刻有*饰纹的长方体状木块。操作时根据需要常以单手纵向握持震骨板的一面,令另一面紧贴被术者的骨对应面,施行治疗。

搨罐

(1)胡杨木罐:取坚实成熟的胡杨木,一头开口,另一头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胡杨木罐,常因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故临用前,一定要先用煎煮开的特制药水浸泡7日,再阴干密封保存备用。

(2)枣木罐:取坚实成熟的枣木,制法同胡杨木罐。制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

文化价值编辑

1、特色文化价值(回族)

千余年来,回族汤瓶八诊疗法源自波斯保健医学和中东*医学,是******先民在吸取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回族汤瓶八诊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汤瓶八诊的技术手法,很多是由*在洗浴时的动作演变而来,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汤瓶八诊为人祛病强身的同时,弘扬了*清洁、保健、养生的宝贵文化。

2、中医、回医文化结合价值

回族汤瓶八诊源自波斯保健医学和中东*医学并吸取了祖国传统中医学理论,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保健医学文化,证明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中国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印证了*创始人*圣人在圣训中所说“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教导的价值所在。回族汤瓶八诊在中国完善以后,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他和最初的波斯保健医学和中东*医学有一定的关连,但它已成为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回族保健医学。它是跟信奉*国家进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纽带。

3、国际交流价值

回族汤瓶八诊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民族医学、民族养生学价值。是******民间传统医学与中国中医经络学相结合的回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一结合,在中国医学史上独有。其独特的养生价值,已受到信奉*国家有关人士的注目。

随着中国与信仰*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不断加强,继承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的回族汤瓶八诊对增进*国家对中国的亲和力有着很大的意义。宁夏是中国的回族自治区,传承汤瓶八诊、弘扬回族传统医学保健文化,对提升宁夏和*国家的交流有着必然意义。

以汤瓶八诊为桥梁,曾使之众多信仰*的高层人士来宁夏考察、访问,并提出合作、设点。来访者中包括美国*基金会主席达瓦希尔、沙地阿拉伯*圣人的后裔——阿布杜拉佤海(阿布杜拉佤海先生已提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联合创办汤瓶八诊国际连锁机构)、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州务大臣哈比尔·托由在访问宁夏和宁夏*主席共同见证签订了在马来西亚开办汤瓶八诊养生坊的备忘录。马来西亚卫生部副部长拉迪夫先生以和宁夏卫生厅及自治区人民医院达到共识,在马来西亚创建东方医疗保健中心,也把汤瓶八诊列为内容之一。

4、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汤瓶八诊是中国回族先民在吸取了中医学精髓的基础上而完善的一套具有回族特色的保健疗法。

更重要的是对祖国传统民族疗法的挖掘补充和完善,信奉*的虔诚回族人士,在接受医疗保健方面是有禁忌的,而回族汤瓶八诊是最佳选择,也便于将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文化及回医保健方法传播到*国家,进行交流、研究、弘扬。

7、品牌释义

汤瓶八诊标志取麦穗环绕汤瓶的造型而设计,“汤瓶八诊”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的形式表现,体现了中华文化和*文化的融合,标志内为三瓶合一。选用古铜色来表现我们汤瓶八诊的悠久历史和所涵盖的古老文化。外一汤瓶壶形寓意为和谐聚财,内一汤瓶壶形为汤瓶功式取半合弦为汤瓶人海纳百川,齐心协力,打造健康人生的追求目标;崇尚善良正直,诚信的人格;倡导团结,进取,理性,创新的精神;内二为正宗汤瓶壶形,寓言汤瓶八诊是中国文化与*文化结晶。

8、非遗信息

遗产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批准文号: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2008〕19号文件

批准日期:2008年6月

批准机关:国务院、文化部

批准序号:传统医药(977Ⅸ-17回族医药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遗产编号: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宁夏银川市

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项目名称:回医汤瓶八诊疗法

申报单位:宁夏汤瓶八诊文化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