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
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南京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1934年11月13日,死于*特务的暗杀。
1、人物生平
史量才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县龙都乡杨板桥村,原名家修,中年后以字行。其父史春帆因太平天国战事赴上海娄(松江)县泗泾镇开药铺,43岁生下独子史量才。史量才7岁丧母,9岁随父迁居泗泾镇。
1899年他科举受挫,又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毅然放弃科举,与松江雷继兴、龚镜清等青年研求日语及理化等应用科学。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年假归故里,得地方父老筹资,创办泗泾米业养正小学。1903年毕业后,应上海王氏育才学堂之聘,任理化教员,同时执教于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1904年,创办上海女子蚕业学校,开我国女子职业教育之先河。
1911年后,校址迁往苏州浒墅关,易名江苏省立女子蚕桑学校,对环太湖诸郡蚕桑之兴,大有贡献。
1905年,史量才发起江苏学务总会。1907年,在保路权运动中大力奔走,被选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在督察上海至石湖荡机务段施工中,风餐露宿,得了终生未愈的胃病。1908年,兼任《时报》主笔,发起成立全国农务联合会,任总干事。1910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博览会,他集全国农学家,参与审察研究参展农产品,以推动全国农业生产。
武昌起义后,他参与江苏独立运动,展示出其敏锐的思维和干练的治理能力,被任命为上海海关清理处长、松江盐政局长。
亲眼目睹辛亥革命失败的过程和政权的嬗变,史量才逐步看清了反动军阀和流氓政客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真实。对政治感到十分的失望,从此他把主要的精力转向新闻事业,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当局,激浊扬清,认定唯“新闻报国”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1912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申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份报纸。1909年,美查回国,将该报卖给席福裕。由于经营不善,《申报》发行量仅7000多份,连年亏蚀,席氏不得不转手出售。
接办《申报》后,史量才出任总经理。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受掣肘,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局面,史量才赢得了江浙资产阶级资金上的投入,同时起用张竹平、冯子培、王尧钦等管理人才,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史量才以超前的眼光,开拓广告业务,从而大大增加了报纸收入和社会影响。他以卓尔非凡的经商头脑分析市场行情,适时屯积廉价纸张,以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史量才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他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主人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他在参观《申报》馆后,称赞它是中国的《泰晤士报》。到1931年,该报日发行量增加到15万份,年利润达数10万元,销售量和影响直追当时全国最畅销的《新闻报》。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1932年1月,史量才在上海哈同路寓所中成立了“壬申俱乐部”,成员主要为爱国民族资本家及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聚会商讨对付日本侵略的对策。为了调动各界的爱国热情,史量才在王申俱乐部的基础上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成立大会上,史量才指日为誓,“但愿生前不做亡国奴,死后不做亡国鬼”,呼吁国人“如果畏缩退避,恐仍未能保得身家财产,不如一起奋勇向前,抗战救国”。
在与*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史量才和宋庆龄、杨杏佛等著名*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申报》对“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这些正义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扩大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社会影响。1932年至1933年间,史量才还创办了几项社会文化事业。其中有以俞颂华为主编的《申报月刊》,以李公朴为馆长的“申报流动图书馆”及由李公朴主持的“申报业余实习学校”和“申报妇女实习学校”。这些进步、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对中国社会作出了贡献,为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
1934年10月,因胃病复发,史量才前往他在杭州的寓所秋水山庄疗养。11月13日傍晚,在回程途中遭*特务暗杀。
章太炎先生在为史量才写的墓志铭中赞道:“史氏之直,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唯夫白刃交胸,而神气自如。”
2、轶事:智斗袁世凯
史量才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又做起了皇帝梦,紧锣密鼓
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作为推动帝制的机关,又唆使其亲信党羽杂凑成各界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
袁世凯深知舆论的厉害,以威逼与利诱并举,使报章为其恢复帝制宣传鼓吹。虑及东南巨埠上海的报章举足轻重,便调拨专款15万大洋,派御用文人、《亚细亚报》总经理薛大可南下行贿报界。《申报》是其收买的首选对象,因该报是沪上资深大报,发行量达万余份,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总经理史量才更是报界的名人。
薛大可一到上海,即开始暗中活动。他有个赵姓朋友的儿子在《申报》当秘书,遂请赵秘书带口信给史量才,大意谓:只要《申报》不发表反对帝制的议论,支持袁世凯做皇帝,可给予巨额津贴。
当时,史量才正遭受一场冤屈官司被罚大宗赔款,经济上陷于困顿境地。薛大可以为史量才正缺钱用,正可封他的口,殊不料却碰了一鼻子灰。
公开拒贿
史量才要秘书转告薛大可:报章职责高于天,但以良心立论,不受津贴。不仅于此,他还起草了“申报馆经理部主笔房同人启”的《本馆启事》,向社会大众公开了行贿者的阴谋,以及拒绝贿买的心志。
《本馆启事》刊登在《申报》1915年9月3日头版头条,所占位置与字体引人注目。启事开门见山,一上来就点明了刊登这份启事的原委是:“有人携款15万,来沪运动报界,主张变更国体者。”随之表明向来不受贿买的操守:“按本馆同人,自民国二年十月二十日接手后,以至今日,所有股东,除营业盈余外,所有馆中办事人及主笔等,除薪水分红外,从未受过他种机关或个人分文津贴及分文运动。”
针对这次贿买事,史量才严正声明务必恪守的原则立场:“此次即有人来,亦必终守此志。再本报宗旨,以维持多数人当时切实之幸福为主,不事理论,不尚新奇,故每遇一事发生,必察真正人民之利益,秉良心以立论,始终如一,虽少急激之谈,亦无反复之调。此次筹安会之变更国体论,值此外患无已之时,国乱稍定之日,共和政体之下,无端自扰。有共和一日,实难赞同一日。特此布闻。”
反对帝制
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史量才在上海报业同业组织——上海日报公会会议上主张,报纸刊头不用洪宪纪年。果然,到了“洪宪元年”的1月1日,《申报》仍用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五年”,沪上多家报纸跟着照此办理。
日复一日,10天已过,《申报》刊头还是民国纪年而不见“洪宪”字样。袁世凯得悉后大为恼怒,敦促内务部电令沪海道尹公署查办,内中有语云:本年改洪宪元年,今查上海各报仍有沿用民国五年者,应即知照各报馆,如再沿用,不奉*政令,即按报纸条例严行取缔,停止邮递……
沪海道尹公署将内务部电文抄录给上海日报公会,“希即传知各报迅即更改”。1月11日,日报公会转发给了《申报》馆。史量才大智大勇,钻了公文中“查照办理沿用民国五年者”的空子,于1月12日的刊头上,只去了“中华民国五年”,但并未调用“洪宪纪元”。并通过一则《启事》,公布了内务部电令,公告“本馆因此不再沿用。”
到了1月24日,史量才又接到了日报公会转来的上海警察厅公函,大意谓:如不用洪宪纪元,即奉部饬停止邮递,本厅管辖地内,如3日内犹不遵改,一律禁止发卖,并将报纸没收。
巧妙抵制
为了报纸生存,继续发挥万民之喉舌的作用,史量才只得答应遵改,但还是玩起了“花招”。一是所加“洪宪纪年”四字的位置,在报纸名称下的第4行即西历日期、星期及旧历年、月、日之后,而原来的民国纪年在报纸名称下的第一行,十分醒目;二是原先的民国纪年字体相当于现在的小5号字,而“洪宪纪年”只相当于现在的8号字,小得如芝麻一般,连笔画都分辨不清。对此,广大读者当然心知肚明。
3、殒命始末
史量才遇害时乘坐的汽车
史量才之死,是中国现代史和新闻史上轰动一时的血案。在邵飘萍、林白水之后,又一位报人倒在了民国时期黑暗政治的屠刀之下。
与邵飘萍、林白水被军阀明目张胆地枪杀于刑场不同,史量才死于一次精心布置的卑劣暗杀。
史量才被杀案在民国时期没有真相大白的机会,凶手一直未抓捕归案,成了一桩悬案和谜案。
直到解放之后,才有诸多当事人的回忆和史学家的考证研究清楚地指出,杀害史量才的正是*神秘的法西斯组织——复兴社。因其成员崇尚意大利黑衫军和纳粹德国褐衫军,均穿蓝衣黄裤,复兴社有一个更著名也更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蓝衣社。隐藏在幕后的蓝衣社社长是蒋介石。
史量才生前曾说:“‘申报’这二字,印在报纸上,别人眼中看去是黑的,我的眼中看去是红的。”仿佛谶语一般,史量才以鲜血染红了《申报》,也为民国时期的报纸生态做了鲜血淋漓的标记。
沪杭公路上的枪声
1934年11月13日,一辆崭新的绿色小轿车平稳地行驶在沪杭公路上。
因胃病刚刚在杭州的宅邸“秋水山庄”休养了一个月的史量才,正在返回上海途中。他坐在车的后座上,同行的有5人:司机黄锦才、二房太太沈秋水、儿子史咏赓、儿子的同学邓祖询、侄女沈丽娟。
这辆汽车购置不久,豪华之外更有防弹功能。一年多前,他的挚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在汽车中遭到枪击暗杀,当场殒命。案件没有侦破,但几乎所有人都猜得到,那是*军统特务所为。
杨杏佛的死,让史量才对自己的处境有所警觉。他特意购买了这辆防弹汽车,而且雇佣了贴身保镖,时刻不离左右。
而这一次返回上海,史咏赓和同学邓祖询嚷嚷着要坐新汽车,史量才答应了他们,安排保镖坐火车前往上海。
出发前,保镖提示了沪杭公路上的安全问题,史量才很有把握地说:“这条路上我没仇人。”
沪杭公路全长近200公里,1932年全线修通,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市干线国家公路。修这条路时,在当时中国的报界、实业界、金融界都有显赫地位的史量才出资捐建了70公里。
坐着防弹汽车、飞驰在自己出资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上,史量才自信满满,不担心有任何安全问题。
来往车辆寥寥无几,更显得一派萧条。行至海宁县翁家埠附近时,忽见一辆敞篷的别克汽车横在前面,好像出了故障,司机黄锦才放慢车速,准备缓缓穿过去。
枪声突然爆响。
挡路的别克车周围扑出6名枪手,手持驳壳枪,对着史量才的汽车一通射击。
枪手非常专业,第一枪就打爆了防弹汽车的轮胎。他们使用的也不是普通的手枪,防弹汽车的前风挡玻璃被击破,前排的司机和邓祖询当场丧命。
失去控制的汽车歪歪扭扭地向前冲了几十米,把枪手甩在后面。车身侧面加厚的玻璃和钢板起到了防弹作用,没有被击穿。
史量才立刻明白,杨杏佛被刺一幕又要重演,车刚停下就大喊:“快跑!”
坐在后排的4人跳下车,向路边跑去,后开门的装甲车门恰好挡住了向他们追射过来的密集枪弹。
沈秋水体弱心急,一跳下车便扭了脚跌倒在地,侄女沈丽娟被流弹射中也倒地不起。但枪手们的目标并不是她们。6名枪手分成两组,分别向史量才和史咏赓追去。
史量才遇难的海宁翁家埠水塘
年轻的史咏赓拼命跑向一片小树林,甩掉了追击,一口气跑到附近的笕桥航空学校求救。
史量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慌乱中跑进附近一所茅屋,又觉茅屋不保险,便从后门穿出,躲进了边上已经干涸的一口小水塘里。
三个枪手追了上来,一顿乱射。史量才仰面倒下,立时气绝。
一代报业巨子史量才就这样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终年54岁。
第二天,《申报》头版刊登了《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并根据史咏赓等亲历者及几位目击者的描述,详细还原了史量才被杀的经过。
《申报》总理,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上,血案触目惊心。
但这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新闻报道,凶手究竟是何人?行凶出于何种目的?没有人能马上给出答案。此后,《申报》继续报道着史量才的后事,呼吁尽快缉凶破案。此后每年的史量才祭日,《申报》几乎都要刊登怀念文章。然而直到15年后《申报》最终停刊,也没有等到史量才遇刺案告破的消息。
蓝衣社杀手
刺杀史量才是否出自蒋介石的直接命令,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暗杀是上不得台面的卑劣手段,料想蒋介石真的有这个命令,也不会留下什么字面档案。
沈醉的回忆,是指称蒋介石为刺杀史量才幕后元凶的最主要依据。
沈醉算得上最了解军统黑幕的“元老”。他18岁加入复兴社特务处,28岁任军统总务处处长,是军统最年轻的少将,在军统中以“年纪轻、资格老”著称,是军统头子戴笠深为器重的“四大金刚”(亦说“四大杀手”)之一。
在《我所知道的戴笠》、《戴笠其人》等回忆文章、著作中,沈醉都留下了史量才被杀案的详细记录。据其记载,他之所以对此知之甚详,是因为他当时正在上海华东区担任区交通组长,是刺杀杨杏佛和史量才两案的间接参与者。抗战期间,军统大规模举办特务训练班时,沈醉是“行动术”(专搞逮捕、暗杀、绑架、破坏等活动)基本教官,这两件血案均被列为教材。
据沈醉回忆,1934年夏秋间,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奉蒋介石的命令暗杀史量才,先是准备在上海租界内动手,曾一度在《申报》馆和史公馆附近找过房子。因为负责刺杀的人员迟迟找不到适合下手的地点,戴笠还亲自到上海布置。
戴笠到上海后,却改了主意。
《申报》馆和史公馆都在上海租界中。一年前,复兴社特务就是在租界中暗杀了杨杏佛。那是第一次在上海租界进行暗杀活动,虽然成功,却有一个杀手被迅速赶到的租界工部局巡捕抓获。一同行动的杀手不得不向其开枪灭口。被捕的杀手伤重不治,这才没有败露复兴社的恶行。在租界中刺杀史量才,难保杀手被捕的情形不会重演。
负责跟踪、监视的特务结识了史量才的司机,从其口中打探到史量才要去杭州的寓所秋水山庄逗留一段时间。于是,戴笠决定把刺杀地点安排在杭州,并派出了赵理君为首的六人行动小组。
赵理君是与沈醉并称的“四大金刚”之一,当时是华东区行动组组长。“四大金刚”之中,赵理君最为凶狠残暴,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徒。除了杨杏佛、史量才,唐绍仪也是死于其手。那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元老唐绍仪留在上海。日本间谍组织有意拉拢,唐绍仪不置可否。军统侦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刺杀唐绍仪。赵理君亲身行动,用斧头劈死了唐绍仪。
刺杀史量才的杭州之行,赵理君带领的五个人中,有三个是和他一起刺杀杨杏佛的得力杀手。他们已经获知史量才的汽车有防弹功能,为此专门准备了穿透力强的特制驳壳枪和子弹。
赵理君等人原来打算在史量才的寓所秋水山庄附近伺机狙击,但杭州市内发生这样重大的暗杀事件,杭州市警察局无法对公众交待,很可能也受到怀疑。
于是,赵理君等人把视线转到了杭州城外。他们在秋水山庄周围守了将近一个月,终于从司机口中打探到,史量才将于11月13日由杭州返回上海。
赵理君先去察看地形,将海宁县属第四区博爱镇附近、距翁家埠约四华里的地方选定为伏击点。他们把那辆敞篷别克开到伏击点,装作汽车抛锚,把车身横在路上。接下来,就是等着史量才那辆绿色防弹汽车沿着沪杭公路驶来。
史量才特意购置的防弹汽车,最终没能让他躲过杀手特制的子弹。
刺杀完成后,军统特务迅速驾车逃离现场。途中,他们卸下“京字72号”汽车牌照,换上一个杭州警察局的试车牌照,一路向南京飞驰而去。
枪声停止约半小时后,侥幸逃脱的史咏赓带着一些人返回出事地点,史量才已经气绝身亡,血流一地。
当天,史咏赓从附近的笕桥航校借了一辆卡车,将父亲史量才、司机黄锦才和同学邓祖询的尸体运回了杭州,随后向《申报》馆报告了噩耗。
《申报》以大号字刊登《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报道了史量才遇害的消息
第二天,《申报》发布了史量才遇害的消息,举国震惊。
杭州市警察局直接负责案件的侦破。可想而知,他们能有什么进展?
那个被凶手丢弃的“京字72号”车牌,不知为何出现在西湖苏堤。杭州市警察局例行公事地向南京警察局查询,得到的结果是,“京字72号”车牌是盐业银行私车所有,案发时该车未离开南京城。苏堤所发现之车牌系伪造。线索就此中断。
时任浙江省主席鲁涤平受蒋介石电令“限期破案”,不明就里的他不断给杭州市警察局施压。赵龙文也很配合地做出全力追查的样子,并开出了万元悬赏。
据沈醉回忆,刺杀史量才的特务领到了一笔5000元的犒赏费,听说杭州市警察局的悬赏额,还互相开玩笑说:“要是自己破了自己的案,倒可以多得5000元呢。”
4、人物评价
《申报》报馆大楼
史量才是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
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在民族危亡的岁月里,他的办报思想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战斗精神。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一份赫赫有名、影响深远的报纸,在其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原《申报》总经理、爱国民族资本家史量才为它的发展直至辉煌鼎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