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学院
辽宁医学院是国内发展历史较悠久的医学院校之一,前身是1946年9月创办的为部队培养高、中级医学人才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历经调整、合并等演进和发展,1949年7月迁址到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学校以“厚德修身、精术济世”为校训,以“勤俭办学、克难攻坚”为大学精神,以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促进以医为主,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协调发展。
中文名:辽宁医学院
外文名: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
所属地区:辽宁锦州
创办时间:1946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医药
办学层次:本科、高职(专科)
学习年限:学制为五年专业,学习年限为七年;学制为四年专业,学习年限为六年;学制为三年专业,学习年限为五年;学制为二年专业,学习年限为四年。
办学形式:全日制
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刘学政
主要院系: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
校训:厚德修身,精术济世
1、历史沿革
辽宁医学院
1947年,辽吉军区卫生学校升格辽北医学院1948年,辽北医学院更名为辽北军区卫生学校
1949年,辽北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辽西省卫生*学校
1952年,辽西省卫生*学校更名为辽西省医士学校
1954年,辽西省医士学校更名为辽宁省锦州卫生学校
1958年,辽宁省锦州卫生学校升格为锦州医学院
2001年,锦州畜牧兽医学校并入锦州医学院
1978年,锦州农学院(原锦州畜牧兽医学校部分)改建为锦州畜牧兽医学校
2004年,锦州铁路中心医院、锦州大虎山铁路医院并入锦州医学院
2006年,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
2、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辽宁医学院
校园占地面积99.55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99万平方米,学院藏书97.5万册,电子图书35.5万册,设有美国MEDLINE和CBMdisc两种计算机光盘检索系统,拥有美国ASP、BSP等中外全文期刊数据库,设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总值为9383.34万元。
学科设置
学校从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获得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20个本科专业,有*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和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现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7个联合培养博士点。设有116个教研室、15个教学实验中心、2个研究中心、10个研究所。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525人,其中正高职279人,副高职528人,博士229人,硕士1136人。学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职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辽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
招生规模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67人,其中本科生7962人,硕士研究生2182人。学校1997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资质院校”,2014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接收“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等院校”,来华留学学历生规模连续两年排名辽宁省第3位。
科研优势
学校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其中基础医学和耳鼻咽喉科学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外科学(骨外)和药理学为辽宁省“培育”学科。两年来,获批*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6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47篇;科研项目经费达到7560万元;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95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附属第一医院是辽西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是口腔专科医院,辽宁省口腔技能培训中心、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也是三级甲等医院,是辽宁省工伤医疗康复中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赴20几个国家和地区做高级访问学者和进修学习,邀请国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学院任教和讲学。招收印度、日本、韩国等外国留学生168人。
3、院系设置
辽宁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
辽宁医学院
辽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辽宁医学院药学院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
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辽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处)
辽宁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
辽宁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辽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
辽宁医学院体育部
4、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吕刚
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学政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玉宽
副校长:王忠彬丁维光刘华
校长助理:刘剑华
5、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
学校校训:厚德修身,精术济世
厚德修身,是说应不断培育和养成高尚的品德。《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校应以德育人,以德为先,以德为本,培育有德之人,所有师生员工都要以高尚的品德不断改造、砥砺和培养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精术济世,这句体现了医学的特点,古语云“医乃仁术”;古代也有“悬壶济世”的医学典故,所以行医也被称为济世,这句话是说学习上要不断精益求精,以高超的医术去服务民众。今天我院已发展成以医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而“术”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泛指技术、艺术等,而覆盖其它专业。
这两句话里的第一个字“厚”和“精”,都反映了主动进取精神。“厚”是不断积累和培养;“精”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锤炼和发展。“德”与“术”则涵盖了对师生员工要求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人民之根本。
校徽
校徽
校徽释义:校徽是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校徽的设计应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体现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二是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三是要反映学校的地域特点、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等内容。此幅校徽于2006年正式启用,集中体现了这几个要素:
1、校徽以正反两个汉字“辽”组成,寓意学院地处辽宁,面向社会的宗旨。
2、校徽中色带、蛇行及蓝白色带变化成辽宁医学院的英文缩写LMU。图案以线条为主,简洁明快,庄重大气,主题鲜明,有强烈的可辨性。易于制作及在各种题材中使用。
3、图形*双蛇缠杖象征医学和健康,表达我院关爱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双蛇缠绕组成向上的DNA螺旋结构,寓意学院是一所以生命科学为主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4、蛇型与蛇杖的圆点构成奋发向上的人型,突出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两条色带连接,又像知识的摇篮,说明学院的根本是教书育人。
5、校徽中采用蓝、白、红三色,色调鲜明,简洁大方,蓝色象征科学,白色象征圣洁,红色象征生机和活力。
校办刊物
学院主办《辽宁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6、招生信息
2015年招生专业
专业代码 | 专业(方向)名称 | 学制 | 科类 | 授予学位门类 |
---|---|---|---|---|
040206T | 运动康复 | 4年 | 理工 | 理学 |
0827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年 | 理工 | 工学 |
0827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年 | 专升本 | 工学 |
08270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年 | 理工 | 工学 |
082707T |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 4年 | 理工 | 工学 |
090301 | 动物科学 | 4年 | 理工 | 农学 |
090301 | 动物科学 | 2年 | 专升本 | 农学 |
090301 | 动物科学 | 4年 | 中职升本 | 农学 |
090401 | 动物医学 | 4年 | 理工 | 农学 |
090401 | 动物医学 | 2年 | 专升本 | 农学 |
090403T | 动植物检疫 | 4年 | 理工 | 农学 |
100201K | 临床医学 | 5年 | 理工 | 医学 |
100203TK | 医学影像学 | 5年 | 理工 | 医学 |
100301K | 口腔医学 | 5年 | 理工 | 医学 |
100401K | 预防医学 | 5年 | 理工 | 医学 |
100701 | 药学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001 | 医学检验技术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002 | 医学检验技术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003 | 医学影像技术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101 | 护理学 | 4年 | 理工 | 理学 |
101101 | 护理学 | 3年 | 专升本 | 理学 |
101101 | 护理学 | 4年 | 中职升本 | 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 | 4年 | 理工 | 管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 | 4年 | 文史 | 管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 | 4年 | 理工 | 管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 | 4年 | 文史 | 管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4年 | 理工 | 管理学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4年 | 文史 | 管理学 |
120403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4年 | 理工 | 管理学 |
120403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4年 | 文史 | 管理学 |
510301 | 畜牧兽医 | 3年 | ||
510303 | 饲料与动物营养 | 3年 | ||
510305 | 兽医 | 3年 | ||
510307 | 动物防疫与检疫 | 3年 | ||
510401 | 水产养殖技术 | 3年 | ||
630201 | 护理 | 3年 | ||
630404 | 眼视光技术 | 3年 | ||
630406 | 口腔医学技术 | 3年 |
录取规则
辽宁医学院校本部
1.调档比例: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105%。
实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120%。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各专业不招色盲和色弱的考生;运动康复专业只招肢体健康考生,有严重先天性循环系统疾病者不宜报考;康复治疗学专业只招肢体健康考生。为学生今后就业考虑,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宜报考医学相关专业和护理学专业。
3.院校志愿及录取:
学校按照各省(市、自治区)的文件要求,确定该省投档录取方式。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省(市、自治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在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省(市、自治区)按考生报考志愿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不足计划招生数时,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多于招生计划数时,不再调阅其他志愿考生档案。
4.对照顾录取考生的处理:
在录取中执行省招考委关于照顾录取的规定。
投档时,学校接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加分和降分政策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档案。
对于进档考生分专业时,学校按考生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辽宁医学院西校区
对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考生文化课成绩,确定考生录取专业。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其随机录取到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进档考生,学校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要求,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原则,确定考生录取专业。
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收少数民族的考生,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如果生源不足时,可在本省控制线下适当降分,但不能低于80分。预科阶段培养地点以录取通知书为准。预科培养成绩合格者转入学校本科就读,不合格者取消录取资格。
对于进档考生分专业时,学校按考生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对于文化课成绩相同的考生,学校优先录取投档成绩高的考生;对于文化课成绩和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学校按教育厅及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参加普通高职高专升入本科继续学习考试的考生,对于进档考生分专业时,学校按考生文化课与专业综合课总成绩择优录取。对于总成绩相同的考生,学校优先录取顺序为专业综合成绩、专业理论成绩、外语成绩;所有科目成绩全部相同时,学校按教育厅及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6.其他说明问题:
新生持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在20日之内来校报到,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20日不报到的考生,视其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将依据教育部及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者取消录取资格。
收费标准
按照省物价部门批准并办理收费许可的标准向学生收取学费。
(1)本科学费标准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均为4800元/年;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含所有专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均为4500元/年;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均为4200元/年;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均为3100元/年。
(2)高职(专科)学费标准
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水产养殖技术、眼视光技术均为4800元/年;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均为5000元/年。
上一篇: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下一篇: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