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贵州医科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21:09:46
...

贵州医科大学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林城贵阳。其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

中文名称:贵州医科大学

成立时间:1938年3月1日

学校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10660

办学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教育

学习形式:普通全日制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北校区)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南校区)

1、历史沿革


贵州医科大学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沦陷区学生纷纷失学,*。其中相当一部分流亡至战略后方西南地区,当时教育部一方面为给流亡医学生提供继续就学机会,另一方面为奠定西南地区医学教育基础,决定在贵州省贵阳市建立国立贵阳医学院。

1937年12月31日,教育部聘李宗恩(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朱章赓(原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公共卫生学专家)、杨崇瑞(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校长、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专家)等教授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并任命李宗恩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1月1日筹委会在汉口建立,教育部加聘张志韩(原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和杭立武(在教育部任职)二人为筹备委员。在汉口实际负责筹建工作的还有原武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汤佩松等,到贵阳后还得到原贵州省省立医院院长朱懋根的大力协助。

当时教育部令筹委会移用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费十六万元(旧币),作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费,又令筹委会接收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武昌办事处。筹委会于1月中旬至2月上旬分别在汉口、重庆、西安、长沙、贵阳五处设招生处,招收流亡的医学生及护士助产学生,登记者共约三百人,除贵阳地区外,均由招生处负责输送学生入黔。汉口招收的学生,由汤佩松和齐登科等教授带领,从武汉出发,经重庆转抵贵阳。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宣告成立,教育部正式聘任李宗恩博士为院长。直至1947年7月,李宗恩院长调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另任朱懋根教授为学院院长。此时的贵阳医学院为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

建院初期,大批医学先驱云集学院,如:生物学家林绍文、病理学家侯宝璋、生物化学家汤佩松、内科学家张孝骞、传染病学家王季午、外科学家朱懋根与沈克非、妇产科学家杨崇瑞与李瑞林、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等,为学校医学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学校广大师生职工欢庆解放。11月25日,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派卫生处樊茂萱为军代表、张祖良为军事联络员,接管贵阳医学院。1950年2月3日,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命令将贵阳医学院划归文教接管部直接管理,调回樊茂萱、张祖良同志,改派安瑞琮为贵医军事联络员,同年4月14日,又改派何建明为军事联络员,另派文教接管部秘书主任陈大羽同志协助行政领导工作。

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秘字第03049号通知:*决定凡公立各院校、馆名称,概不加“国立”两字,因此,贵阳医学院于1950年12月24日起,取消“国立”两字,正式更名“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管理。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校师生精神振奋,立志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将一所旧式的医学院校逐步改造成为新型的*高等医药院校,这在贵阳医学院办学历史上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从此,师生主动要求进步,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党组织得到快速建立和发展,行政领导班子得到加强,学制改革师从苏联,新的教学计划得到修订,教学方式方法得到完善,师资队伍得到壮大,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科研工作得到重视。学生朝气蓬勃,教师干劲十足,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贵阳医学院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全校教职工用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始终对党充满信心,始终不忘贵医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秉承“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学校广大教师和医护人员,继续坚持救死护伤,防病治病,送医送药,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制订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举办医学专科进修班,开办金沙和织金分院。难能可贵的是,广大教师在沉重压力下,积极开展医学研究,1971年成立“贵州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随即举办肿瘤普查学习班。地方性氟中毒症、慢性微电极技术、巴拉巴拉按蚊实验室种群驯养成功3个科研成果,在1978年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及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寄生虫学教研组、生理学教研组荣获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学校由于科研成果突出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


贵州医科大学

党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学校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生经过拨乱反正,锐意进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学校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由4个较好的学科、专业及5名学术造诣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导师进行招生,经初试及复试,从33名考生中择优录取8名硕士研究生,金大雄、孟庆华、李贵真、张美祥教授和刘家骝副教授为第一批硕士生导师。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医学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内科学四个学科获得硕士授予权,同年,8位毕业生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学校198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专业也不断扩大,从1978年至1984年,由4个学科、专业发展到15个学科、专业,指导教师从1978年的教授4人、副教授1人,增加到教授8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8人。先后招生的学科、专业有医学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内科学、X线诊断学、微生物学、皮肤病学等。

1985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免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单位。1997年又成为全国首批“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单位。2003年9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新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学位56号)公布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前是贵州省唯一的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被遴选为省属三所重点大学之一。2009年,时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受聘为名誉院长。2009年及2011年,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分别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学校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单位”项目,并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办学条件


贵州医科大学

硬件设施

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余亩,在校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图书馆藏书121万册,数字图书4952GB。

院系专业

学院设有20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社会学科、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学院有在职职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0余人,正高职称220余人、副高380余人。有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候鸟型”高层次人才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3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5人、二级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7人。

3、学科建设


贵州医科大学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有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11个,省级23个;各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个、*教学示范中心1个,是国家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药物临床实验机构。

4、科研成果

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31项。发表学术论文3490篇,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90余部、学术专著66部。

5、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医、教、研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成绩突出,成果斐然。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有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6所。与贵阳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信邦集团、益佰制药、威门制药等企业开展合作,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5万余名毕业生,其中研究生4000余名,为全省累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近9万余人次。

6、合作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是苏州大学对口帮扶高校,与美、英、日、韩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及科研合作关系;是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了中美、中英联合实验室。2008年以来,学校协办了东盟教育周医学教育论坛、中国科协联会中美临床转化医学论坛。2013年启动留学生教育。

7、校园文化


贵州医科大学校歌

校徽说明

贵州医科大学校徽外形为圆形,象征着团结和凝聚。上方贵州医科大学校名选用繁写的*的行书字体,下衬以相交的橄榄枝,以表达现代气息和尊重人民领袖的感情。校徽*的三角形图案是沿用国立贵阳医学院老校徽适当修改而成(内有一杖,上绕一蛇,杖上端两侧有翼。此标帜系由古希腊诸神使者Mercury手中所持之Caduceus手蛇化而来。Mercury为诸神使者,又为驱病托梦之神,Caduceus自古为医道之标帜,而蛇之化成为一种超自然力量之象征,众谓可以驱除百病,亦为时甚早。杖上之双翼,所以表示其传达神意之速度),“1938”字样为学校建校时间,力图反映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传承。下方环行采用单色,既使整体浑然一致,又鲜明地显示出学校历史和现代的高度统一和一脉相承。

校训

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

校训释义(源自民国三十七年国立贵阳医学院便览):

惟能对自己忠实,乃能言治事治学;欲建设合於中国内地政治经济情形之公医制度,尤须具有服务人群的精神。

历史教训,固应重视;但我国千余年来拟古之恶习,实应纠正。建设新中国,仍应以现在及未来之社会趋势为准则。

治学者、行医者首先要自己做到诚实,才能做到忠于人民和大众,只有尊重历史不忘记过去,才能面向未来,开辟未来。

校歌

贵州医科大学校歌沿用创作于1940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校歌。

精神

大医精诚

8、发展目标

2015年,学校成功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贵医人主动而为,顺利整合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服务贵州“大健康”战略成立大健康学院,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步入了新的起点,开始了新的征程。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医科大学”。

9、录取原则


贵州医科大学校徽

1.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工作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广大考生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学校负责、省招生考试院监督的录取*和远程网上录取的办法。

3.参加录取工作的人员,在招生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认真执行招生政策,自觉遵守工作纪律。

4.学校在各省投档的考生中,根据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采用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总分值为5分,即第一和第二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2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1分,第三和第四(含第四及其之后的所有排序志愿)专业志愿的分数级差为1分,第四(含第四及其之后的所有排序志愿)与调剂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1分。

5.考生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6.录取过程中将严格执行省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

7、法医学专业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公务员,因此参照公务员体检要求,建议报考该专业的考生身高在165公分(男)或158公分(女)以上、裸视视力在4.6以上。

上一篇:昆明医科大学

下一篇:天津医科大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