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盐都区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21:13:39
...

盐都区博物馆位于江苏盐城市,2010年盐都区委、区*在城南核心区“盐渎明城”投入1.2亿元,建设明清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占地15亩、主体三层局部四层的盐都区博物馆。2011年12月主体竣工验收,随着该馆的建成开放,必将提升文化盐都的建设内涵。

1、发展历史

1961年,在盐城县工人文化宫建立盐城县博物馆。1963年,馆址迁至陆公祠。1968年11月,合并于盐城工农兵文化宫。1975年分开,与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1978年,在原县工商联大楼旧址重建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展馆。1979年10月,新馆对外开放。此时,馆内有*职工11人,共收藏文物5722件。1981年3月,与文化馆、图书馆分开办公。1983年春,升格为市博物馆。为完善县级文化功能,1998年盐都区恢复博物馆建制。陆续建成历史文物陈列厅、水乡民俗文物厅、赵泰来艺术藏品厅、董加耕事迹展览。区博物馆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扎实开展工作,从阵地活动到文物研究,从考古征集到展厅布置,从文物法宣传到各级文保单位保护,从民间收藏工作到参加省、市文博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3月15日,区博物馆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盐都区博物馆新馆在盐渎明城建成。新馆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2、建筑布局

博物馆内建有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厅、水乡民俗文物陈列厅、董加耕事迹展览厅、文房用具陈列厅、国画作品陈列厅、书法作品陈列厅、剪纸艺术陈列厅、舞台摄影作品陈列厅、筷子书法作品陈列厅、体育名人签名明信片陈列厅、地方文献厅、水乡民俗风情摄影陈列厅等12个展厅。

3、博物馆陈列

博物馆陈列从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隋唐、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及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共3000余件,摄取了历史留下的履痕,再现了盐都历史长河发展的踪迹,反映了淳朴敦厚的民俗风情,体现出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风貌,是盐城市最富地方风情的特色博物馆。现正筹建新增英籍华人赵泰来捐赠文物展览厅。目前,捐赠的文物已到位,展厅的规划、方案已定稿,装璜布展工作已启动。计划国庆节期间对外开放,展厅的建成将在盐都区博物馆的发展史上添上绚丽的一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工作成果

(1)区博物馆建成历史文物厅、水乡民俗厅、赵泰来艺术藏品厅、董加耕事迹展览厅等展厅。

(2)区博物馆被盐城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区博物馆在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硕果累累,盐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区财政投入经费50多万元。历时3年,共普查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85个,其中复查30个,新发现55个。区*公布了郝氏宗祠、郝柏村旧居、沈拱山墓、宋泽夫故居等28处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郝氏宗祠、王氏宅院等5处被列入第三批市级文保单位。郝氏宗祠、薛氏宅院入选《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4)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2007年3月,盐都传统民间美术项目.老虎鞋被江苏省人民*公布为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5)2008年7月盐都区的老虎鞋、龙舞、八桅立式大风车、柳编、沈拱山的传说、张庄藕粉圆6个项目被列入盐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盐都区荣获江苏省文化厅表彰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民间手工技艺“八桅立式大风车”、民间文学《沈拱山的传说》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盐城舞龙、青狮舞等八大类23项列入盐都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利用人文资源,开发文化产业,与旅游、宗教部门联手开发,现已形成大纵湖旅游度假区、龙冈华都森林公园、新区世纪公园、大纵湖清代书法家宋曹祖居、北龙港明代翰林院大学士朱升墓、龙冈胡乔木故居、葛武郝柏村旧居等文化产业带。

(7)成立区收藏协会,创办《盐都收藏》,举办民间进农村展览、收藏博览会等系列活动。

(8)在国家省市媒体发表文物信息200多篇,出版《盐都人文景观》、《盐城民俗》、《丰瑞盐渎》、《盐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藏海拾贝》、《藏苑足迹》、《藏梦成真》等多部学术论著。

(9)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建设、规划、交通、水利、国土、*、工商等部门同力协作,加大文物安全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展览期间,文物工作者现场解答有关文物法律法规知识。

5、地理位置

盐都区博物馆地址在盐都区新区乾坤南路2号

上一篇:施耐庵纪念馆

下一篇:盐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