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哈尔滨医科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24 08:07:27
...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

中文名:哈尔滨医科大学

创办时间:1926年

党委书记:田文媛

校训:木直中绳博学载医

重点实验室:23个

现任校长:杨宝峰院士

学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194号

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等

学校类型:医学类研究型大学

校歌:《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

1、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


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校历经80余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暨继续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列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体育学部、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庆校区等附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计委俄语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等设在校内。

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92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3人。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15个专业:基础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含七年制、六年制俄语医学专业、六年制日语医学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市场营销、卫生监督。

学校在籍学生为16253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生761人、硕士生4092人,普通教育学生为7163人,留学生为223人,成人教育专科生2592人、专升本学生1422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卫计委重点专业学科33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群)2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

“十一五”以来,学校分别获得教育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优秀成绩,学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参加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6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外专家肯定。

“十一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8项、二等奖49项;现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研究生导师优秀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

微小核苷酸(miRNA)功能学研究,microRNA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精准肝脏外科技术研究,同种异体劈裂脾移植研究,As2O3治疗M3型白血病和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心脏移植,双手移植,单前臂移植和大肠癌综合治疗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分别得到《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十一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8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68项。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5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项、科技部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获卫生行业科研重大专项1项。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全国留学归国先进个人奖等国家及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20余人次。学校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团体中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常务委员、委员的专家达699个职位,其中有184人在多个国际、*学术团体中兼任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以上职务。担任国际、*杂志编委以上职务的专家164人。主编普通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73部、副主编72部、参编270部。

主办《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等6种专业杂志。先后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50余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五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目前实际平均开放床位14001张,年门诊量639.1万人次。

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注重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文化型校园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校园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彰显了博学与高雅的校园环境。

学校领导集体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坚持以高水平的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推动研究教学型的大学快速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2、历史沿革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于1926年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抗战胜利后北迁兴山,分别成立了第一、二、三、四分校的一、二分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在合并中国医大第一、第二分校的过程中,同时接收了原哈医大和军医学校,接管了两校部分校舍、设备,正式成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6年9月伍连德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

1932年2月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校校长贺诚

1940年9月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45年7月兴山(鹤岗)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政委:王斌

1947年10月龙井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校长:任国祥

1948年3月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院长:薛公绰

1948年4月通化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郑太山

1948年5月平谷地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校长:刘绍久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8年4月卫生部将哈尔滨医学院移交黑龙江省领导

同年11月恢复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

3、师资力量

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92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3人。

4、校标校训

校标

说明:


校标

校标的设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起始字母为基本构成元素,标志的样式庄重、典雅,象征学校的悠久历史以及严谨作风。悠久的年代、古朴的学校字体与现代的设计形式有机的构成,象征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特色的结合。整个标志既现代又不失庄重,力求通过标志的造型传达学校的时代特征与精神。

标志的圆形构成象征:团结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象征医学的符号表述了学校的学科特征,其中“剑”的两翼抽象的变化成“翅膀”与“打开的书”则象征学校对医学教育、对学子寄予的美好愿望。穿越的斜线象征学校在医学研究、学校发展等方面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向前的精神。

标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研究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二者的融合则代表学校科学研究、临床治疗、教育教学的相互关系。

校训

直中绳博学载医

说明:

“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材;意寓学生经培养后成材。

“博学载医”含义为渊博的知识,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

5、校园环境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建有完备的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图书馆馆藏图书84万册、期刊2346种(外文原版期刊714种)、中英文全文电子期刊3万种、中英文电子图书22万册,可提供电子文献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


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院设置

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即附属医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系、人文社会科学系、体育学部等附属单位。

科研条件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设在该校。

6、学校领导

2014年在职领导

田文媛: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孙殿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

曹景文: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傅松滨: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刘文川: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赵炜明: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马宏坤:哈尔滨医科大学纪委书记

袁重胜: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庞达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杨平: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