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镇镇
耿镇镇位于五台县城东,南与高洪口相连,东与门限石乡接壤,西与蒋坊、高洪口毗邻,北与灵境乡为邻。全乡有行政村49个,人口1.58万人,劳动力3791人。耿镇为沿清水河中、上游地区货物集散中心。耿镇为县内交通要冲,有公路经此通往五台山,河北阜平。森林植被较好,每年有大量木材生产。
中文名:耿镇镇
行政代码:140922102
身份证前6位:140922
长途区号:0350
邮政编码:034000
隶属政区:五台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晋H
人口数量:约1.58万人
1、地方简介
耿镇镇
耿镇镇位于五台县城东,南与高洪口相连,东与门限石乡接壤,西与蒋坊、高洪口毗邻,北与灵境乡为邻。全乡有行政村49个,人口1.58万人,劳动力3791人。耿镇为沿清水河中、上游地区货物集散中心。耿镇为县内交通要冲,有公路经此通往五台山,河北阜平。森林植被较好,每年有大量木材生产。
2、经济发展
耿镇镇位于五台县东北方向,是五台县六大集镇之一,其镇*所在耿镇村居处于清水河中游南岸,历史上称之为耿家庄。这里南距县城40km,北距五台山42km,西临灵境乡,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为邻。全镇辖51个行政村,驻镇机关12个,总人口1.5万,人均纯收入1600元,党支部32个,党员708个。国土总面积32.6万亩,耕地面积1.91万亩。境内山环水复,曲径通幽,南起侯城围,北至红崖村,西到麻岩山,东至屋腔沟。
耿镇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降雨量450mm,无霜期457天,农作物有土豆、玉米、黄豆等160余种。交通便利,区位突出,长原线直贯南北,忻阜高速公路现已通车,是五台山南线旅游的必经之地。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大五台山旅游为契机,全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兴建了松岩口大棚蔬菜种植,方子口、照吞口立体养殖,开发了佛教古寺—嵌岩寺,红色旅游景点—白求恩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带动农民增收。
耿镇镇牧坡广阔,水资源丰富,对于发展农业、养殖业、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今年全镇种植玉米10430亩,马铃薯5430亩,粮食年总产量3580吨。种植业以优质核桃、仁用杏经济林为主,全镇共种植核桃2345亩,仁用杏1826亩。养殖业以猪、牛、羊、鸡、鱼为主,现全镇牛存栏2690头,猪1814头,羊8167只,鸡65486只,鱼以方子口村圣泉养鱼合作社和照吞口村鸿裕养鱼合作社为龙头,现养鱼共计40000尾。
3、发展思路
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发展好设施农业,在沿河五村新建温室大棚50亩。二要发展好制种基地,在屋腔沟培育马铃薯制种5000亩。三要发展好优质林果业,新栽核桃树1000亩。四要发展好规模养殖业,扶持壮大乌驴养殖场,达到1500头的规模。
(二)积极协调配合,推进黄花梁风能发电场的建成投产,填补耿镇无工业项目的空白。
(三)搞好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高速路沿线11公里通道绿化,建设优美乡镇。
(四)实施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和8个村的饮水解困工程,进一步改善民生。
(五)做好计划生育、护林防火、安全信访等各项工作,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完成好换届工作,引深创先争优,强化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4、行政区划
耿镇镇
140922102201121耿镇村委会
140922102202122河北村委会
140922102203220侯城围村委会
140922102204220照吞口村委会
140922102205220瓮子沟村委会
140922102206220瓮子梁村委会
140922102207220火石岭村委会
140922102208220腔水沟村委会
140922102209220松岩口村委会
140922102210220河西村委会
140922102211220邢家庄村委会
140922102212220红崖村委会
140922102213220北月池村委会
140922102214220北月梁村委会
140922102215220寺塔村委会
140922102216220殊宫寺村委会
140922102217220三教神村委会
140922102218220红石头村委会
140922102219220红石掌村委会
140922102220220智家峪村委会
140922102221220香炉石村委会
140922102222220安凹村委会
140922102223220阳湾村委会
140922102224220麻岩村委会
140922102225220化塔村委会
140922102226220黄花梁村委会
140922102227220北垴村委会
140922102228220腰庄村委会
140922102229220宽坪村委会
140922102230220满井村委会
140922102231220南坪村委会
140922102232220马家峪村委会
140922102233220阁上村委会
140922102234220方子口村委会
140922102235220方子沟村委会
140922102236220王秀沟村委会
140922102237220大水沟村委会
140922102238220大南贝村委会
140922102239220暖腰村委会
140922102240220黑石沟村委会
140922102241220半沟村委会
140922102242220房腔村委会
140922102243220屋腔村委会
140922102244220马家村委会
140922102245220西奔石村委会
140922102246220榆树湾村委会
140922102247220夏留石村委会
140922102248220南沟村委会
140922102249220小月和村委会
140922102250220谷垒石村委会
140922102251220曹老沟村委会
5、地方人口
耿镇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1507
男:5902
女:5605
家庭户户数:2835
家庭户总人口(总):11339
家庭户男:5791
家庭户女:5548
0-14岁(总):2914
0-14岁男:1488
0-14岁女:1426
15-64岁(总):7527
15-64岁男:3937
15-64岁女:3590
65岁及以上(总):1066
65岁及以上男:477
65岁及以上女:5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911
6、地方特产
台蘑
台蘑
台蘑,即生长在五台山五座台顶的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与张家口产的“口蘑”齐名。台蘑有香草和银盘两个品种。香草味道清香,银盘以菌盖大而白如银盘得名。台蘑盖厚、杆粗、杆底锤圆,有油性,晒干后不会发硬。台蘑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著名中成药“舒筋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台蘑。
五台山的五座山顶生产的蘑菇国产地而得名为“台蘑”。它在山珍之中与张家口加工厂的“口蘑”一样驰名中外。台蘑有香信、银盘两个品种。雨后,在湿润而凉爽的空气中丛生簇长的台蘑,菌盖伞形,菌肉细嫩,白生生的,散发着深深的清香味儿。台蘑晒干后则由白变黄。由于台蘑肉体肥实,菌盖、肉质肥嫩,油性大,营养价值高,不论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长寿,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台蘑的优点,清香味儿连东北“三大蘑”,福建大红菇和戈壁滩上的阿魏蘑都难于比拟。当地群众有“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说法。
7、附近景点
菩萨顶
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区,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进贡。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
菩萨顶的极盛时期是在清代。清顺治十三年将这里改为-庙,康熙皇帝曾赐菩萨顶大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大-进贡。其中原因,据说与康熙皇帝在五台山的一段风流韵事有关。康熙皇帝有一次游五台山,路过营坊街,见一名叫梅枝的民女正在碾米,长得象梅花一样俊俏,康熙夜宿皇城(在五台山专为之修建的皇宫),情动于衷,吟咏成诗一首:“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梁。玉指杆头托,金莲裙底忙。轻起笤,慢簸扬,回道辄步整容妆。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指娥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与谁家田舍郎?”康熙诗稿置于书案之上,内侍太监发现,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城。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接到他处,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城。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接到他处,称“当朝一品”。梅枝亦-为妃子,住在菩萨顶下的妃子寺。受封的大-死后,续代的大-承袭了全部特权,横征暴敛,渔肉乡民僧众,人皆切齿痛恨。雍正元年,任翰林院检讨的五台县蒋坊村人郑禧,到陕北和晋西北调查灾情,慰问灾民,顺便回家省亲,下访民情后,和五台县知县陆长华一起上疏了大-的罪恶。雍正皇帝旨令钦差查办,大-畏罪自杀,遂撤回了提督印。到1918年,十三世0派住菩萨顶的大-罗桑巴桑,爱国爱教,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在六年一任中三次连任。罗桑巴桑拥护中国0和人民*的领导,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常务理事,还是山西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九五四年圆寂于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