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脉络丛乳头状瘤

科普小知识2022-09-24 08:24:35
...

科普精粹

  • 什么是脉络丛乳头状瘤
  • 可导致儿童脑积水的脑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1、概述

脉络丛乳头状瘤(PCP)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与室管膜瘤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一般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脉络丛乳头状瘤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患者早期可有癫痫发作,后期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不适及视物模糊等。

2、病因

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SV40病毒可诱发脉络丛乳头状瘤,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癌基因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尚无与肿瘤发病直接相关的证据。

3、临床表现

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这主要由于肿瘤过多地分泌脑脊液,阻塞脑脊液循环,或是由于肿瘤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病程长短不一,平均1.5年左右,2岁以内患儿病程约2个月,2岁以上可达6个月。可以有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神经损害两大类表现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患者早期可有癫痫发作,以后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不适及视物模糊等,但局灶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淡漠,甚至意识改变,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

4、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可见脉络丛乳突状瘤的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有的甚至外观呈黄色,所有梗阻性脑积水均有颅内压增高。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平片部分病人头颅X线平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征,颅缝增宽、颅面比例失常、颅盖呈“银线”征等,在成人指压痕增多,儿童为颅缝分离15%~20%可见病理性钙化,侧脑室肿瘤钙化较正常脉络丛钙化增大多为单侧。

(2)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示较深的肿瘤染色,并可显示来自正常脉络丛的增粗的供血动脉,位于三角区内的侧脑室肿瘤常为外侧脉络膜后动脉,第四脑室内肿瘤常为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而第三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为内侧脉络膜后动脉。

(3)CT检查肿瘤在CT平扫时脑室明显增大,内有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可见病理性钙化,有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多为单侧,极少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三角区居多,位于后颅凹者多伴有幕上脑积水。除脉络丛乳突状瘤外,肿瘤多局限于脑室内,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4)MRI检查肿瘤的MRI表现在T1加权像中呈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信号高;T2加权像中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瘤轮廓不规则,有些可见局灶出血、钙化与血管流空影;FLAIR像中由于脑脊液渗出导致高亮的室周信号;T1+C像中由于肿瘤有显著的均匀强化,囊变和小的局灶性坏死也可清晰表现。

5、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一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仅由影像学检查不能可靠区分脉络丛乳头状瘤与脉络膜癌。

6、治疗

全切肿瘤是治愈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惟一疗法。开颅前可行脑脊液外引流,以降低颅内压和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

切除肿瘤前注意阻断供血动脉以利于手术中减少出血,对于未能完全切除肿瘤而不能缓解脑积水者,应当作分流手术,如为脉络丛乳突状癌术后应予放射治疗。

对于未完全切除脉络丛乳突状瘤应行局部放射治疗,对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有效,全脑或脑脊髓放疗比起局部放疗并没有显著差异;对有复发征象或恶性变者也应做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