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实验室于1987年7月筹建,1990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贾培发教授,王家廞、马少平、荣钢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教授,副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青云教授。
中文名: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支持单位:清华大学
成立时间:1987年7月
批准单位:发改委
1、学术团队
实验室由中心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和三个分室(智能信号处理、智能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组成,分别设立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和电子工程系。实验室现有在编固定人员26名,院士1人,正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6人。研究人员中,中青年占56%。
2、研究领域
实验室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控制,以及神经网络理论等,还从事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应用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主要有智能机器人、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及语言处理等。这些研究方向是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有多学科交叉、技术综合等特色,对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近期主要研究内容: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智能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机器学习。
(2)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及语言处理;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多媒体技术。
(3)汉语语言文字处理。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词汇学;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手写体、印刷体汉字识别技术等。
(4)智能机器人技术与系统。传感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5)智能信号处理。基于生物特征的个人鉴别技术与系统;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识别。
3、项目成果
实验室建成以来,承担了许多*的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它们或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理论及应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识别方法及其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和临场感技术等,或者兼具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两方面的重要价值,并已推广应用,取得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有大时延遥操作系统的实时三维图形仿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多字体印刷汉字识别系统、交互式自学习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连呼多字词大字表特定人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和中字表非特定人汉语语音识别系统、THOCR97综合集成汉字识别系统等。近年来,实验室获得*及部委级奖项22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THOCR-97综合集成汉字识别系统)、三等奖1项(地面军用智能机器人)、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关于ARMA模型辨识与谐波恢复的研究)、以及部委一等奖3项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学术专著22本,它们中的一些核心论文已被SCI、EI、ISTP和SA等检索工具数十次地引用。
4、展望未来
今后,实验室在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面,将更加强调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努力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机交互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突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实验室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两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在国际上活跃、对国内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