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KeyLaboratoryofAppliedOrganicChemistry),依托于兰州大学,是中国计委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有机化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实验室广泛深入开展功能有机分子的化学与功能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多项研究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千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中文名: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外文名:StateKeyLaboratoryofAppliedOrganicChemistry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隶属部门:教育部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
成立时间:1985年
1、历史沿革
年度 | 学科(学术机构) |
---|---|
1955 |
创立有机化学学科 |
1978 |
教育部批准成立有机化学研究所 |
1981 |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首批) |
1982 |
国家理科重点学科(有机化学,首批)(2001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理科重点学科) |
1982 |
分析测试中心(教育部直属院校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建立) |
1985 |
成立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985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机化学,首批) |
1993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 |
1998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
1998 |
甘肃省重点学科(化学,首批) |
2003 | 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科研领域
实验室研究方向:广泛深入开展功能有机分子(指具有重要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应用价值或性能的有机分子)的化学与功能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1)合成有机化学:开展高选择性、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及有机反应和试剂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半合成及活性研究。
(2)生物有机化学:应用*基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对生命调控过程的化学生物学问题。
(3)物理有机化学:开展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特别是固相及催化有机反应机理研究。
(4)天然有机化学:以西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发现新结构、新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西部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科学支撑。
(5)有机材料:开展新型有机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3、科研设施
截至2013年,实验室拥有50余台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VarianINOVA600、400及300MHzNMR,BrukerAVANCE400M固体NMR,AVANCEDRX-200NMR,APEXIIFT-ICRMS,BrukerSmartApexIIX-ray,Esquire6000LC-MS,TraceDSQGC-MS,OLISDSM1000CD,AFM,A300-9.5/12ESR和ElementalAnalyzervarioELCube等。
4、学术委员会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委会职务 | 专业 | 工作单位 |
---|---|---|---|---|---|---|
丁奎岭 | 男 |
1966.03 |
研究员 |
主任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
涂永强 |
男 |
1958.10 |
中科院院士 |
副主任委员 |
有机化学 |
兰州大学 |
王锐 |
男 |
1963.05 |
教授(博导) |
副主任委员 |
生物化学 |
兰州大学 |
佟振合 |
男 |
1937.09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北京理化所 |
程津培 |
男 |
1948.06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国家科技部 |
林国强 |
男 |
1943.03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
黄乃正 |
男 |
1950.11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香港中文大学 |
吴云东 |
男 |
1957.05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计算有机化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周其林 |
男 |
1957.02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南开大学 |
麻生明 |
男 |
1965.05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
朱道本 |
男 |
1942.08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化学所 |
李灿 |
男 |
1960.01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物理化学 |
大连化物所 |
孙汉董 |
男 |
1939.11 |
中科院院士 |
委员 |
植物化学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
沈竞康 |
男 |
1951.05 |
研究员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
刘吉开 |
男 |
1962.11 |
研究员(博导) |
委员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
杨震 |
男 |
1959.8 |
教授(博导)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北京大学化学系 |
王梅祥 |
男 |
1960.09 |
研究员(博导)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北京化学所 |
刘买利 |
男 |
1959.12 |
研究员(博导) |
委员 |
核磁共振波谱学 |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翟宏斌 |
男 |
1966.10 |
教授(博导)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兰州大学 |
许鹏飞 |
男 |
1964.10 |
教授(博导) |
委员 |
有机化学 |
兰州大学 |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5、科研团队
概况
截至2013年,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4人(中科院院士2人,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其中45岁以下人员37人)。包括十多名年轻教授的“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正在成为本实验室的学术骨干。历届实验室主任刘有成院士、刘中立教授、涂永强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翟宏斌教授,刘有成院士、张礼和院士曾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奎岭研究员。
学术骨干
院士 |
教授 |
副教授 |
||||
---|---|---|---|---|---|---|
涂永强 |
程斌 |
达世俊 |
戴芳 |
高坤 |
曹小平 |
樊春安 |
刘有成 |
董恒山 |
韩丙 |
金小玲 |
房建国 |
惠新平 |
刘伟生 |
李亚 |
李云 |
刘强 |
李瀛 |
梁永民 |
邵向锋 |
|
刘雪原 |
刘珍伶 |
柳忠全 |
厍学功 |
王锐 |
王为 |
|
马宝春 |
彭羽 |
师自法 |
谢志翔 |
许鹏飞 |
杨尚东 |
|
武全香 |
谢新刚 |
许主国 |
翟宏斌 |
张浩力 |
张炜 |
|
薛吉军 |
袁呈山 |
于炜 |
周波 |
|||
张辅民 |
张元 |
|||||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是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建立的群体之一,截至2013年,已有成员15人,获得连续三期资助,总计1170万元。重点实验室发表的重要论文(IF>3)中,群体贡献68%。
姓名 | 研究方向 | 人才计划 | 研究经历说明 |
---|---|---|---|
涂永强 |
有机合成 |
杰青、长江学者 |
澳大利亚Queensland大学博士后 |
王锐 |
化学生物学 |
杰青、长江学者 |
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美国Kansas大学博士后 |
刘伟生 |
有机材料 |
百千万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美国MIT高级访问学者 |
李卫东 |
有机合成 |
杰青、长江学者 |
美国Harvard大学博士后,现为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双聘 |
许鹏飞 |
有机合成 |
新世纪人才 |
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教授 |
高坤 |
天然产物 |
创新群体骨干成员 |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访问教授 |
梁永民 |
有机合成 |
百人计划 |
*清华大学博士后 |
曹小平 |
有机合成 |
创新群体骨干成员 |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博士后。德国Bielefeld大学访问教授 |
王为 |
物理有机 |
长江学者 |
德国Stuttgart大学研究人员;2006年引进 |
厍学功 |
有机合成 |
杰青、新世纪人才 |
美国Colorado州立及Oregon大学博士后;2004年引进 |
张浩力 |
有机材料 |
新世纪人才 |
英国Leeds大学和Oxford大学博士后;2004年引进 |
周波 |
化学生物学 |
新世纪人才 |
兰州大学“萃英人才计划”支持;2004年引进 |
樊春安 |
有机合成 |
新世纪人才 |
巴黎第十一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后,获洪堡奖学金;2007年引进 |
房建国 |
化学生物学 |
创新群体骨干 |
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2008年引进 |
白实 |
天然产物结构分析 |
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 |
美国Delware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引进 |
6、科研成果
项目论文
截至2013年,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千余项;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近90%发表在重要的SCI收录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
张浩力教授研究小组在双极性有机半导体的合成方面取得进展,并在美国化学会刊上发表(J.Am.Chem.Soc.,2010,132(46),16349–16351)。
授权专利
批准日期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发明人 | 备注 |
---|---|---|---|---|
2005 |
b-羟基-a-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及制备模板的合成方法 |
ZL03134969.2 |
许鹏飞 |
发明 |
2005 |
隧道循环式百合干燥机组 |
ZL200420114000.6 |
马学毅 |
实用新型 |
2005 |
毛蕊花甙的新用途 |
ZL03114454.3 |
贾忠建 |
发明 |
2005 |
功能化陶粒载体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废水技术 |
ZL2129972.2 |
李彦锋 |
发明 |
2005 |
模块化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工艺 |
ZL2143060.8 |
李彦锋 |
发明 |
2006 |
鬼臼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应用与制备方法 |
ZL00410026068.3 |
田暄 涂永强 |
发明 |
2006 |
改性纳米SiOx复合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ZL00310121064.9 |
李彦锋 |
发明 |
2007 |
一种防治脑梗塞的药物 |
ZL200410026150.6 |
贾忠建 郑荣梁 |
发明 |
2007 |
一种水滑石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
ZL00610041884.0 |
刘伟生 |
发明 |
2007 |
纳米SiOx复合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02152320.7 |
李彦锋 |
发明 |
2008 | 加兰他敏制备方法 | ZL2006100416826 |
涂永强 胡向东 张恩 |
发明 |
2008 | 含氟不对称芳香性醚二胺及其制备和应用 | ZL2006100419881 |
李彦锋 邵瑜 王晓龙 张树江 |
发明 |
2008 | 一种6,7-二氢藁本内酯和烷叉基苯酞的合成方法 | ZL200610093403.0 |
李绍白 吴莉 叶谦 |
发明 |
2008 | 酸酐或酯选择性烷基化反应 | ZL200610041974.X |
李绍白 吴莉 叶谦 |
发明 |
2008 | 点补偿式线性曝气管 | ZL200410073482.X | 李彦锋 | 发明 |
2008 | 表面改性凹凸棒阳离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610043010.9 | 李彦锋 | 发明 |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7、奖项荣誉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员 | 奖励名称 | 等级 | 获奖时间 |
---|---|---|---|---|
大环二萜和二环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 李裕林、李卫东、李瀛、熊照明、岳祥军、兰炯、李静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2000.12 |
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木酯素(Lignans)类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 | 潘鑫复、吴安心、厍学功、顾文鑫、王明义、陈宁、赵玉瑞、秦丙昌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0 |
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含氮杂环及相关杂原子化合物化学研究 | 张自义、王勤、许鹏飞、惠新平、孙小文、王晓阳、褚长虎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2000 |
2002-1-006杂环丙烷醇的新反应及其在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中的银 | 涂永强、王保民、樊纯安、王飞、贾彦兴、夏吾炯、任世阔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02.11 |
2002-2-044有机反应新方法、新技术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马永祥、武小莉、梁永民、陈保华、黄国生、刘朝民、刘万毅、谢同、罗盛军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2.11 |
2002-0-44大孔载*备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废水研究 | 李彦峰、叶正芳、李明峰、周林成、李伯年、张树江、姜鸿基、马鹏程、马万硅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2.11 |
2002-3-094新型抗肿瘤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抗氧化作用研究 | 王流芳、宋玉民、何凤英、李一志、王敏、吴集贵、曲建强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2002.11 |
杂环化合物在氨基酸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与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唑类杂环及开链含氮化合物的合成 |
许鹏飞、惠新平、张自义、张艳、刘东、乔仁忠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2004.04 |
山黧豆抗逆机理与ODAP积累及分析方法研究 |
*孝、王亚馥、邢更妹、崔凯荣、王飞、陈雄、邢更生、周功克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2004.04 |
新型稀土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刘伟生、谭民裕、唐宁、唐瑜、台夕市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05.04 |
催化碳-键形成新反应、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合成应用 |
王进贤、胡雨来、傅颖、白林、黄丹凤、刘占祥、魏邦国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5.04 |
一些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相关方法学研究 |
潘鑫复、厍学功、任新锋、陈小川、李安排、彭宣嘉、谢新刚、王巧玲、武同兴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5.12 |
我国西部特色菊科植物中抗肿瘤活性倍半萜类的研究 |
贾忠建、高坤、师彦平、杨超、王文蜀、祝英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6.01 |
碳-碳(杂原子)键的形成与重排反应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涂永强、史雷、胡向东、张辅民、高栓虎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07.05 |
六氢二苯并吡喃类及间苯二酚大环内酯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和相关方法学研究 |
厍学功、王巧玲、谢新刚、何金梅、潘鑫复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8.04 |
有序功能纳米薄膜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
力虎林、张亚非、陆梅、彭勇、覃东欢 |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2007 |
固定化催化脱氢制亚氨芪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马建泰、李瀛、李茸、达世俊、俞树毅、岳立 |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2008 |
构建碳-碳、碳-杂键的新方法及在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
梁永民、刘雪原、武小莉、段新华、毕海鹏、郭丽娜、严则义、杨尚东 |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8 |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