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收京

科普小知识2022-09-24 17:20:49
...

《收京》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收京,即收复长安。此诗前四句写收京而喜悦,后四句写收京事后的忧虑。

1、作品原文

收京

复道收京邑,兼闻杀犬戎。

衣冠却扈从,车驾已还宫。

克复成如此,安危在数公。

莫令回首地,恸哭起悲风。

2、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唐书》:广德元年十月,郭子仪复京师,车驾至自陕州。按公在梓州,至次年而始闻其信,此当是广德二年春作。”

3、点评鉴赏

《杜臆》:

“衣冠”自然扈从,用“却”字,是不满诸臣之意……前诗云:“受谏无今日”,又云:“群臣安在哉?”参观而意自见矣。

《读杜心解》:

《杜臆》云……愚谓:此属深文,三、四乃喜词也。当仓皇出幸时,诸臣必有不及奔赴者;天宝之事,公亦尝陷城中,而兹顾云尔乎。

《杜诗镜铨》:

邵云:老成忧国,结意更深。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杀”字老,“却”字有讽:始出不扈从,而今扈从,故云。前四,老尽。后半,更作申祝,纯用白语,弱字质说,觉苍莽有气势,此关笔力。

《一瓢诗话》:

好事者往往伪撰杜少陵逸诗,或谓得于石刻,或谓得于民间败簏中,以冀流传。惟《巴西闻收京》有句云:“克复诚如此,安危在数公。”确是杜句,易“安危”二字。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推荐阅读